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通识教育评论:从专业课程到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

通识教育评论:从专业课程到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复旦大学文博专业开设的本科课程为例,内容涉及传统技艺的课程,主要有四种情况:整体探讨文化遗产传承之理念与方法。专业课程为通识课程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但两者的教学目的与课程要求有所不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对中国文化与智慧有深刻体认,从中华民族传统中汲取生命的滋养”[8]。

通识教育评论:从专业课程到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利用文博课程资源开展教学

相较于专业院校的教学基础,综合性高校也有其可以利用的传统技艺课程资源,比如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课程[6]。文博专业的特色是结合实物与实践进行教学。随着学科研究的发展,“透物见人”的理念使得学习者在器物的形制、纹饰之外更多去关注器物如何被生产和使用,“工艺”“技艺”等成为学习与讨论的重要内容。

以复旦大学文博专业开设的本科课程为例,内容涉及传统技艺的课程,主要有四种情况:

(1)整体探讨文化遗产传承之理念与方法。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论”,让学生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价值的基础上,通过个案分析和现场教学了解一些传统技艺保护工作。

(2)侧重古代工艺美术,通过实物了解传统技艺。如“中国陶瓷史”“中国漆器史”,相关课程内容有陶瓷烧制技艺、漆器髹饰技艺等。

(3)课程主要内容与传统技艺直接相关。如“纸质文物修复”“古陶瓷修复”,讲授古籍修复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等。

(4)注重实务操作的实践课程。如“社会实践”,课程内容包括拓片制作、文物修复等。(www.daowen.com)

“文物艺术品保护与修复”即以文物保护与修复方向的专业课程为基础进行建设。专业课程为通识课程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但两者的教学目的与课程要求有所不同。以复旦文博专业选修课“纸质文物修复”与“文物艺术品保护与修复”比较为例,两者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了纸质文物修复实践,如线装书制作和纸张托裱,但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掌握纸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术”,要求学生学习古代纸质文物的发展历史及制作工艺、纸张的材料性能及老化机理,掌握古籍修复的具体工艺流程与技术要领。而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文物保护与修复知识,对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文物科技保护产生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对技能只要求达到基本程度的掌握。同样是制作线装书,前者的教学计划需用5个教学周(每周一次课程,2—3学时),包括浆糊和裱板的制作、配纸、折书页、裱封面等,而后者仅用一次课程,且后者是“操作体验”,因此所用材料是已统一印制好的书页,不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裁纸、托裱等工序。

(二)体验课程与通识教育理念的结合

从专业课程到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学生的传统技艺体验课程,实现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以文博课程为基础开设通识教育课程。

2015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在这四所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地位突出[7]。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对中国文化与智慧有深刻体认,从中华民族传统中汲取生命的滋养[8]。这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理念相一致。全校范围内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相关课程,更有助于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正如学生在“选课事务申请”中所说:“作为一个工科学生,我心里还是有很多对历史和文艺的向往……我想这也是复旦通识教育能给我们这些工科生提供机会去接触文艺、接触历史底蕴的初衷。”

如同通识教育注重启发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传统技艺体验课程的学习目标设定不在于精通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侧重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在课后进一步思考,找到传统文化与自己生活的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