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纠正错误动作方法手段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纠正错误动作方法手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式。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常用这种方法,来强化动作的正确概念。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是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获得动作概貌的主要手段。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纠正错误动作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实际、作业条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为关键[1][2]下面简述一些武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解示范法

1. 讲解 讲解要做到用语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讲解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采用不同的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启发性,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1) 讲解的主要内容

(1) 动作规格:讲解动作规格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规格要求,有助于对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2) 攻防含义:讲解攻防含义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实质,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和使用方法。

(3) 基本技法:基本技法是指武术动作中经常出现的带有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向前冲拳定势时总是拳背(平拳)或拳眼(立拳)朝上;又如,冲拳、推掌总是要求拧腰、顺肩;再如,拳收到腰际时总是拳心朝上。

(4) 关键环节:讲解所要掌握动作的关键,能帮助学生较快地学会动作。

(5) 易犯错误:对易犯错误的动作进行讲解,可以提醒学生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

2) 讲解的方法

(1) 顺序化讲解:武术动作的讲解,一般先讲下肢步型、步法,再讲上肢手型、手法,然后讲上、下肢配合方法。

(2) 术语化讲解:武术动作名称是按照动作结构、形象和运动方法而取名,一般能表达动作的全貌,如“弓步冲拳”、“马步架打”等。讲解时,把动作规格和动作术语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记忆动作和正确理解动作要领。

(3) 形象化讲解:指以常用的自然现象比喻动作形象,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的特点和要求,要对动作用形象的语言来讲解。例如,杨式太极拳二段套路中的“云手”动作似行云流水,绵绵不断;而“仆步穿掌”如燕子抄水一般等。这样带有夸张性的表达,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言简意赅,学生爱听,易于接受,往往不用解释就能心领神会,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单字化讲解:指把动作过程归纳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进行讲解。如长拳三段中的“腾空飞脚”,可把蹬地起跳、摆腿、提腰提气、拍手拍脚击响的过程归纳为“一蹬、二摆、三提、四拍”4个字讲解。这种讲解主要是在学生做动作的同时,启发学生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和完成动作的节奏。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常用这种方法,来强化动作的正确概念。

(5) 口诀化讲解:指把动作要领或动作顺序编成顺口溜进行讲解。如讲解弓步,口诀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拔背别莫晃动”。讲冲拳、推掌的高度,口诀为“冲拳不过肩,掌指齐眉尖”。这种讲解形象、生动、简练、准确、富有韵律,学生容易懂、记得牢、用得上,符合体育教学精讲多练的要求。

2. 示范 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示范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优美,并突出武术特点。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是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获得动作概貌的主要手段。1) 完整示范:完整示范能使学生了解动作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完整示范。

(1) 对新授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可采用完整示范,能帮助学生建立第一印象。

(2) 对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可采用完整示范。

(3) 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采用完整示范。

2) 分解示范:分解示范是针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所进行的教学方法,它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的细节,更好地掌握动作的完整性。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

(1) 动作结构和方法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分为上、下肢两部分或几个小节来进行示范教学。

(2) 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攻防含义的顺序进行示范教学。

(3) 富于顿挫的动作,可按动作结构的顺序进行示范教学。武术套路中顿挫性的动作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套路节奏是否鲜明。这类动作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特征:①在一个动作中有轻重之分的特征,可按轻重对比因素划分细节进行教学;②在一个动作中含有突然改变方向的特征,可根据变向动作逐步讲解;③在一个动作中含有擒纵或拿打的特征,可按一擒一纵或一拿一打之分进行教学。

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因此不宜将动作分解过细,应尽快地向完整动作过渡。分解示范与完整示范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一般应遵循完整—分解—再完整的原则。

3) 示范面与位置:示范是为了要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和示范速度的选择与运用。

(1) 示范面: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4种。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一般情况下,单个动作可采用正面或侧面示范;组合动作和整套动作可采用背面示范;领做武术操或准备活动时可采用镜面示范。如马步动作,为了使学生弄清两脚开立的宽度和脚尖正对的方向,可采用正面示范;要看清挺胸、塌腰、膝盖不能超过脚尖的规格,可采用侧面示范。

(2) 示范位置: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人数和队形来确定,要以有利于学生观察为原则。一般可站在横队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如四列横队,可以让前面两列学生坐下或蹲下,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示范动作;也可以采用二列横队相对站立,教师站在中间示范。示范时尽量使学生避免面向阳光或迎风。

(3) 示范速度:示范速度可分为慢速和正常速度两种。示范速度应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而定。一般较易掌握的动作可采用正常速度进行完整示范;对于较难掌握的动作可采用慢速示范。示范与讲解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武术教学中,有时可先讲解后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还可边讲解边示范。一般来说,教授新的教材内容或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以示范为主;教授复杂教材内容或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以讲解为主。

3. 领做与口令 在教学中,领做与口令指挥是教师示范和讲解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武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动作,也便于学生统一行动。

1) 领做:领做是教师做动作来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通过领做使学生初步掌握套路动作的方向和路线。领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领做位置要恰当:教师领做的位置一般应站在套路运动方向的斜前方,要与学生的运动方向一致。当动作方向发生改变时,教师的领做位置也要随着学生运动的方向而转换,同时应利用学生重做或口令提示要领的方法,使教师有时间走向所变换的位置上继续领做。这样,不仅能避免学生的记忆发生混乱,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套路动作。

(2) 领做与口令指挥相结合:教师的领做应稍慢一点,便于学生观察与模仿,同时要用简明的语言提示与口令指挥有机结合起来。武术教学中,在传授新动作时应以身领为主,口令配合,使学生模仿动作更准确;复习已学动作时应以口令为主,身领为辅,有利于帮助学生熟记动作。

2) 口令:口令也是语言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当学生已基本学会动作后,教师可用口令指挥学生练习。正确地运用口令,能统一学生的行动,达到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正确选择和运用口令,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3]在教学中一般可选择运用以下几种口令方式。

(1) 常用性口令:即一动一个呼号,这种口令适用于简单的动作和基本功练习,如有些动作需要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的连贯练习,可在原一动一拍的基础上附加口令。一般是发力的动作口令要短促、洪亮有力,过渡性的动作口令可适当放慢。口令的高低、长短、快慢一定要符合套路的演练韵律。在太极拳教学时,口令应拉长,口令的呼号应是:1—、2—、3—、4—……。

(2) 提示性口令:指在发出口令之前,加上动作名称或简明术语作为预令进行启发提示,如“搂手弓步冲拳—1”。对初学者或容易遗忘的动作,可采用提示性口令。

(3) 单字性口令:根据动作结构特点,选择既能提示,又能强调动作要领的单字口令。对初学者或容易遗忘、做错的动作,可用单字性口令。如“提膝点剑”动作的“提膝”可用“提”字,“点剑”动作可强调“点”字。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可将动作名称加在口令前面。如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右捋按势—1;左捋按势—2;右进步搬拦捶—3”,前面的动作名称是预令,后面呼号是动令。同时要注意预令和动令都应有拖音。还有对单个动作组合,又如“左搂膝拗步—1—2—3;右玉女穿梭—1—2—3”等,前面是动作名称,后面是动作的重复次数。另外,也可直接用动作名称作为口令呼号,如“左搂膝拗步—1—2—3;右玉女穿梭—1—2—3”等。

(4) 分解性口令:如在太极拳套路中有些动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组成,如“左右搂膝拗步”,其动作可分解为:①转身右手托左手盖;②出脚摸耳根;③按膝推掌移重心。即在原来的动作基础上附加口令,然后再按正常顺序喊出下面的动作。

二、次序教学法

1. 顺序教学法 即按动作结构顺序进行教学。在武术套路教学时,从预备姿势开始,逐个动作按顺序教至收势而结束。这样教学,不仅不会破坏套路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正确的套路概念,发现各动作之间的联系,而且教学进度快,教学效果好。

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动作不难、套路简单的武术教学。对于动作比较难、套路比较复杂的武术教学,采用这种方法就不太适合,效果也不太好。

2. 塔式教学法 塔式教学法不是像顺序教学法那样按顺序从头教到尾,而是宝塔式的重复教学,如1,1、2,1、2、3,1、2、3、4……即学会第1个动作后,再学第2个动作。在学第3个动作之前,必须重复第1和第2个动作。这种教学方法,看起来进度慢,但实践证明其进度是快的。

因为凡是学一个动作就掌握一个动作,教完一个套路,学生也就学完一个套路。学完一个套路,学生基本都能记下来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每一个重复的周期中,只要强记强学一个动作,其余的动作因多次重复复习,不知不觉地就学会并记下来了。这种重复练习,不但训练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也逐步形成了正确的动力定型。尤其是青少年,其大脑皮质神经活动性高,可塑性、模仿能力强,条件反射容易建立,但也容易遗忘。如用塔式教学方法,因为有多次重复复习,避免了遗忘得快,解决了难学易忘的困难,达到了教学要求。(www.daowen.com)

3. 可逆教学法 即根据动作、套路的结构需要,不按套路动作顺序进行教学的方法。可逆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是经常被采用的。

采用可逆教学法的优点还在于学习复杂的套路和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学生容易学会和掌握。例如,长拳三段套路中的腾空飞脚是一个跳跃动作,要达到腾空完成击拍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用可逆教学法把它提出来教,不管是用顺序教学法,还是采用塔式教学法,所学的套路教学就教不下去。只要教到腾空飞脚这个动作,就得把它提出来单独教学,并且以这个动作为中心,向前后串连其他套路动作。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

三、多元记忆法

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将记忆好坏的评判分为4个标准:①记忆速度的快慢:记得快的人,就有好记性;那些翻来覆去还是记不住的人,记忆力多半差些。②记忆的持久性:记忆力好的人,往往对某些事物终生难忘;记忆力差的人,对同一事物记住一段时间之后,印象逐渐淡漠,甚或完全忘掉。③记忆的广度:这是指事物过目之后,看看有多少能正确地复现。④记忆的准确度: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记忆,当然不是好记性;有时甚至“似曾相识”(即对新感知的事物,有似曾感知过的一种体验),或者“视旧如新”(即原是经历过的事物,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好像初识一样),以至“记忆的错觉”(张冠李戴、远事近移),这就不是记忆的准确性问题,而是一种记忆上的障碍[4]

武术动作结构和套路形式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套路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心理学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记忆方式和手段,才能使学生更全面、更有效地记忆套路动作。

1. 以特征动作方式培养记忆能力

1) 兴趣培养法:运动心理学实验表明,若能聚精会神地学习2遍比心不在焉地学习10遍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在武术专项课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有效的办法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在教学套路动作的新内容时,先抓住同学们好奇的心理特点,把全套动作示范一遍,并在示范中重点突出武术的攻防意识以及强身健体的实际意义。然后再向同学们强调“只要大家认真学,保证人人学得会,记得住”。教师的“保证”,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加强了学生们学习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们专心致志的学习武术。

2) 头尾记忆法:学生在学习套路动作时,总是对所学内容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这是因为没有前摄抑制(先前的活动对后面的记忆发生干扰)与倒摄抑制(后面的活动对先前的记忆发生干扰)的缘故。根据这一心理规律的特点,教师可多运用分段教学法,因为每一段套路动作都会有一个开头和结尾。同时还要抓住难点,强化记忆。如可把剑术二段套路分成10个小组合来教学。起势、收势各1个小组合,再把每一段分成2个小组合。这样每个小组合动作少且头尾清楚,便于学生记忆。

3) 特征记忆法:在武术专项课教学中,任何教材都有其自身特殊性,即摄取那些具有新颖性、刺激性的特征,运用适宜的信号激起学生产生兴奋,提高不随意记忆的效果。如以往在初级长拳第三路第四段,前五动好记,而仆步抡劈拳难记,这时就抓住这个动作要转体划立圆等特点,把它编成顺口溜“仆步抡劈拳,左转二百七,倘若记不住,使劲抡大锤”。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记忆效果。

4) 独处记忆法: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独处一个地方时的记忆比在人群中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独处时,干扰少,便于独立思考,有助于大脑记忆功能的充分发挥。一些学生在教师指令下的集中练习中表现不错,但一离开集体的借鉴和启发,动作就连接不下去,这是独处练习太少的缘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多分散自行练习。如以行为小组,以列为小组,或以班中要好同学为小组,甚至个人单独进行练习。通过几次分散练习再集合进行集体练习,就容易记忆多了。

2. 以联想动作方式提高记忆能力

1) 套路势名理解记忆:武术套路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动作都是以拳谱、歌诀、动作名称来表现的。而动作名称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和运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描述动作形式为主的名称。如“弓步双架掌”、“丁步端剑”、“弓步横击棍”等。又如“野马分鬃”动作,在行进中肢体舒展,两手交替地上下两分,其神态与姿势宛如野马奔腾时风吹马鬃,使之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地两边分飞,因之得名。另一类是以描述动作形象为主的名称,如杨式太极拳中的“弯弓射虎”、“白蛇吐信”等。用词简洁含蓄,生动形象,具有诗情画意,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还能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启发、培养想象。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动作要领、提高套路动作的表现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又例如“手挥琵琶”,侧身如怀抱琵琶,后手似挥拨琴弦。利用动作势名的想象加深对套路动作记忆。

2) 理解攻防含义记忆:每一个武术套路动作都蕴含攻防意义在其中,从武术动作名称联想攻防意识出发,这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对动作的技法概念不清,动作完成得似是而非。若能适时地讲清动作的用法,则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记住动作路线、方位,努力使动作符合攻防要求,必然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短棍一段压棍拆招中,当乙方左弓步向甲胸腹部穿棍,甲左脚撤步,向左侧闪身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回滑至棍中段,用棍梢段压乙棍梢段。如此实用地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可使学生对套路动作记忆能力提高。

3) 运用意念形象记忆:可根据武术动作名称,深入联想意念形象化动作以方便记忆。如“白鹤亮翅”,表现为:上体直立,含胸拔背,两臂在右肩前的抱球打开时,转腰坐髋,右足屈膝站实,左脚尖虚点地,沉肩坠肘,两臂圆活,球体打开似有博大胸怀,飞翔之姿。从启发习练者的学习兴趣着手,形象地理解并掌握难度较大的动作,既要根据一些动作找出其相同点,更要对比并强调不同点,从而抓住每一个动作的特点。又如“揽雀尾”和“野马分鬃”中“掤”的动作,手、脚和臂、腿靠挤的进攻路线是相同点;而“野马分鬃”的手臂向前“掤”后,再向身侧横“掤”、转腰坐髋是它们的不同点。形象记忆有利于对太极拳套路内容的理解。

武术专项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套路能快速记忆,除了采用以上各种方法以外,还可采取另外一些方法,如比较和比划等。在学习过程中有比较才有鉴别,学习的内容多了,容易互相干扰、混淆。教师除了要经常提醒学生辨别动作外,还要有意识地运用新旧内容、相似动作的交替练习,以提高学生对这些动作的识记。此外,课程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过大,也会降低大脑的记忆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穿插安排一些模仿性练习,如提高步型,减少用力,降低要求的动作比划。这不仅有利于记忆,而且还能改善课程的结构,调节运动量。

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以后逐渐缓减。所以,巩固记忆的关键是“趁热打铁”。教师在安排武术教材时,一定要有目的性、预见性和计划性,要把教材重现的时间抢在遗忘出现之前。此外,还要运用考核、展示、竞赛、早操、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武术活动,组织学生复习。谚语说得好:“拳不离手。”如能坚持经常复习,则能把所学内容练得熟能生巧,也就不容易忘记。

四、练习法

1. 练习方法 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掌握和提高武术技术技能的主要方法。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有模仿练习、重复练习和默想练习等。[5]

1) 模仿练习: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主要是为了弄清和记住动作的运动路线、方向及方法,并能初步学会动作。因此,在模仿练习时教师不要随意更换动作练习的方向,同时将课前培养的学生骨干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安排在队形的四周,有利于提高模仿练习的效果。

2) 重复练习:学生初步学会动作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重复练习,以使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教师对重复练习的形式、时间、次数要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各种练习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3) 默想练习:默想是学生通过意念活动,重现大脑获得的动作表象,达到强化动作和技术的练习方法。默想练习一般在新学动作之后或复习动作之前进行采用,能帮助学生加深动作印象,同时也是有利于学生消除疲劳、调节运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课上采用默想练习的时间一般不宜太长,每次约1~3分钟。

2. 练习形式 武术课组织练习的形式一般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单人练习等。

1) 集体练习:集体练习是指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共同练习的形式。它主要是通过教师领做或口令来指导学生练习,便于统一行动要求。在口令指导集体练习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所存在的共性错误动作,以便及时纠正。

2) 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是指集中指导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的形式。分组练习一般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课内容后,由教师提出要求,各小组长或学生骨干带领本组同学进行练习。分组的形式有两种:①若干组按指定场地练习,教师轮流指导; ②一组练习,多组观摩,教师评议。

3) 单人练习:单人练习是指学生单独完成动作演练的形式。单人练习一般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学生单独进行练习,有助于掌握和巩固动作,同时能消除学生对老师或同伴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的能力。在单人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指出错误,因材施教。

五、纠正错误法

纠正错误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掌握动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一般常用的纠正方法有以下5种。

1. 慢速分解领做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协调性较差而出现错误动作时,教师要耐心地反复讲清动作技术要领,可采用动作分解、慢速示范和多领做等方法帮助学生纠正。

2. 静耗体验 由于学生肌肉本体感觉差,不能有效地控制动作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强调动作的规格和要求,可采用站桩的静耗、控腿等方式,使学生增强有关肌肉用力的感觉来帮助纠正错误动作。

3. 保护帮助 当学生怕出危险而做不好动作时,教师可采用一些有效的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并让学生放心地体会动作要领,逐步克服动作中的错误。

4. 语言提示 由于学生遗忘动作或对动作要领不清楚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可采用提示动作名称或动作要领来启发、诱导学生完成正确动作的运动过程。

5. 对比分析 由于学生不理解动作性质和作用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可根据动作的攻防性质找出差异,并通过正误对比示范法,使学生弄清动作的不同之处,达到帮助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师在纠正错误时,如属于共性错误的应采取集体纠正,特殊的错误则采取个别纠正。同时要启发学生分析错误动作的因果关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价法

1. 观察与提问

1) 观察:观察是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程度最直接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观察中发现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其次,要及时反馈指导。例如,教师用口令指挥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后,及时评议练习中的长处,同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及时知道每次练习的效果,以利于自我调整。

2) 提问:提问是指教师随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扼要地说明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武术知识和技能情况的主要方法。提问的内容要简明,要与讲解的内容相一致,如分析动作的规格与要求、劲力与协调、精神与节奏等。同时,教师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 抽查与测验

1) 抽查:抽查是指教师随堂让单个同学或两三个同学进行演练,检查武术动作是否正确、协调,套路动作是否连贯熟练的一种方法。抽查时,对于接受能力强、技术动作掌握好的学生和接受能力弱、技术动作掌握较差的学生都要进行重点抽查,以使同学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 测验:测验是指教师对学生所学的武术技术进行阶段性考查或学期考核的方法。测验是检查教与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来确定测验的内容,制定出评分方法和标准;测验中要以学生现场独立演练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并作出客观的评价;测验后要认真地加以教学总结,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提高,争取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比赛:教学比赛是调动学生学练武术积极性,培养他们习武热情,使他们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演练,互相取长补短,交流技艺的重要方法。教学比赛可采用班级、小组及个人3种形式进行。比赛的内容可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比赛、套路比赛或攻防格斗比赛(攻防格斗比赛要保证安全)。评分可由教师评判或学生评议与教师评判相结合来予以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