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提升传统技艺体验课程影响力

如何提升传统技艺体验课程影响力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传统技艺体验课程,今后将继续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如下问题:其一,如何使课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梁丽萍、宋燕:《高校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载于《2015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299页。

如何提升传统技艺体验课程影响力

本文尝试结合复旦大学文博系的教学实践,思考侧重于传统技艺的体验课程建设。这类课程特点鲜明:通常为小班教学;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以充分的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和体验传统技艺,一般实践课时不少于一门课程学时的一半;注重与博物馆的馆校合作,由高校教师与专业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加强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主要为技艺传习和研究的专业院校不同,体验课程主要以通识教育或公共课程的形式在综合性大学开设,以满足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增进青年人与传统文化的联结。综合性大学有着可充分调动、能形成合力的教学资源,如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艺术设计、艺术教育等专业资源,能增强专业交流与合作,发挥多学科的优势。

为进一步提升传统技艺体验课程,今后将继续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如下问题:

其一,如何使课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学生会因为学分要求而选修课程,但获得学分并不是一个学期的“终点”,还希望能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兴趣。并且,本文所述之传统技艺体验课程还在建设之中,“操作体验”这一形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还需要通过教学对比进行分析。

其二,归纳取得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尤其是侧重传统技艺的课程良好教学效果的要素。学校课程与博物馆教育活动之间、不同学校类似的课程之间,有着共性与个性,还需要通过交流、调研,进行分析与比较,总结适用于传统技艺体验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Practice of Hands-on Traditional Technique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Study on the Course“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ies and Arts”

Liu Shourou Yu Hui

Abstract:Hands-on traditional technique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Practice”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ies and Arts”is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offered by Depart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Museology,Fudan University.By studying this case,the article shows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general education idea,specialized courses,museum education programs,as well as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Furthermore,the hands-on coursesmay have positive effect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traditional techniques;hands-on courses;general education

【注释】

[1]本文系2017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一般项目“高校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实践探索”成果(项目编号:HJYS-2017-B01)。 梁丽萍、宋燕:《高校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载于《2015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299页。

[2]刘守柔,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研究馆员;俞蕙,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级实验师。

[3]本文系2017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一般项目“高校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实践探索”成果(项目编号:HJYS-2017-B01)。 梁丽萍、宋燕:《高校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载于《2015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299页。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7)25号]:《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24/content_5180388.htm,最后浏览日期:2018年7月8日。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5)71号]:《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最后浏览日期:2018年7月8日。

[6]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排名”,2018年开设本科“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校为42个。中国科教评价网:《2018—2019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排名》,http://www.nseac.com/eva/CUSE.php?DDLThird=文物与博物馆学&DDLyear=2018#,最后浏览日期:2018年7月22日。(www.daowen.com)

[7]任杨:《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创新》,载于《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2017年版,中国知网“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8]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通识目标与理念》,http://gecc.fudan.edu.cn/content.aspx?info_lb=28&flag=1,最后浏览日期:2018年7月8日。

[9]杨琳、孙曦:《传统木作家具文化传承模式探索》,《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年第Z1期。

[10]参见Jean Lave,Etienne Wenger,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11]张清、刘蕾:《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01页。

[12]涉及学期及课程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文物赏析与体验”“博物馆文化解读”“考古与人类”;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文物艺术品保护与修复”;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博物馆文化解读”“考古与人类”。

[13]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100—102页。

[14]一般在国际讨论中,将“博物馆与学校合作(Museum-school Collaboration)限定在“K-12”教育制,对应中国学制,即主要指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和普通高中。参见宋娴:《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但高校与博物馆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也可视为广泛意义的“馆校合作”。

[15]国务院(国务院令第659号):《博物馆条例》,http://www.gov.cn/zhengce/2015-03/02/content_2823823.htm,最后浏览日期:2018年7月22日。

[16]国务院[国发(2016)1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08/content_5050721.htm,最后浏览日期:2018年7月22日。

[17]陈曾路:《立足博物馆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上海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中国民族教育》,2018年第5期。

[18]2017年11月28日博雅学社“线装书制作”活动问卷

[19]2018年5月22日博雅学社“博雅工坊——榫卯体验活动”问卷。

[20]章莉莉:《非遗手工艺的活态传承与文化创新》,《上海艺术评论》,2016年第5期。

[21]王思渝:《将设计理念付诸展览实践——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看见桃花源” 展览回顾》,《博物院》,2017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