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胡晓云回忆广告人经历,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

胡晓云回忆广告人经历,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晓云,浙江大学广告学科领头人,浙江大学策略传播系系主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取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广告协会学委会副主任、中国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组委会主任、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浙江赛区组委会主任、担任各级广告与品牌相关赛事评委。他们的逝去,使浙江大学广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

胡晓云回忆广告人经历,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

胡晓云,浙江大学广告学科领头人,浙江大学策略传播系系主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取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广告协会学委会副主任、中国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组委会主任、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浙江赛区组委会主任、担任各级广告与品牌相关赛事评委。

问:你与广告学是如何结缘的?

我1983年大学毕业就留校了,进入杭州大学宣传部工作。到了1993年,杭州大学新闻系王兴华老师等开辟了广告学专业,我在次年(1994年)进入该专业担任教师,这算是我和广告学“甜蜜爱情”的起点。当时、广告学的学生招生人数多,前三届(1993—1995)招收的都是专科生,每届的学生数量有浮动,但大多保持在40人左右的水平。我当时担任了1995级广告班的班主任,班上有47位学生。当年,我与学生们水乳交融,成为忘年交。因此,这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给我提了一个要求,说:“胡老师,你能不能以后不要当班主任了?就担任我们一届的班主任。”不舍情谊溢于言表。这个班的学生,现在都在岗位上叱咤风云,但每年都要与我有一个隆重的师生会,十分有情谊。

1996年开始,广告学专业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当时希望培养高精尖的广告人才,将学生数限定为20人。1997年开始,由我担任广告学专业主任。1998年,进入新浙江大学。1999年,我作为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的与广告学方向的硕士生导师,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04年,由当时刚刚引进的李杰老师,开始招收传播学科中广告学方向的博士生。2016年开始,我也担任了传播学科博士生导师,带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方向的博士生。2016年也就是去年,我们学院以广告专业为核心,筹建了策略传播系,任命我担任系主任、何春晖老师担任系副主任。可以说,从1994年进入新闻系广告专业那刻起,这20多年来,我与浙江大学广告学专业相携相伴,一路前行。

问:浙江大学广告学科在全国的地位如何?

总体来说,浙大广告学以广告思维为核心,进行延展研究方面是非常出色的,我们以差异化特色和相当的学术地位取胜。我们的广告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并不算早,厦门大学1983年就有了广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也在1984年成立了广告学专业,我们起步比他们晚了10年。但是,我们的广告学是非常有特色的专业,其他学校就广告做广告,很少从广告这个点上深发开来做相关延伸研究,相比之下,我们很早发现了广告技术的局限性、广告思维的广阔性,因此,较早就从战术层面的广告研究延伸到战略层面的品牌传播及其视觉传播、形象传播等研究。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讲,在90年代末,我就为硕士生开设了“品牌传播研究”这门课,现在,这门课也为所有的广告专业本科生上,目的就是从本科阶段就让他们开始接触“品牌传播与策略传播”。我在2003年就与李一峰先生出版了《品牌归于运动》一书,并于2003—2006年间,与我的研究生们一起,出版了《品牌榜样》系列丛书,学生们的研究水平得到提升不说,为我国品牌研究的深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2004年之间,同时并行研究城市品牌与并农业品牌传播。可以说,无论是在理论体系构建方面还是品牌实践方面,我的相关研究在全国都是领先的。还有,像何春晖老师的城市传播研究、卢小雁老师的形象传播研究、章燕老师的新媒体与消费心理研究、刘于思老师的社交媒体传播研究、黄桑若老师的广告数据化研究等等,都非常有特色。虽然,由于进人难,浙江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在编老师不多,但老师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发挥专长,卓有建树。

问:广告学科的师资力量如何?

广告学在编老师的学历水平较高,基本上是博士毕业。学术能力和社会拓展能力强,在全国甚至国际上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目前,我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学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何春晖老师担任新闻史学会的公关专业委员会的副会长,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我们学科、老师在全国同行当中被公认的学术地位和教学研究能力。不过,客观地说,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浙江大学的广告学师资在数量没有太大进展,每个老师基本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除去王兴华老师退休之外,一些业界优秀的老师因政策制度限制问题无法引进,更有原广告专业的邵大浪等老师的不得已调离,实为可惜。其实,广告学是应用传播学科,不仅仅需要高学历,更需要高水平的策略思维与策划能力。目前,浙江大学人才引进的学历标准是至少博士生,没有考虑到学科特殊情况,确实压缩了我们这类学科扩充师资的空间。另外,令我扼腕叹息的是,浙江大学广告学科发展20多年中,我们有两位老师英年早逝,一位是潘向光老师,另一位是黄孝俊老师,这两位老师都是极其优秀的老师,是浙江大学广告学的栋梁。他们的逝去,使浙江大学广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面对目前师资人才短缺的局面,我们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机会培养他们,为师资队伍注入新生力量;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校内校外结合”、“学界业界结合”等应对措施,从业界聘请导师进课堂讲课,以另一种方式补充师资力量,同时也使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问:广告学科的生源和学生质量如何?

看一个学科发展好不好,学生层面最直接的表现是生源数量和学生质量是否有提升。上世纪90年代,广告学科发展刚刚起步,还没有多少人理解,报考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不多,但现在,选广告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生源质量越来越好。就拿去年专业申请的例子来讲,广告专业报名的学生数量明显多于专业招收的名额。从后期培养看,观察历届学生的专业课表现、实习成果和毕业去向,学生质量确实越来越高了。我因为担任中国广告协会学委会的副主任,同时也是浙江省广告协会学委会的副主任,与业界接触多,所以得到的业界反馈也多。大多评价我们的学生底子扎实、后劲足而上手相对也较快。

不过,其中有两年时间,业界评价不太高。当时,恰好是学校开始大类招生的时候,学生专业课还没学就去实习了,所以业界反馈说:“胡老师,你现在的学生专业程度比以前要弱了啊。”对此,我把学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具体情况告诉了他们,但学校里的政策没法改,我们只能积极适应、实施调整,开始在课堂内外进行创新改革。2005年开始,引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参赛,在历届校赛、省赛乃至国赛中,我们学生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这些赛事,学生提前介入实战学习,动手能力大大增强,由此带来的社会声誉度也比较高。(www.daowen.com)

问:与其他专业相比,广告专业学生有什么特点?

相比于别的专业学生,我认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创造性强、动手能力强,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一些比较传统的学科,学生走向社会还有可能出现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广告学学生相对来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比较少。选择来读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有许多本来就喜欢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写写文案、画画、做些设计等,所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特别发达,创业能力也就相对强一些,毕业后涌现出许多创新创业的人才。

我们广告专业毕业的学生大概有五类去向,第一类是进入大企业做品牌、市场等相关工作,除世界五百强之外,像阿里巴巴网易腾讯百度等这些互联网公司也有许多我们的学生。第二类是进媒体,分布在新闻、广告策划、广告经营等领域,现在许多学生都是这些媒体里面的中坚力量,比如浙江经视副总裁吴伟成、浙江卫视广告部策划部主任郑丽萍等,就是我们的校友。第三类是创业,许多学生很有创新力,创业做企业、电商、媒体公司等都获得了成功,好几个校友是上市公司CEO或董事了。例如1999级的吴艳,以8.6亿美元的身价位列亚洲十大年轻富豪第七名;1995级的余玲兵创立了“宋小菜”公司,是目前农业电商中非常典型的企业,他本人也身家过亿。第四类是高校任教。前些年,很多高校都大力发展广告学专业,我的硕士生大部分都进了高校当老师,比如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国计量学院、宁波理工大学等高校都有我的硕士生,好几个都当上副教授了。第五类是升学。我们的学生送到别的学校读研也蛮受欢迎的,所以升学率也不低。当然,广告学的学生因为平时动手实践经验比较多,毕业后更倾向于直接就业

问:广告专业培养学生的理念是什么?

我要求广告学专业希望学生努力做到“三心三力”,“三心”指的是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恻隐之心,“三力”指的是文化力、创意力和沟通力。我认为,广告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我称之为“广告思维”——这是一种横向、水平、整合性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广告领域,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即学生无论走进哪个领域都能运用广告思维进行创业和创作,不断释放创新力。所以,我们上课都是从策略开始讲,教导学生用策略眼光去看传播,而不单单是技术性的指导。同时,广告专业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我们的培养模式也非常具有“实践性”。一方面老师课程中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课,比如文案课、策划课、调研课、媒体投放课等,另一方面学生在本科4年能够至少经历3次实习:第一学年的暑假有小实习,第二学年有专业中期实习,最后是毕业实习。1997年我担任广告专业主任后,利用社会资源设立了相关的实践基地,近年还设立了纽约广告奖媒体中心等,经常请一些业界导师为学生讲课。所以,这些学生与行业、市场接触机会比较大,动手能力会强一些,社会化程度也会高一些。

问:为何成立策略传播系,未来打算如何发展?

2016年,学院站在学科未来发展的高度,根据当下应用传播趋势的变化,决定以广告专业为核心,筹划建立策略传播系。广告学的课程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策略传播这个方向增加了内容。当时,成立策略传播系是院里做的决策,学院开党委会议决定任命我担任策略传播系的系主任,何春晖老师担任副主任。我个人认为,院里的决策是正确的,有前瞻性和趋势性的。从学科发展角度讲,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因为一个学科要发展,整个学院也要发展,必须对接当下的大趋势;从另一个角度看,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多改变,也说明我们学院、学科发展得比较快。从现实角度考虑,策略传播与广告传播紧密相连,学生们走出去也名正言顺。

针对策略传播系的未来的发展规划,我想,是否可以这样想:对内,在策略传播的框架下,形成广告传播、品牌传播、形象传播、商业传播、公益传播等方向的互动和整合;对外,推动策略传播的国际化与学科体系化,形成如美国一些学校的策略传播系一样的格局,有本科、硕士、博士,完善好策略传播学科体系,培养更多的策略传播人才。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学校的支持、学院的科学决策。我是干事情的人,会努力地去做,不辜负自己的理想,更不辜负责任。真如你说的,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春雨绵绵润物生”,用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在知识的沃土中脱颖而出。

(林琰旻、何扬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