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化教育培养孩童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化教育培养孩童跨文化交际能力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不仅包括国际文化交际,还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以及同一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等。三种形式多相互交织,也可以单独出现在跨文化交际中。[2]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求相对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4]作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着力于培养他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外语应用能力。

国际化教育培养孩童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到2010世博会的召开,无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中国的发展已与国际接轨,它在世界国际政治舞台上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相应提高。因此,想做一个国际人才,除了让自己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外,还要着重具备和提高适应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素质。因此,国际化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常用来指任何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它不仅包括国际文化交际,还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以及同一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等。跨文化交际根据其不同的媒介被分为三种形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超语言交际。每种形式又可以分成若干次范畴。三种形式多相互交织,也可以单独出现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往分为口头语言交往和书面语言交往。非语言交往指以副语言、体语、公共标志等为手段而非以词语为媒介的交往。非语言交往手段可以强化、改变、重复、替代语言传递的信息,也可以辅助语言传递信息或调整语言交往过程。人际交往活动中除了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以外的交往行为被统称为超语言交往。它的作用主要是使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的双方或者各方走到一起,使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得以发生。[2]

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求相对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我国学者贾玉新在概括了自己以及著名交际学者古迪孔斯特(Gudykunst)对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认识后指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至少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组成”[3]。这里的情感能力主要指移情(empathy)能力,移情者遵循的“金科玉律”是“意为欲人施于人者,己必施诸于人”(Do unto others as they themselves would have done unto them)。移情者需要做到以别人的文化准则为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别人的行为。情节能力概念是社会语言学家和交际学者最近几年新提出的概念。社会语言学家古姆帕兹(Gumperz)(1972)将情节定义为:情节是被谈话人当作一套完整的交际惯例,它们独立于语篇,而且有一套独特的言语和非言语规则,它们是重复性的,是可以预测的,它们尤其具有一套可以辨认的开始和结束的序列。[4](www.daowen.com)

作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着力于培养他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外语应用能力。随着我国与国外经济文化交往的增加,外语将逐渐成为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基本工具,人们不仅要学好外语,更要用好外语,努力提高外语的听、说、读、写等实用能力。(2)跨文化沟通能力。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在国际交往中要了解和理解对方的文化,这样相互才能比较深入地交流沟通,也才能融洽相处。(3)信息处理能力。一个地方信息的传播、普及、更新、代谢速度直接关系到它的命运。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与信息打交道,处理信息的能力应成为人才的一种基本能力。(4)创新能力。未来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组织,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否则只会被历史的长河所淘汰。(5)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善于寻找他人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