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素质: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实施教育新概念

心理素质: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实施教育新概念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仅是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三方面的素质中,生理素质是基础,心理素质是中介,社会文化素质构成人的素质的主要内容。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并处在生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其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由此看来,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使人的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从心理素质与整体素质的关系来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动力性。

心理素质: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实施教育新概念

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仅是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人的整体素质及其结构等问题,对于把握心理素质的内涵,了解心理素质在整体素质中的地位,从而抓住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是十分有益的。

素质的原意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它与人的本质密不可分。因为正是人的本质、人的属性规定了人的素质的内容和性质。人的素质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身心发展水平。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实质性能量。我们可以把素质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亚结构。一是生理素质,指在遗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体形态与生理功能上的特征,包括身高、体重、骨骼、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特征,也包括运动能力、反应速度、适应能力、应激水平等方面的生理机能性特征,这些表现为人的“自然性能量”,是素质结构中的物质方面。二是心理素质,指人的心理品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品质,这些表现为人的“心理能量”。三是社会文化素质,包括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文化科学知识、劳动生活技能、审美等方面的素质,这些表现为人的“社会性能量”。在这三方面的素质中,生理素质是基础,心理素质是中介,社会文化素质构成人的素质的主要内容。它们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并处在生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其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因为即使人类外在的科学精神、道德规范、审美经验等,也要内化在心理层次,最后积淀于人的身心组织之中,形成人的整体素质。

由此看来,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使人的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www.daowen.com)

从心理素质与整体素质的关系来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动力性。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和活动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都属于客观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通过内部条件而起作用。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因是心理素质。因而它是人的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其二是制约性。心理素质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心理素质是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因;心理素质限制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点在极端类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智力水平低下的人很难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相反,心理素质水平高可以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如观察力强、记忆力好、理解力强、注意力集中的人,更容易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由于心理素质的上述两个特点,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它在整体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即整体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社会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