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发展目标评价方法与顺势教育

学生发展目标评价方法与顺势教育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还采用孩子入学评价——即时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双月评价——学期评价——评价结果记入《五好学生达标手册》的纵向操作模式进行系列评价。双月评价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每学期举行两次的学生评价,分别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进行。在每学期评价结束后,根据学期评价情况及孩子日常表现,认真填写《达标手册》,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

学生发展目标评价方法与顺势教育

注:“五好”孩童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他评一次,为鼓励创新,对突出项目、成绩与表现,采取加分方式呈现。

我们根据素质培养目标内容,根据学生成长规律,遵循评价原则,设计了启元《五好学生达标手册》《五好学生评价手册》《启元学生行为规范》《家校互动手册》《小学生目标素质期末评价表》《达标程度统计表》《学期素质目标落实情况一览表》等,还设计了学校、班级、个体、学科、活动等不同领域和不同内容的过程性统计表、反馈表、互动表、汇报表等操作性表格,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社会性发展、交往交流、兴趣爱好、健康和谐等活动,进行即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期末评价,并不断提出个人发展的目标要求。实现了立足目标进行科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落实目标要求,避免了素质培养目标“有名无实”走过场。

打破课程设计壁垒,打破学科壁垒,打破课堂壁垒,把各门学科贯穿起来,把课堂内外横向贯联起来,把文化知识传授与自主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改变过去各自为战、评价片面的弊端。通过面试(口试、操作)、笔试(期中、期末考试)、实践活动评价(班级活动评价档案)、期末综合测评(各科老师、家长的综合评定)等多种形式,对孩童“10+3+1”素质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定期实施评价,确保科学真实,确保每一个孩童不掉队。

我们还采用孩子入学评价——即时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双月评价——学期评价——评价结果记入《五好学生达标手册》的纵向操作模式进行系列评价。

1.入学评价。在孩子入学前进行含知识、能力、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的测试,同时也对家长进行启元教育理念、家校共育、正确的人才观培训和测试,通过访问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有无重大病史,作为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入学(入园)评价在孩子入学(入园)前进行测试,作为今后孩子教育培养的重要依据。

2.即时评价。即时评价多用在平时教育教学和学生活动中,随时开展对学生的评价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3.每周家校互动评价。这主要评价学生一个星期内在校的综合表现情况,由正、副班主任在征求各任课教师的基础上,评出在校五好或四好、三好学生,并以留言的方式和家长交流;周末,家长对孩子在家的综合表现情况,评出家庭五好或四好、三好学生,并以留言方式和教师交流。这样,教师与家长互动,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教育措施。

4.月评价。月评价是班主任根据本月学生综合情况给家长的一次汇报性评价,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阶段性的表现,使家长心中有数,以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分析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及弱势智能、情商和品质,共同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家访、家长讲座、家长会等方式,和家长交流沟通,把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转化为我们的服务和教学行为,为个性化培养奠定基础。

5.双月评价。双月评价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每学期举行两次的学生评价,分别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进行。双月评价的具体方法分为四步:第一步由各科任课教师单独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第二步由所有任课教师、校医等相关人员对该班级孩子进行集中会议评价,会后填写双月评价表;第三步是将填写好的双月评价表发放给孩子家长,由孩子家长认真填写家长反馈意见;第四步是根据双月评价情况及家长反馈意见制定下一步孩子的教育方案。

6.学期评价。学期评价作为阶段性评价,在学校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家长非常看重。我们高度重视学期评价,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科研主任为副组长、全体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科研主任做学期评价的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学期评价的认识,引导教师掌握启元“10+3+1”素质目标《“五好”学生达标手册》的使用方法、“10+3+1”评价结果的统计方法、“五好”学生的评价方法,并对怎样写好学期评价总结,怎样依据评价结果制定下学期班级培养方案、个人培养方案,怎样全面落实素质培养目标作具体的部署。基本程序是先由校医评身体状况、生活老师评生活表现,再由班主任牵头,全体任课教师坐在一起对每生进行定量、定性的综合分析评价,家长意见和建议栏目学生家长填写,最后由班主任对每生结合家长意见、学科教师意见,科学地制定下学期个性化培养方案。

7.《达标手册》。它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综合体现,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在每学期评价结束后,根据学期评价情况及孩子日常表现,认真填写《达标手册》,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对孩童“10+3+1”素质培养目标评价细化到具体的年级、班级及每一个孩童,与课程教材和日常教育行为紧密结合,使孩童“10+3+1”素质培养目标成为日常教学的常态行为,定期实施达标,很好地体现了综合性、阶段性评价的功能,确保每一个孩童不掉队。(www.daowen.com)

在对待和使用评价结果上,我们非常慎重,既看到问题,分析问题,又明确方向,鼓励进步。学期评价使班主任、学校掌握了全班、全校在智商、情商、品质等各项目标上、中、下三类学生人数的分布情况以及所占人数的百分比,掌握班级五好、四好、三好、二好、一好学生人数的分布及所占人数的百分比。从统计结果来看,最好的是身体运动智能和生存智能,比较好的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好习惯、好性格;比较薄弱的是内省智能与抗挫智能,最薄弱的是创新智能。教师对学生达标情况了解以后,问题清晰了,工作方向自然就明确了,因人而异的教育针对性就体现出来了,调整后的工作策略就随之发生变化。

比如,针对最薄弱的创新智能,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反思,切实做到分层次教学,加之有趣的梯度习题,使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发挥,创新智能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通过班主任的月分享会、双月评价、观察记录、教学随笔等方式,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交流,促进了“10+3+1”素质培养目标的落实。各班班主任首先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氛围,使学生有安全感和愉悦感,班级成了温馨的大家庭,成了孩子们成长的乐园。班主任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智能优势,不同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多提问、多交流;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书包、课桌却整理得井井有条,教师就让全班学生学习他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学习空间,使全体学生养成爱清洁爱整齐的良好习惯;有的孩子数学逻辑智能突出,教师就在上完国标课之后,再给这些学生增加一日一道拓展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能优势。各类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长处,教师都尽量让他们展示。班主任对特需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各位班主任在这些学生的思想转换、习惯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特需生”有了令人满意的转变。

背景材料7.2: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10+3+1”素质培养目标的贯彻落实和一个孩子不掉队管理办法的制定,使我们班主任更加注重对每个孩子、特别是对特需学生的培养。

启元小学四(3)班有一个男生,是外校不收硬转过来的学生,学生的父母离异,家庭环境不好,本人的习惯也不好,说话耍洋腔,站队乱窜,副课老师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还有侮辱老师的行为,学习成绩较差,班主任王荣克老师采取跟盯教育的方式,每天跟家长交流,实行“1+1”家校共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该生行为习惯变得比较正常,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均在90分以上。

还有,二(1)班有一个女生,她是个存在明显生理缺陷的孩子,走路不方便,家长送到学校后,下课去厕所、去食堂吃饭都要老师背上背下,二(1)班的班主任杨静老师有热心、有耐心、有爱心,从不厌烦。在杨静老师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老师也相继效仿,无论哪位老师见到这个孩子,都会把他背起来走路,这种行为使一个有病的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班级的温暖,感受到全体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和快乐,这足以证明“10+3+1”素质培养目标的引领作用之巨大。

【注释】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