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通识教育评论2019春季号:教学效果与学界影响

通识教育评论2019春季号:教学效果与学界影响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写作与交流”于2018年秋季学期完成了第一轮教学,目前第二轮教学也即将结课。“写作与交流”于2018年秋季学期完成了14个班级、420名学生的教学任务,本学期又以20个班级、600名学生的总量继续开展教学工作,比计划提前一年成功实现了对南科大2018级本科新生的教学全覆盖。因此,站在为学生考虑的角度,我们目前将教学内容拓展为前文介绍过的三大板块,以使“写作与交流”避免可能产生的教学偏差。

通识教育评论2019春季号:教学效果与学界影响

“写作与交流”于2018年秋季学期完成了第一轮教学,目前第二轮教学也即将结课。就整体情况来看,教学效果是不错的,甚至超过了原来的预期。

首先,教学覆盖面广。

一是开课实现本科新生全覆盖。“写作与交流”于2018年秋季学期完成了14个班级(30人班额)、420名学生的教学任务,本学期又以20个班级、600名学生的总量继续开展教学工作,比计划提前一年成功实现了对南科大2018级本科新生的教学全覆盖。

二是教学内容覆盖广。目前看,同期开课的几所大学的写作课基本上还是只讲论文写作,然而,我们认为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虽然论文写作的确极为重要,但除此之外,他们在实验及科研等多项工作中还会遇到多种文体的写作任务。例如,申请项目或出国访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时需要提交项目申请书和研究计划,在实验室做研究时很可能也需要写实验报告,更不用说平时跟老师、专家联系时要写的邮件了。如果不能掌握好这些应用文体的写法,即便论文写作过关,学生们在大学阶段仍然会遇到诸多写作问题。因此,站在为学生考虑的角度,我们目前将教学内容拓展为前文介绍过的三大板块,以使“写作与交流”避免可能产生的教学偏差。

其次,学生课前课后进步明显。(www.daowen.com)

一是实用写作能力的有了明显提升。通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选课的绝大部分同学都实现了从初学阶段的失范连连,到期末已经学会主动辨明文体,并根据不同的文体规范写成一篇合格文章的转变。选课学生中的优良率达到70%以上。

二是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提高。虽然“写作与交流”侧重的是实用型写作的教学和训练,但在系统的意识转型、规范辨析、逻辑思维、文字推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最鲜明的证据是,在上一学期“写作与交流”教研室组织的首届校园作文大赛中,学生组有一半的获奖者都来自正在开课的2018级同学。

由于“写作与交流”课程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培养能力的特点,突破了“高四”语文和文学名著选讲的成规套路,学生选课踊跃,因而不仅受到校内各部门和院系的重视,也得到了媒体关注。从2018年9月首次开课前的学生选课,到课程正式运行、相关教研活动的开展等,这门课程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其中,《光明日报》2018年9月2日以“实用+有趣:人文课成为理工科新生选修热点”为题报道了“写作与交流”课程的学生选课情况和第一周教学情况;知名学术公众号“知识分子”于2018年10月12—13日专题采访了陈跃红教授,并以“南科大想办怎样的文科教育”为题发表了访谈稿全文,其中关于写作课程开设的讨论是重要部分。这标志着南科大的这门新开课程已经走出校园,进入了学界与社会的关注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