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通识课程的实践成果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通识课程的实践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的教学实践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倡导自组织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建构主义;混合式教学2017年,中央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文件》,要求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通识课程的实践成果

李康化*[1]

摘要:“唐诗宋词人文解读”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优质通识课程,以学校特征、学生特点建构课程特色:不重鉴赏与疏证,侧重体验与感悟。课程的教学实践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倡导自组织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在价值、模式和内容方面实现了创新,并形成了有益的教学经验:教学设计应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契合,教学方法要尽可能有趣、有理、有用,授课教师要积极拥抱现代信息技术

关键词:“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建构主义;混合式教学(www.daowen.com)

2017年,中央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文件》,要求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通过大众媒介进行,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书中华》等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较好地满足观众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需求,也激活了传统诗词的文化基因。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教”传统,学校教育应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已经建设了一批与诗词相关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如清华大学的“唐宋词鉴赏”、复旦大学的“古典诗词鉴赏”、南开大学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浙江大学的“唐诗经典”、北京师范大学的“意在象中——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等,这些课程大多以诗词大家名篇的鉴赏为切入点,而四川大学的“走进杜甫”、郑州大学的“中原文化(文学篇)”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唐诗话长安”等,则立足于地方特色与文化基因对诗词进行在地化教育。但总体来说,国内高校的诗词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过程中理论指导不够深入、设计思路不够清晰、教学细节不够精准、技术使用不够充分等。如何挖掘古典诗词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创新教学方法,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接受习惯和心理需要,成为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现实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