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咨询是指在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运用心理咨询有关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帮助大学生处理人际交往、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2.学校心理咨询的特点
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年期,身心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定型。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咨询强调发展性咨询模式。所谓发展性咨询模式,是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心理咨询的五个“不等于”
1.心理问题≠精神病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来访者通常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医生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绪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此外,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表露出情感上的痛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对男性来说尤其如此。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就诊。其实,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释,问题就能顺利地解决;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透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混混沌沌虚度一生。
2.心理学≠窥视内心
许多来访者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师就应该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询师水准不高。其实心理治疗师也是人,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讯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医患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才有利于治疗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3.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一些来访者将心理医生视为“开锁匠”,期盼其能打开所有的心结,所以常常求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堆积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4.心理医生≠救世主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医生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医生,以为医生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无须思考,无须努力,无须承担责任。然而,心理咨询与心理医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来访者改变或做决定。真正的“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
5.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师持客观、中心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3.学校心理咨询的原则
(1)来访自愿原则。所谓来访自愿原则是指每一次咨询都是以来访者愿意使自己有所改变为前提的,咨询员不能以任何形式强迫来访者接受或维持心理咨询。有人也将这一原则叫作“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原则。还有人将这一原则通俗地概括为“咨询员不主动”原则。
在坚持来访者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以下两种情况要灵活掌握。
第一种情况:要接待被迫来接受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吗?
在实际咨询工作中,许多来访者迫于他人的要求前来咨询。对此,咨询员不能简单地以来访者缺乏意愿而简单地予以拒绝。原因在于:来访者的意愿虽然不是特别充分,但毕竟是自己来到咨询室的,反映了他一定的意愿。简单地拒绝他的求助,也违背了来访者的意愿。当然,面对这类来访者,咨询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调动其求助动机,打破他的自我封闭倾向和被动、抵触的心态。
第二种情况:要接待替代他人来咨询的来访者吗?
替代他人前来咨询的情况也不时存在,如家长替代孩子来咨询,家人、朋友替代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咨询。对此,咨询员也不能简单地予以拒绝。这是因为,咨询实践中,有一部分替代者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也需要帮助;另一些替代者本身没有问题,但需要在如何适应和帮助潜在当事人方面获得帮助。这种情况都使替代者成了当事人。还有一些替代者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咨询员可以从发展与适应的角度给潜在当事人提供一般性的指导和意见,但应该明确告诉替代者,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切实解决问题,还需要真正的“事主”出马。如果潜在的当事人是因为对咨询有一些错误的信息和理解而拒绝前来的话,咨询员也可以适当地做一些解释和说明工作,或提供一些正确介绍咨询的书籍。(www.daowen.com)
(2)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要尊重来访者的价值信念体系,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念为准则,对来访者的行为准则任意进行价值判断。尽管人们对这一原则的理解会不太一致,但咨询心理学家都一致同意尊重来访者的价值准则,咨询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向来访者强行灌输某一价值准则,或强迫来访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态度。
(3)信息保密原则。信息保密原则是指未经来访者同意,咨询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或机构透露来访者的一切咨询信息。几乎所有的咨询员都同意,信息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有的甚至称它为心理咨询的“生命原则”。有违这一原则,咨询工作将毁于一旦。
(4)方案守法原则。方案守法原则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和来访者共同制订的咨询方案不能包括直接或间接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的内容。
(5)助人自助原则。助人自助原则是指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心理咨询既帮助来访学生增强自己帮助自己的能力,给他“渔”而不是“鱼”,又增强自己帮助自己的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也可以使自身的咨询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心理咨询会给人以“登天的感觉”就在于:
心理咨询不求教训他人,而求开导他人。
心理咨询不是要替人决策,而是要帮人决策。
心理咨询的首要任务是协助求助者进行心理分析,而非做思想教育。
心理咨询是现代人的精神享受,而非见不得人的事情。
心理咨询确信人皆可自我完善,而非人是不能自我逾越的。
心理咨询应增强人的自立能力,而非增强其对他人的依赖。
(摘自岳晓东《登天的感觉》)
4.学校心理咨询的任务
学校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患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学校心理咨询的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向来访的学校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家长提供有关的信息和指导;(2)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对来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提供帮助;
(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行和实施学校心理卫生计划;
(4)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
5.学校心理咨询的类型
(1)发展咨询。这类咨询的对象属于比较健康、无明显心理冲突,基本适应环境的学生。咨询的目的是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开发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的质量,追求更完善的发展。他们常咨询的是怎样处理好社会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怎样获得更多的朋友,选择什么职业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
(2)适应咨询。这类咨询的对象属于基本健康,但学习生活中有各种烦恼、心理矛盾时有发生的学生。咨询的目的是排解心理忧虑、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例如,学习成绩不如意而忧虑,陷入失恋痛苦而难以自拔,人际关系不协调而苦恼,远离父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焦虑,环境改变而自我认知失调等。
(3)障碍咨询。这类咨询的对象属于患有某种心理疾病,为此苦不堪言、影响了正常生活与学习的学生。咨询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克服障碍、缓解症状、恢复心理平衡。例如,焦虑性神经症、严重的神经衰弱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