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智能,超越好成绩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智能,超越好成绩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长们也费尽心机,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绩能够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因此,好成绩是天下父母对孩子的共同愿望。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只有考得好成绩,才能得到享受优质教育的入场券。在世界各国的学生当中,中国学生无疑是最勤奋的、成绩最好的。但是,中国学生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过分地浪费在了追求好成绩的竞赛和重复的练习上。其实,我们在关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培养好智能。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智能,超越好成绩

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非常稀缺。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中国学生都能拥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过去,也就是“文革”时期,我们采取的是由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办法,这种办法掺杂了大量人情等主观因素在内,是极其不公平的,也是很不合理的。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我们采取了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办法。直到目前,就整个社会而言,通过考试录取学生仍然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公平的一种选人办法,尽管它有着非常多的弊端和副作用。从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孩子们需要一路过关斩将,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个“考试英雄”。家长们也费尽心机,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绩能够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因此,好成绩是天下父母对孩子的共同愿望。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只有考得好成绩,才能得到享受优质教育的入场券。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过分片面强调学习成绩,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化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出现了人格缺陷,那则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了。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高分低能现象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在世界各国的学生当中,中国学生无疑是最勤奋的、成绩最好的。在发达国家的高等学府,教授们最喜欢的外国留学生是中国学生,因为他们勤奋刻苦、吃苦耐劳,而且听话懂事,非常乖巧。因此,我们看到,他们都是“考试英雄”,在各种国际大赛当中能取得好成绩,让美国人也自叹不如。当我们看到美国孩子的学习教材时,我们不禁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教材竟然如此之简单,他们高中孩子的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我们初中孩子就都学过了,而他们大学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我们高中孩子就已经学过。但是,中国学生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过分地浪费在了追求好成绩的竞赛和重复的练习上。他们在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又一个“考试英雄”的同时,也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背景材料4.4:为什么诺贝尔奖总是青睐美国人?

近30多年来,在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中,美国人占了半数以上。1985年以来,37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中有23名是美国公民或者是在美国从事了大部分研究的人;在36位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中有26名是美国科学家;40位物理学奖得主中有22名是美国公民或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人数最多的前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其中却很少有中国人的身影。虽然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寥寥数人,但他们的高等教育却清一色地是在美国接受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也算是美籍科学家。因此我们就非常疑惑了,在我们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最勤奋刻苦的,也是成绩最好的,在各种国际大赛上前3名是基本可以囊括的,但为什么我们总是与诺贝尔奖无缘呢?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难道是我们中国人真的比美国人笨吗?有智者(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教育的不足,不是在内容,主要在方法。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我们的高考指挥棒下培养出来的,都是考试英雄,而获得诺贝尔奖,可不是凭考试的,而是要依靠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而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忽视的。在美国教育界和学术界里,有着浓厚的挑战权威和竞争创新的氛围。在许多国家里,学术气氛过于传统,前辈的观点必须被尊重,但美国科学家对传统观念的态度并非如此,他们不是特别恭维,而是敢于挑战旧学说。如果从数学和科学测试成绩来看,在全世界美国的小学或中学教育水平大体上只能排29位左右,落后于所有北欧国家以及瑞士、法国和德国。大学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美国的大学教育水平很高。如果按照我们的传统观点来看,美国中小学教育如此之“烂”,但是美国高等教育水平却一下子提得很高,出现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其关键原因在于教育的方法与手段,美国教育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要求独立思考并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实,我们在关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培养好智能。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既拥有好成绩,又拥有高智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人类能力的构成情况。人类能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体能。它是指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全程度,是人类所有生理能力的总和。体能是人类必备的基本能力,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我们将一事无成。但是,在与动物的较量上,人类的体能显然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我们的力量远远逊色于蚂蚁,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而我们人类难以举起比自己重的物体;就弹跳能力来说,我们根本不是跳蚤的对手,人类跳远的世界纪录是8.95米,由美国选手迈克·鲍威尔(Mike Powell)于1991年创造,而跳蚤却可以跳过其身长350倍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至少跳过一个足球场”;就奔跑能力,我们压根儿就不是猎豹的对手,猎豹的奔跑速度是每秒跑40米,跑完100米只需要3.6秒,而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赛道上,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9秒69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我们人类最快的奔跑速度,而这一速度比猎豹慢了6秒以上。早在20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就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如此残酷的自然界,人类是如何立足的呢?那是因为人类还有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能力和本领。(www.daowen.com)

2.技能。技能是指人类劳动技术的熟练程度,是一种技巧能力。体能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而技能却是需要通过后天培养的。技能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靠的是一遍遍地练习、摸索,经验的日积月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写过一篇短文《卖油翁》,这篇文章写道:卖油翁看一个神射手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斜着眼睛看他,还抿嘴而笑。卖油翁的这个表情让这位神射手感觉很不爽,就问卖油翁:“我射箭的本领不精湛吗?”卖油翁笑着说,“此技无他,唯手熟尔”。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技能是可以通过刻苦训练得来的。

从本质上讲,考试能力很大程度上也算是一种技能,很多学校依靠题海战术,通过让孩子大量做题,强化训练,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当然,考试当中还有一部分是超出技能范围的,而是进入了智能范围,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很好,但三年级以后就不行了,或者小学学习很好,但初中以后就不行了。我们发现,出现这类情况的孩子,并不是他学习不认真、不刻苦,他们的学习是非常认真刻苦的,而是他们实在是学不会了。为什么学不会呢?这是因为他们智能没达到。而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的孩子在小学、初中学习一般化,但是到高中、甚至有的是到大学学习成绩提高上来了,学习好了,为什么呢?我们也发现,这类孩子在小学、初中往往学习不认真、不刻苦,而到高中、大学以后开始发力了。因为他们的智能被开发出来了。因此,就教育而言,通过应试教育,对孩子的解题能力加强训练,固然暂时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着力开发孩子的智能,使孩子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对孩子长远发展来讲,才是更加重要的。那么,智能为什么那么神奇呢?

3.智能。智能的存在是人类与一般动物的本质区别,是高级动物独有的内在生物性状。有的动物也具有非常高超的记忆技能,如蜜蜂、织巢鸟等。但是灵巧的动物,尽管它们能够凭借着本能做出精美的蜂巢、鸟巢,它们可以成为好的工匠,但是它们却无法成为一名建筑师。马克思说过,蜜蜂建造蜂巢的本领使人间的建筑师都感到羞愧,但是人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蜜蜂高明得多,其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在实际地建造自己的住房之前已经在头脑中预先把它建成了。蜜蜂建造蜂巢是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生存空间,蜂巢是六菱形的,坚固耐久。但蜜蜂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蜂房坏了,不知道修理,还往里面填蜜。而人类在建造自己的住房之前,头脑中已经预先有了设计图、施工方案和步骤,是自觉的创造活动。这方面马克思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智能是人类所独有的,也是人类在地球上的立足之本,也就是荀子所说的“牛马为用”的根本原因。

智能作为人类独有的创造能力,却不是通过大量强化训练(如做题)所能培养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是考试英雄,而美国中小学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最终取得创造性成就、获得诺贝尔奖的还是美国人居多的根本原因。再进一步讲,人类的智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简单来说,人类智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智商,二是情商。人类智能=智商+情商。也就是说人类智能不是单纯的一种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共同构成的,是多元智能。

启元教育在丰富和发展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启元独有的“十大智能”的概念。十项智能培养是孩童核心素质培养的基础,孩童的情商培养、品质培养,都是建立在智能培养基础之上的。没有优良的智能培养,情商与品质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