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的指导思想
课程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加强课程建设是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学改革首要是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其次是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并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
为此,《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短棍》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指导纲要》精神,明确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与目的;注重大学生以身体练习、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武术锻炼习惯;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为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形式
高校“短棍”课程任务与形式,是依据课程指导思想为基本出发点。第一,遵循高校学生生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引导大学生课外自学、自练;同时为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促进大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为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打下基础。第二,课程内容需突出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文化性、时代性、发展性和民族特色。
在课程结构上,普通高校武术选项(修)课专项内容可以分别在两个学期(一个学年)教授。上半学年目标为掌握《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短棍》一、二段技术内容,每课时为90分钟,共计14学时完成;下半学年目标为掌握《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短棍》三段技术内容,每课时为90分钟,共计14学时完成。
在教学形式上,就技术实践方面而言,各项段位技术内容均采用单练套路、对打套路、拆招技术;而在武术文化传承方面,各段位技术均传授武术的武德教育与武礼“抱拳礼”行为规范。根据段位等级的提升,逐渐接受武术发展史、武术流派与风格特点、武术传统文化特性与传播等领域的教育。
在拓展形式上,段位考评也是《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短棍》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直接反映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情况。组织学生段位通段,提高学生晋段率,更是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实现本课程考核和考评相结合的形式。
三、课程的授课模式
高校“短棍”课程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用技术传授、武德教育和武术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多元化授课模式,其具体授课模式分可为以下几个层面(图7-1-1)。
图7-1-1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课程授课模式
第1层:实践技法与理论知识相补充。
课程分为技术与理论两个方面教授。在技术方面,课程采用集体传授、分组练习和互相体验动作含义等教学形式。同时应用单练套路、对打套路、拆招技术3种教学手段,突出“打练结合”,即在掌握套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对打套路练习,最终实现拆招技术,体会相对应的攻防技能。在理论方面,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随堂讲解等形式。该部分内容强调武德武礼的教育,突出武术“抱拳礼”含义的行为规范,强化“习武先习德”的习武观念与民族精神的教育。(www.daowen.com)
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武术教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技法、对打格斗的运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课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武术拳理的理解,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武术的技术水平。
第2层:课外辅导与理论知识网络化相辅助。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辅导下,要求发扬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理解、练习每一个动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建立网络平台,在网站上刊登、转载、穿插声像、图文教学资料,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通过网络途径及时传递武术运动发展动向,最终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服务。
第3层: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与段位考评相结合。
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主要分技术考核与武德拳理。技术考核包含单练套路、对打套路、拆招技术3部分组合考试;武德拳理包括武德武礼、拳理知识试卷考。段位考评则是作为学生发展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武术、习练武术、交流武术、培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两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则是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通过对武术技能与知识学习实现“自我认可”、“自我超越”的心理过程,是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学生获得段位对今后选择武术运动作为终身锻炼方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完成课程考核的基础上,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武术段位考评活动,为其提供展示个性与特长的平台。
第4层:武术文化的传承与运动意识的形成。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考核与规范统一的段位考评,让学生产生继续深造获取更高段位的自信与决心,对武术课程及武术文化从心底有全新的认识,进而形成对武术的热爱与习练。
四、课程的教学特色[1]
1. 打练结合,突出创新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本着“突出方法,打练结合,传承文化”的原则,即单练套路强调“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突出个体身体全面素质;对打套路强调“方法清晰,动作逼真”,突出技艺交流,团队精神;拆招技术强调“方法正确,沉着应战,运用自如”,突出掌握精髓,勇敢、自信。实施高校武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段位晋段模式,是将武术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教学,并且突出“民族性”、“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的教学宗旨。学生既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又能理解武术运动的攻防实用性,使其能全面认识与了解武术传统文化。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本课程强调体用结合,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科学技术手段,使传统武术教学模式融入现代的气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内外一体,拓展功效 本课程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而且通过武术段位考评活动,加强课外锻炼。使学生学到的技术,有机会在段位通段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认可,实现课内外相结合。学生在获得相应段位的同时,能够满足“自我鉴定、自我认可”的心理需求,起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激励作用。这不仅拓展了教学的功效,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3. 设立平台,弘扬精神 本课程始终贯彻《指导纲要》精神,把体育教育的中心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上,以中国武术段位制为平台,增强中华国粹武德武礼的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以及段位考评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做到习武先学礼,崇尚武德,尊师互爱;强调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同时,在学生中树立起中华民族昂扬进取的健康形象和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使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