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的套路技术规律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的套路技术规律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内”与“外”的双方所构成武术套路演练技术的统一整体,是以内外的合一为基础的。同时,通过外形动作的逐步规范化,也有利于促使内在因素达到进一步的“合一”。武术技术的“内外合一观”,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和“人体生命整体”观的理论基础上,是符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套路演练技术中,眼法主要有注视和随视。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的套路技术规律

武术“内外合一”的运动规律,反映了武术技术的提高与人体自身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在长拳中的“八法”即体现人体内外的矛盾关系:八法中“手、眼、身、步”是指外在的人体形体动作,“精神、气、力、功”则是指内在的精神、意识及内脏各器官的功能。由“内”与“外”的双方所构成武术套路演练技术的统一整体,是以内外的合一为基础的。因人体外部的形体动作受大脑思维活动的支配,并受内脏各器官功能的影响,只有内在的物质活动合为一体,才能使外部动作完成得灵活自如。同时,通过外形动作的逐步规范化,也有利于促使内在因素达到进一步的“合一”。武术技术的“内外合一观”,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和“人体生命整体”观的理论基础上,是符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

研究武术技术,揭示“内外合一”的运动规律,要遵循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原则。人是有生命活动的统一整体,不仅是一个生物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在分析武术技术动作时,不但要注意肌肉工作的机械力学原理,而且还应该对高级神经活动的支配作用以及呼吸的调节、劲力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正确运用“内外合一”的运动规律来解决武术技术水平提高过程中的某些问题。

一、姿势

姿势是指完成武术动作定势及空中短暂相对静止时的身体姿态。

二、方法

方法是指在套路中的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方法。方法是否正确取决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各部分的基本位置(包括它们在空间所处的位置)要准确。例如向前“弹”腿时,腿的方向要正,不得偏斜;向侧双冲拳时要求两臂举平,不得高于或低于肩。

(2) 运动中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路线要准确、合理,经过每一部位时,姿态要准确。例如做“外摆腿”时,必须沿弧线运动,充分地、最大限度地运用髋关节的柔韧性,同时在动作过程中膝部要始终保持挺直。

(3) 运动中身体各部分的着力点要准确。例如做“推掌”时,除运动路线准确外,还要求以掌根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击。又如“弹腿”的力点在足尖,“蹬腿”的力点在足跟。这样才能区别各种手法和腿法的不同运动形态。攻防技法清楚,利于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为内在的精神、意识的表现提供了条件,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技术要求。

三、身法

身法是指活动性的、以躯干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变化方法,如伸、缩、吞、吐、闪、展、冲、撞、挤、靠等。身法不是孤立的身体活动,而是与整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及上、下肢的动作紧密结合。身躯是联系上、下肢的纽带,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配合,步随身行,身到步到,这样才能使整个套路获得刚柔相济、协调自如的效果。完成各种身法时要注意以腰为轴,根据各种手法、腿法、步法的需要来选择拧转、俯仰、收放、折叠等表现方式。要使身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就要分析和体会动作的攻防含义和技术要领,特别是动作与动作之间转换时如何发挥腰部的作用。

四、眼法

眼法是指眼神与动作配合的方法。眼法是体现武术精神的重要环节,所以有“手眼相随”、“手到眼到”的说法。在套路演练中,不善于运用眼神,动作就没有生气,套路会成为呆板的动作罗列。如果眼神和一招一式配合恰当,就会把内在精神意识充分地表现出来,使整个动作协调而富有感染力。

套路演练技术中,眼法主要有注视和随视。注视是指眼神贯注一定目标或方向,多在定势和瞬间停顿时运用。注视时要把“伺机而动”的内在精神表达出来。随视是指眼神追随运动着的身体某一部位或器械的某一部位运转,直到该动作完成。这种眼法的特点是手眼相随,它对增进动作的协调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眼法与动作的配合,要以动作的准确性为前提,动作不准确会影响内在精神意识的体现。反之,仅要求动作准确,眼神与动作配合不得法,也会影响动作本身的质量。“形似”是“传神”的基础,“传神”是“形似”的最高表现,忽略任何一方都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技术要求。[2]

五、精神

精神是指在演练拳术或器械以及对练项目时,要全神贯注,要有攻防格斗意识,表现出勇敢、机敏、沉着、无所畏惧的气概。这种精神表现在面部应该是“含而不露,神志舒展”。精神是对“形”的理性控制和把握,是对攻防含义、节奏、力度、气息的全面理解,并通过外形动作表现出气势和神韵。神以形而显,手眼相随,手到眼到,才是形对神的体现。

六、劲力(www.daowen.com)

劲力是武术运动中一种特有的力,是在意、气支配和调控下产生的一种活力,武术术语中称之为“劲”。劲力有刚、柔之分,动作发力要求做到刚柔相济,内外顺达。武术动作的发力技术必须不僵硬、不死板。这不在于用力的大小,关键是顺与不顺。另外,发力时要注意以意识支配动作发力,以气息配合发力,做到内外合一。

七、呼吸

武术套路演练的全过程,呼吸应是有节制、有约束,遵循一定规律。在演练时呼吸的深浅、长短,吸气或呼气的短暂停顿,都应根据动作的性质、节奏和造型的需要给予恰当的配合。一般说,升与开的动作应吸气,降与合的动作应呼气,这就是所谓的“拳势呼吸”。另外,根据不同动作的性质,武术还有其独特的呼吸方法,即提、托、聚、沉。

1. 提气 这是一种腹壁内收,胸腔尽力扩展,肩带肌亦参与收缩的一种胸式深吸气动作。提气时,气流自下上升,往上冲腾,可使人体重心提高。在跳跃动作和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的时候,多用提法。

2. 托气 吸气将近结束时,紧接着的是由慢渐快的半呼气,并戛然止于“闭气”。呼而未尽之气,托于腹部以助动作截然有节,体势优美凌厉,可突出精神饱满、气势雄伟、姿态威严等特点。在高势或低势的静止动作出现的时候,则应该用托气。

3. 聚气 吸气后“闭气”以待,随着冲拳、劈拳、砸拳、攒拳的同时,微启声门,用力呼出相应的气体。这种方法可以增大发力,“以气摧力”、“聚气成力”。聚气是武术运动中用于发力动作的一种特定形式的呼吸方法,不仅可增添气力,同时还能免除由“憋气”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4. 沉气 这是一种典型的腹式呼吸过程。沉气时要“气沉丹田”,使胸部宽舒,腹部充实,降低身体重心,从而达到根基稳健,固若磐石。在由高动作进入低动作的时候,应该运用沉法。

呼吸得法既有利于完成动作,又使动作具有生命力,而且对身体素质和技术的发挥及姿态的形成,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八、节奏

武术动作的节奏表现为动静、虚实、刚柔、疾缓。它通过动作的速度、频率、幅度的变化及运动方向的转换等具体方式体现。

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的相互关系,将直接影响节奏的好坏和全套动作的质量。一个套路的节奏处理不好,就会显得平淡无味。套路中没有轻的动作,就显不出重的动作来;没有柔的烘托,就不会有刚劲的体现;没有慢启动,就显不出快加速;没有停的稳,也反映不出动的急。这些动与静、急与缓、刚与柔、虚与实多种矛盾的交织运用,通过技术水平的发挥,把矛盾显示得越充分、越突出,节奏感就越强。下面就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将节奏的要求归纳如下:

1. 动与静 在套路运动中,动与静是构成节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全套动作必须根据动作数量和具体内容,安排适当的、时间不等的定势动作。这样,运动中才能有动静之分,起到动静结合的效果。[3]

动态过程中,要势势相连,法法相依,气力不断,意识贯穿,一气呵成。动作过程的路线、劲力在动作过程中的体现,都需要交代得一清二楚,给人以相对静止的感觉。

在静态时,与动作相关的部分,肌肉要保持一定的紧张程度,“劲”不能断。要根据动作的性质,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运用正确的眼法,体现出内在的精神状态与攻防意识;从外部形体上看是静止的,但内在的精神、意识、气息、劲力仍在运动之中。这样才能达到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符合“内外合一”的技术要求。

2. 虚与实 虚与实是技击的要则之一。“虚”为诱,“实”为击,虚实应始终贯穿于运动过程的动与静之中。武术的攻防虚实,都是由内导外,以外引内,内外统一的。虚实应先由内动而后外形随着表现显现出来。只有虚实分明才能有利于通过内在的意识、气息、劲力来调动外部的形体动作,使动作的速度与发力强弱及动作的轻重、疾缓、伸缩、曲转、进退、开合、起落、翻越,有较鲜明的节奏感。

3. 刚柔与疾缓 刚柔与疾缓表现在外部形体动作的节奏上,是速度方面的快慢和劲力方面的轻重,两者有密切的关系,“柔动必缓、疾动必刚”。在动态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方法和内在意识的虚实变化,支配肌肉放松和紧张地交替工作,使轻、重、快、慢相互补衬,达到“刚柔相济”和“快慢相间”的节奏要求。

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对每一个动作节奏的控制能力及对转换时机的敏感性和捕捉能力,是节奏感强或差的主要标志。动作的节奏感越鲜明,越能唤起人们的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