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短棍长度?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短棍长度?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短棍长度的方法是:自然直立,大臂垂直于地面,抬小臂至水平,地面距小臂上沿高度即为适合持棍人的短棍长度。[5] 本节内容参考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棍术》。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短棍长度?

一、短棍的定位术语

传统短棍有鞭杆门之称,由鞭杆拳、胸鞭、腰鞭、袖鞭、尺鞭、掌鞭及相关功法组成。选择短棍长度的方法是:自然直立,大臂垂直于地面,抬小臂至水平,地面距小臂上沿高度即为适合持棍人的短棍长度。棍的粗头直径大约2厘米,称为把端;细头略细于把端,称为梢端(图5-4-1①②)。

图5-4-1 短棍结构图

(1) 鞭杆拳:一般与鞭杆套路合一,如陀螺鞭空手练就是一套完整的拳术。

(2) 胸鞭:长由地面至心口,适合两人对打及功法练习。

(3) 腰鞭:长13把,适合双手及单手习练,目前流行的短棍多以此长度为准(一把的长度等于本人一掌的宽度)。

(4) 袖鞭:长从肩至中指,适合单手练习及功法练习。

(5) 尺鞭:长与尺骨长度相同,适合于点穴及功法练习。

(6) 掌鞭:长约10厘米,用于暗器及功法练习。

(7) 功法练习:有两人对拧双棍、推短棍、对缠棍和缠指等。

二、短棍基本形态(一至三段)

1. 静型

1) 握棍定位术语

(1) 正握棍:两手虎口相对握棍,手心向下(图5-4-2①)。

(2) 反握棍:两手小指侧相对握棍,手心向上(图5-4-2②)。

(3) 正反握棍:两手虎口与小指侧相对握棍(图5-4-2③)。

(4) 半握棍:一手正握棍,另一手以虎口和手指松握棍(图5-4-2④)。

2) 扣棍定位术语:一手体前正握棍,另一手以拇指扣于棍端(图5-4-3)。

图5-4-2 握棍

3) 持棍定位术语:手握棍把段,手心向后,手臂略屈,棍贴于小臂外侧(图5-4-4)。

图5-4-3 扣棍

图5-4-4 持棍

2. 动态(棍法定位术语)

1) 戳棍:①预备式,右手半握棍,左手正握梢端,上举于身体右侧,目视左前方(图5-4-5①); ②左脚向左侧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滑把至棍中段半握,右手正握持棍,棍梢前戳;力达棍梢,目视左前方(图5-4-5②)。

2) 劈棍:①预备式同戳棍(图5-4-6①);②左脚向左侧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正握,右手半握持棍向前劈击,力达棍把段(图5-4-6②)。

图5-4-5 戳棍

图5-4-6 劈棍

3) 裹棍:①预备式同戳棍(图5-4-7①);②右脚向右后撤半步,身体略左转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正握、左手半握持棍经左前回裹(图5-4-7②)。

4) 穿棍:①预备式同戳棍(图5-4-8①);②左脚向左侧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半握、右手正握持棍前穿,力达棍梢(图5-4-8②)。

图5-4-7 裹棍

图5-4-8 穿棍

5) 盖棍:①预备式同戳棍(图5-4-9①);②左脚向左侧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反握、右手正握,持棍向前盖击(右手在前),力达棍把段(图5-4-9②)。(www.daowen.com)

6) 横击:①预备式同戳棍(图5-4-10①);②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半握、右手正握持棍向左前横击,目视左前方(图5-4-10②)。

图5-4-9 盖棍

图5-4-10 横击

7) 压棍:①预备式同戳棍(图5-4-11①);②左脚向左后方跨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滑棍,两手正握下压,力达棍把段,目视前方(图5-4-11②)。

8) 刺棍:①预备式同戳棍(图5-4-12①);②身体左转的同时右脚上步成右弓步,右手正握,持棍前刺,力达棍梢(图5-4-12②)。

图5-4-11 压棍

图5-4-12 刺棍

9) 点棍:①预备式同戳棍(图5-4-13①);②身体左转,左脚退步成右虚步,左手扶棍把端,右手持棍向右前下点击,力达棍梢(图5-4-13②)。

10) 崩棍:①预备式同戳棍(图5-4-14①);②身体左转,左脚摆脚上步,同时左手正握拉棍于身体左侧,右手扣握棍梢端(图5-4-14②)。

图5-4-13 点棍

图5-4-14 崩棍

三、短棍套路技术(一至三段)

1. 单练套路

1) 一段单练套路定位术语

2) 二段单练套路定位术语

3) 三段单练套路定位术语

2. 对打套路

1) 一段对打套路定位术语

2) 二段对打套路定位术语

3) 三段对打套路定位术语

四、短棍拆招技术(一至三段)

1. 一段拆招定位术语 裹棍拆招。

2. 二段拆招定位术语 ①压棍拆招; ②推棍拆招。

3. 三段拆招定位术语 ①点棍拆招; ②下抽拆招; ③下截拆招。

注:详细动作图解说明,请参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短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组.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 本节内容参考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长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本节内容参考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杨氏太极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 本节内容参考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剑术》(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 本节内容参考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棍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