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安交大:培养本科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实践

西安交大:培养本科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实践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表达与交流”课程已经成为电信学部8个学院全体本科生的必修课。课程以科技领域的表达与交流为主要背景,向学生讲授相关规则、方法和技巧,以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科技信息的能力。

西安交大:培养本科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实践

针对国内理工科本科教育体系在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明显缺失和薄弱环节,经过近一年的策划和准备,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加强本科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教学试点,组成了学部主任(本文第一作者)领导的课程组,开设48学时的“表达与交流”课程,先后在电信学硕班、物理拔尖班、数学拔尖班进行了试点,并面向信息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开设选修课程。自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表达与交流”课程已经成为电信学部8个学院全体本科生的必修课。2016年,“表达与交流”课程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基础通识类核心课程,面向全校开课。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阐述、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科学地描述专业及非专业领域的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向学生传授专业及非专业领域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做演讲报告、本科学位论文撰写、电子邮件、个人简历求职信等相关的规则和方法。8年来,“表达与交流”课程组累计向100余个本科生班开课,将学生的优秀论文汇编成5册。

(一)教学内容

“表达与交流”课程共分为“绪论”“科技写作的核心要素”“写作表达方法”“演讲报告”“实用文体写作”和“综合训练”六部分。课程以科技领域的表达与交流为主要背景,向学生讲授相关规则、方法和技巧,以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科技信息的能力。课程定位为实践课,主要教学形式是课程教学,学生阅读、写作、演示文档制作和演讲训练,以及教师批改。

课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讲授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基本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目前在传统媒介的阅读与写作、口头表达与交流及电子媒介的表达与交流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举例说明如何改进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和专业电子邮件的表达。

课程第二部分“科技写作的核心要素”主要讲授科技论文写作的五个基本要素——科学性、贡献、可读性、信息量和学术道德,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基本要素准确快速地把握科技文的核心内容,提高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学生要完成阅读理解课外作业,总结科技论文要素。

课程第三部分“写作表达方法”主要讲授如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科技写作的特点,提高基本写作能力、学习资料搜集与归纳的基本方法,掌握科技写作的规范和标准,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的各种方法完成一般文章及科技论文的写作。学生要完成读书报告、资料搜集与总结、专题写作等课外作业。

课程第四部分“演讲报告”主要讲授演讲报告构思与创作,演示文档的组织、逻辑、形式与表达,如何演讲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演讲报告的基本技能、利用PPT进行演讲的基本方法,了解各种类型演示文档的特点和常用技巧,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制作并完成演讲。学生要完成组织能力训练、演讲训练、团队合作表达训练等课外作业和课程实验。

课程第五部分“实用文体写作”主要讲授电子邮件(Email)、个人简历(resume)和求职信(cover letter)、会议日程(meeting agenda)和会议纪要(meetingminutes)等几种常见实用文体的写作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了解这几种文体的基本格式,掌握基本写作技巧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课程第六部分“综合训练”主要是通过实践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学生要按照自主选题完成论文写作、演示文档设计制作和演讲报告等环节。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以及演讲报告的表现给予点评和指导,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实践环节

作为实践课,我们希望学生在阅读、写作、演示文件制作和演讲练习的训练及教师的批改、同学之间的互动点评中,提高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在课堂讲授中将大量的案例化教学融入理论知识中。此外,本课程安排了大量研讨环节,并设置翻转课堂,让学生展示课外作业成果和做演讲报告。教师在研讨环节会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点评、聆听学生演讲报告并进行讲评,让所有学生在研讨环节充分参与其中并对他人课外作业及演讲进行评价,使学生在不断实践及改进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积累经验,以达到该课程培养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最终目标。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几个环节:

1.撰写一篇科技论文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论文题目,课下撰写,课上讲述写作思路,教师对文稿进行点评、批注修改反馈。通过几轮的反馈修改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要求与技巧,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撰写。同时,学生论文撰写初期开展选题和文献调研期间,通过学生讲解自己的选题与进展、其他同学提问的方式开展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参与度。

2.分组完成一份演讲报告

演讲报告选题不限,由教师指定3—5名同学组成一个演讲小组,通过每个演讲小组内部成员的沟通协调,每个演讲小组要制作并完成一份逻辑性强、思路清晰的演讲报告,并在课堂环节进行上台演讲。教师指定分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理工科学生所必需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环节的任意教学时间段内随机抽取一名同学上台进行演讲,旨在让同学真正掌握并运用前期课堂所讲授的演讲技巧和演讲能力;通过同学的汇报演讲,同组同学的机动补充、班级同学的点评,教师的点评总结,让学生将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及结构化思考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演讲及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并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www.daowen.com)

3.撰写制作一份规范的求职信及个人简历

撰写简明、到位且重点突出的求职信和个人简历,对个人职业发展特别重要,但目前本科生和研究生普遍缺乏简历写作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制作一份能够展现个人能力和优势的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有助于学生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4.参加一次科技交流论坛

表达与交流课程组教师将在课程结束时组织科技交流论坛,让每位同学将其在本课程中撰写的科技论文制作成演示文件,并在科技论坛上以演讲的方式,介绍自己在论文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科技交流论坛的专家由本课程组教师和特邀来自不同专业的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对学生科技演讲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演讲内容的组织、演讲报告的制作以及演讲时的语言、仪态提出意见和建议。所有同学在聆听其他同学演讲的同时得到学习和提高,避免科技表达与交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通病。参加科技交流论坛,有助于理工科学生清晰地汇报工作进展,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最终使其与同事的合作交流更加富有成效。

(三)课程特色

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表达与交流”课程已经成为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理工科本科生的基础通识类课程,其特色如下:

1.完善的“表达与交流”课程体系

我们围绕该课程的教学任务,组建一支高水平、年富力强、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正在编写适合并提升理工科学生表达与交流水平的课程教学教材,并确定体现课程特点的考核方式。

2.侧重启发和互动的教学方式

表达与交流是实践性很强的能力,也是需要我们在学生本科阶段培养的基本素质。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效果。我们建设了面向理工科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的案例库,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采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此外,通过安排密集的师生互动训练,使学生都能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使教师在互动中改善相应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方式。

3.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我们建设和应用了“理工科学生表达与交流”课程网站。网站建设不仅便于教学内容的实施,学生通过课程网站资源学习,学习时间安排更为灵活。利用课程网站,可以充分运用翻转课堂、MOOC等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探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之路

“表达与交流”课程虽然对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仅仅依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是不够的。本项目将研究“表达与交流”课程的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与学院的课程设计、“信息新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充分结合。学生在这些环节中复习、应用“表达与交流”的内容。同时,课程组将与相关学生社团密切合作,鼓励学生应用课程学习的知识,参加“模拟联合国”等学生课外活动,力求把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多个环节和课外活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