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写作与沟通课程建设概况:通识教育评论2019年春季号

写作与沟通课程建设概况:通识教育评论2019年春季号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秋季学期,在经过了前期大量的调研[15]和讨论之后,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正式面向2018级新生开设。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通过全校统一的导论课来落实写作课的纲领式定位。表1已开设的“写作与沟通”课程主题续表课程的基本写作产出包括一篇3 000字左右的短文、一篇5 000字以上的长文和5分钟的课堂报告,此外不同课堂还有自主设计的作业等任务。

写作与沟通课程建设概况:通识教育评论2019年春季号

2018年秋季学期,在经过了前期大量的调研[15]和讨论之后,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正式面向2018级新生开设。课程以主题教学的模式展开,依靠高强度的阅读、小班研讨以及一对一指导的模式来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的思考,形成文章的观点,并按照学术规范的要求完成文章的撰写。学生文章的产出主要是学术类的说理写作,同时通过课程讨论、论文展示等环节将沟通能力提升与写作训练自然地融合。整个课程重视的是学生从写作规范、写作能力、写作思维到写作品位和个人风格的形成。

课程定位是训练学生分析式和说理式的写作,不是创新式的写作,也不是文学性写作。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通过全校统一的导论课来落实写作课的纲领式定位。课程同时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指出好的写作者首先是好的读者,同时在阅读时应当注意到写作对象的重要性。彭刚教授的导论课为写作课程的展开提出了基本框架:博学之,要有宽且深的知识的积累;审问之,就是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得体地提问题;慎思之,首先要想清楚,然后才能写清楚;明辨之,知道你的写作对象是什么,要知道你在跟谁沟通;还有一个是笃行之,必须要动笔写,正如巴金曾反复对萧乾讲到的,“只有写,你才能写”[16]

主题写作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写作课讲授模式[17],也是清华经过调研后决定采用的写作课模式。每个课堂由教师按照某一特定写作主题进行设计和组织,不同课堂之间具有相同的课程进度、写作产出和评价标准,但在主题内容上各自不同。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学期共开设了38个课堂、19个课程主题(见表1),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充到60个主题以上,其中部分主题由来自校内各院系的合作教师开设。我们期望写作课不仅培养写作和沟通能力,也能够在其相应主题下实现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因此,主题设置力图兼顾文理,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和丰富的可延展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空间。

表1 已开设的“写作与沟通”课程主题

(www.daowen.com)

续 表

课程的基本写作产出包括一篇3 000字左右的短文、一篇5 000字以上的长文和5分钟的课堂报告,此外不同课堂还有自主设计的作业等任务。短文要求3000字,对既有研究和话题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长文的要求至少5 000字,通过材料组织和论点分析,阐明所提的观点,并提出有独创性的结论。为了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每个短文和长文都有草稿和终稿,每隔4周左右学生需要提交一次文稿。教师将仔细分析学生的草稿,并针对每个学生提出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和评语,然后与每个学生展开一对一的面批讨论,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面批环节十分重要:一方面,它可以更有效、更深入地介入学生的写作过程,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与清华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师生从游”理念[18]高度契合。

课程十分强调说理文章的原创性和学术规范。原创性的意识应当从高等教育一开始就植入学生脑海中,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都会有深远的影响。课程开始,任课教师会要求学生签署写作课原创声明,这一行动对学生有着较强的道德约束力。我们关注学生作品在思想、结构、文本等多个维度上的原创性程度,并使用查重系统辅助教师规范学生作品。事实上,2018年秋季学期的结果显示,80%以上学生的重复率都在10%以下,几乎所有学生都能主动避免不规范、不正确的文献使用,未发现有严重抄袭等学术不端嫌疑问题。同时,任课教师还准备了授权声明,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是否同意其原创作品被任课教师作为范文进行分析?是否同意授权给写作中心编纂原创文集?有这样的授权之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往学期学生的短长文习作就会有据可凭,并且,这一流程的规范性和仪式感也让学生在无形中增加了对写作的敬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