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发展目标评价:内涵透视

学生发展目标评价:内涵透视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目标,会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差别。学生发展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孩童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而不能违背孩童成长规律,既不能超前要求,也不能滞后要求。

学生发展目标评价:内涵透视

学生发展目标是一个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等概念紧密联系的概念,也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确定中的具体表现。

学校作为办学主体,学生发展目标的确立与实现过程,不仅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还是将国家教育政策进一步有所侧重地具体化,同时增加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学校办学作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行为,学生发展目标的设定不可或缺。如果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就好比坐上汽车却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教育行为就会因失去方向而迷茫。因此,学校作为一个办学单位,是否需要、是否可能形成自己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就成为当代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办学机构如何设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呢?

第一,学生发展目标的设定综合渗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作出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进一步明确规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背景材料7.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www.daowen.com)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作为办学机构,我们要将国家教育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但是,“将国家教育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并不代表办学机构不需要自己的思考了。与之相反,办学机构必须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指导下进行,并以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实践,丰富宏观层面的国家教育方针。

第二,学生发展目标的设定综合渗透着具体区域发展的需要。在当前我国教育的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每个地区具体的学校培养目标,会带有各自的独特性。区域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在共同的价值取向指导下,形成各自的特色,形成丰富多彩、互动共生的培养目标体系。

第三,学生发展目标的设定综合渗透着对各年龄段学生特殊性的认识。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目标,会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差别。例如,同样是对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培养目标的设定,在3岁以下孩童就要规定到能够“按物点数”的水平,而对于7岁以下的孩童要规定达到能够进行具体形象参与的简单的数学运算水平,而7岁以上的孩童就要能够进行简单的抽象数学逻辑运算,而12岁以上的孩童就要能够进行由字母替代的数学逻辑运算。学生发展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孩童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而不能违背孩童成长规律,既不能超前要求,也不能滞后要求。实际上,这也正是我们不主张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写小算”训练的理论依据。

第四,学生发展目标体现在办学机构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在当代中国,基于每一所学校的具体性、特殊性,在自主办学、以求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的背景下,学校为了其自身的发展,开始自主思考、设计具有本校特征的培养目标。

第五,学生发展目标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而转化为学生的成长。学生发展目标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在日常的学校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体现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班级活动目标,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成长。这样,学生发展目标就在具体的学校内成为学校整体办学、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