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校教程:探索武术运动的发展史

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校教程:探索武术运动的发展史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正是在此期间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中华新武术》成功地将西方体操的方式、体育教学的方法以及竞技运动的思想注入传统武术之中,使武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1959年,国家实施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至20世纪60年代,国家体委提出了“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的武术技术发展方向。同期,“技击”武术得到复兴,1989年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散手擂台赛,同时实施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校教程:探索武术运动的发展史

不同时代背景下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演变的。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属兵技巧一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沿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称为“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现今世界各地仍有称之为“功夫”。[1]

随着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以及对抗性项目、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逐步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虽然对武术内涵的理解因人而异,但是大致可以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

武术的形成与发展是随着中国社会形态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成长壮大起来的,其形成与发展变化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一、武术萌芽:生存需求,学会搏斗技能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兽多人少,自然环境恶劣,原始人类出于求生的本能与自然界、禽兽进行搏斗,在生产、狩猎中练就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和使用工具的技能,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实践出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频发使得大量的生产工具转化为武器,生产技能也随之转变成军事技能。因而,人兽搏斗和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对武术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图1-1-1)。

图1-1-1 丁村人狩猎复原图

二、古代武术:军事格斗,武术走向鼎盛

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国古代武术得到空前发展,武术的技击性尤为突出,这与军事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时期武术的发展也经过了发生、发展和定型的阶段。

古代武术的发生源于当时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田猎”和“武舞”。“田猎”包括“空手以搏”和“手格猛兽”的搏斗技能;“武舞”是根据兵器性能,把击刺同阵形、队形结合起来的武舞式训练。这种将实战技能按一定程序进行训练使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武术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促进了对技击格斗术的要求,当时的步兵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是靠手中的兵器来杀伤敌人。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正是在此期间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当时器械从形状到质地都有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已能出产质精物美的青铜剑,出现了干将、欧冶子等极负盛名的造剑匠;并且民间的习武之风盛行,社会上出现了“剑客”、“侠士”、“武士”等以练武为生的职业人(图1-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逐渐与养生相结合,以动健身的思想得到认识,养生和炼养功法也有了很大发展。到了宋代,民间结社的武术组织蓬勃兴起,人们入社习武,非求柴米之资,而是为了强身健体,娱乐休闲。明、清代(1368~1911)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十八般武艺有了具体的名称和内容,不同风格的拳种形成了诸多的流派,尤其是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注重内练拳种独成体系的迅速发展,为向近代武术的演进定下雏形。(www.daowen.com)

图1-1-2 汉画中的武术技艺的格斗场面(汉代,山东出土)

三、近代武术:土洋交融,进入体育课堂

鸦片战争的炮火震撼了近代中国,几千年以来用于军阵厮杀的武术带着甲午战败的耻辱,无奈地退出了战争舞台。

20世纪初,在“强种保国”的历史潮流中,在土洋军事、体育的思想碰撞交融中,西方的兵式体操与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技击内容相结合,形成了中华新武术(图1-1-3)。1911~1918年《中华新武术》教材被定为当时军警必学教材。《中华新武术》成功地将西方体操的方式、体育教学的方法以及竞技运动的思想注入传统武术之中,使武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图1-1-3 孙中山先生为精武体育会题词

四、当代武术:全民健身,普及面向大众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兴旺发展,并形成了以太极拳为主的健身武术体系(图1-1-4)。在普及与提高的方针下,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纷纷成立了武术队。从195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1959年,国家实施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至20世纪60年代,国家体委提出了“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的武术技术发展方向。20世纪70年代,竞技武术套路中的腾空动作不仅讲究高度,而且出现了纵旋、侧翻、平旋横转等创新难度动作。同期,“技击”武术得到复兴,1989年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散手擂台赛,同时实施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并开始实行《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试行标准》,1990年国家体委出台了《武术赛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2000年全国武术训练工作会议提出了“突出竞技特点、提高艺术水平、鼓励发展创新”的新指导思想,简化并改革了武术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操作方法,为武术适应奥林匹克运动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术的科学研究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在武术理论中注入了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使武术由单项学科走向综合学科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20世纪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设立了武术科研基地,一批以体育学院教授、副教授和研究生为攻关力量的学术骨干已成为当代武术科研前沿的生力军

图1-1-4 邓小平同志为太极拳题词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制定了“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的方针后,1984年筹备成立国际武术组织,1985年在西安举办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上武术被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由此,竞技武术走向世界的大门被打开。经过各方努力,1998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简称国际武联)达到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基本要求,1999年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接纳国际武术联合会,2008年武术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从此武术真正登上了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