理论教育 人的反应与压力:新编心理健康教程

人的反应与压力:新编心理健康教程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对压力越敏感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越高。在压力作用下,腹部肌肉会不自觉地持续紧缩造成腹痛。很多三四十岁的女性会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候遭受粉刺的侵扰。男性受到压力后,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时间长了,这种压力导致的慢性应激会损害睾酮和精子质量,引起阳痿。女性受到压力后,会引起月经失调或闭经,还会导致月经周期延长,甚至加剧疼痛。

人的反应与压力:新编心理健康教程

(一)压力的作用:压力对人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1.压力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单一性社会压力有益于健康,它使人生活得充实,人生变得有意义,这类压力称之为良性压力。事实上完全没有压力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真实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早年的心理压力是促进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经受过生活压力的青少年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容易适应环境,更容易取得成功;早年生活条件太好,没经历过挫折和压力,则有如温室里成长的花朵,经不起生活的风吹雨打。对于大学生而言,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培养良好意志力品质的必要条件。

2.压力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继时性压力和破坏性压力,则成为人们健康的杀手。继时性压力使人处于慢性心理应激状态,时间一久便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身心症状。人会产生呼吸困难、易疲劳、心悸和胸痛等生理症状。此外,还有紧张性头痛、焦虑、抑郁、强迫行为等心理症状,是为慢性应激障碍。破坏性压力,比如地震战争等,则容易使人患上创伤后压力失调,或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感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系列问题,是为急性应激障碍。比如女性被强暴后会变得呆滞、心因性记忆丧失、回避社会活动、失去安全感等等。强大自然灾害的心理反应,则比创伤后压力失调更为严重,会产生灾难症候群。

压力与疾病

美国哈里斯调查中心发布信息称:人体60%~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长期生活在压力下,你的身体也会提出“抗议”。

影响大脑。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酶,一旦受到压力就会攻击大脑海马区负责调节神经突触的分子,使神经细胞间信息交流变少,进而导致烦躁,使社交能力记忆力、理解力下降。长期生活在压力下,会导致与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大脑内侧前额叶皮层容量减小,进而伤害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出现丢三落

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心脏变差。面对压力,人们会本能地进入一种应激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人体除了会自动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压变化,也会造成心率变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心梗、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事实上,对压力越敏感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越高。

胃肠变弱。身体进行压力反应的第一步,就是促使血液从消化系统转向主要肌肉群。肠胃可能会清空内部物质,使身体做好迅速反应的准备。在压力作用下,腹部肌肉会不自觉地持续紧缩造成腹痛。同时,压力也会导致腹鸣、腹泻、便秘、胃溃疡等疾病。长期的阶段性压力和慢性压力与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胃溃疡等。

皮肤老化。粉刺等皮肤问题通常与激素失调有关,而压力正是造成激素紊乱的重要因素。很多三四十岁的女性会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候遭受粉刺的侵扰。压力会延长皮肤问题发生的时间,疲惫的免疫系统则需要更多时间才能修复各类损伤。长期压力大会导致慢性粉刺,还会引起牛皮癣麻疹等各类皮炎。(www.daowen.com)

影响生殖系统。男性受到压力后,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时间长了,这种压力导致的慢性应激会损害睾酮和精子质量,引起阳痿。女性受到压力后,会引起月经失调或闭经,还会导致月经周期延长,甚至加剧疼痛。

(二)压力反应的阶段

压力作用于个体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血压升高;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重新分布;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多;汗腺分泌迅速;代谢活动加强,为肌肉活动提供充分的能量等。这一系列活动均有利于机体动员各器官的贮备力,尽力应对环境的变化。根据内分泌学和生化学家塞利的研究,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点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1.警觉阶段

警觉阶段又叫唤醒期或准备期。发现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应付。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释放储存的能量,于是主要器官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包括呼吸、心跳加快,汗腺分泌加速,血压、体温上升,骨骼肌紧张,等等。

2.搏斗阶段

搏击阶段又叫战斗期或反抗期。继警觉之后,人体全身心投入战斗,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或退却。这一阶段人体会出现以下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

(1)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表明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实则处于意识控制之下的抑制状态。

(2)个体内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以及能量被大量耗费。

(3)此时个体变得极为敏感和脆弱,即便是微小的刺激,也能引发个体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爱人的唠叨、孩子的纠缠都会让一个下班的精疲力竭的丈夫或者妻子勃然大怒,找对方“出气”。

3.衰竭阶段

衰竭阶段又叫枯竭期或倦怠期。由于抗击压力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此时个体在短时间内难以继续承受压力。如果一个压力反应周期之后,外在的压力消失了,经过一定时间的调理和休息,个体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体征。如果压力源持续存在,个体仍不能适应,那么一个能量已经消耗殆尽的人,就必然会发生危险,此时,疾病、死亡都是极有可能的。长期处于叠加性压力和破坏性压力状态下的人容易出现身心疾病,就是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