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传统技艺体验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文物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为例

高校传统技艺体验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文物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为例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技艺体验课程以实践为特色,以“体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技艺的保护与振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类体验课程主要指在综合性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类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传统修复技艺,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即本文所讨论的“传统技艺体验课程”。

刘守柔 俞 蕙**[2]

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社会需求之下,高校开设以传统技艺为主题的通识教育课程有其现实意义。传统技艺体验课程以实践为特色,以“体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本文以复旦大学文博系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为例,探讨如何结合专业课程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并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传统技艺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传统、传承创新

关键词:传统技艺;体验课程;通识教育

传统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历史、文化、艺术科技价值。传统技艺的保护与振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爱国主义、人伦友爱、人格修养[3]三个方面,主要为哲学思想、文学经典、传统戏曲、书法绘画等思想文化和美育课程。由于传统技艺教学的专业性强,因此该类课程主要开设在专业院校及相关专业,如工艺美术专业。

然而,振兴传统技艺需要促进全社会的教育普及,“将传统工艺纳入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和中小学相关教育教学活动”[4]中。社会对于传统技艺的关注度正日益增长,学生有学习兴趣,高校有设置相关内容课程的必要。由此,本文将着重思考如何建设“高校传统技艺体验课程”。(www.daowen.com)

这类体验课程主要指在综合性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不同于专业院校要求学生能掌握专业技能、从事设计与制作,体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传统技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情感。体验课程结合了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既能适应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又能体现传统技艺传习的特点,以“体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课程内容包含了器物文化与工艺,结合了艺术鉴赏与实践,也体现了“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5]学校美育课程发展方向。

高校传统技艺体验课程如何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如何设计?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延伸到课堂之外?本文将以“文物艺术品保护与修复”课程教学实例结合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进行探讨。

“文物艺术品保护与修复”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也是应学校“创新创意与行业发展”课程建设需要而设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传统修复技艺,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即本文所讨论的“传统技艺体验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