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塔长城:分布走向及结构特点

金塔长城:分布走向及结构特点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塔境内汉代长城根据走向分为三路,分别为东部塞、西部塞和北部塞。金塔境内汉代长城的建筑方法是根据所在地的地势和地貌环境因地制宜。金塔境内汉长城墙体分土墙和水险两大类。金塔境内的汉代长城基本上都是以土垄这种形式代替夯层明显的墙体,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当地的地理环境所致,长城墙体建筑多是就地取材。

金塔长城:分布走向及结构特点

金塔境内汉代长城分别从县境东部和中部贯穿而过,东部塞和西部塞沿黑河两岸分布,北部塞沿北山山脉分布,介于东经98°03′~99°57′,北纬39°52′~40°41′之间。

金塔境内汉代长城根据走向分为三路,分别为东部塞、西部塞和北部塞。

东部塞总体走向为由南向北,自高台县进入鼎新镇双树村,起于鼎新镇双树村南19.08千米处黑河东岸的兔儿堡,由东南向西北先后经过鼎新镇双树村南的辽草湾、大茨湾、芨芨村西南、骡马湖后,又向东北先后经过鼎新镇的上元村西南、东明村东、友好村,航天镇的焦家湖、永联村东北、东岔村东、红柳坑、马莲井、毛城南后,又折向西北,止于肩水金关遗址。

西部塞总体走向为由北向南,起自航天镇大湾村东北19.31千米处的肩水金关对面的黑河西岸,沿黑河西岸,穿过航天镇大湾村东北15.21千米处的黄毛土沟后,拐向西南,经航天镇大湾村西、二杰村西、天仓村东北,止于航天镇营盘村东北2.1千米处黑河西岸的营盘堡。

北部塞总体走向为由东向西,起自航天镇营盘村东北2.1千米处黑河西岸的营盘堡,经航天镇营盘村西、大庄子乡双新村东北、古城乡下东沟村西北、西坝乡西移村北后,穿过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芦草井和金塔与玉门交界的沙漠后进入玉门境内。

烽火台主要分为四路:一路沿东部塞分布;一路沿西部塞分布;一路沿北部塞分布;另一路从肩水金关向北,沿黑河东岸分布,一直延伸到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

金塔境内汉代长城的建筑方法是根据所在地的地势和地貌环境因地制宜。材质上,就地取材,分别存在沙土或沙土夹杂红柳、芦苇、砂砾等形式,也存在利用自然地物如河流、湖泊做屏障的情况。防御设施方面,以筑墙、挖壕堑和自然地物为主,辅以单体建筑、关堡和其他遗存。通过调查,金塔境内汉代长城从形式上看,包括墙体、壕堑、水险等。其中东部塞和西部塞以塞墙为主,北部塞以壕堑为主。

金塔境内的汉代长城有效地控制了适于人类生活的戈壁绿洲,蜿蜒绵亘于山岭、沙漠、戈壁等诸多复杂地形之中,其构筑的材料和方法,则因地形、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西北地区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贫乏的资源所限制,汉长城在修建时不可能处处采用砖石,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来建造。据史料记载,路博德在修筑长城时,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因地制宜,“或版筑土垣,或垒砌石墙,或依高山峡谷等自然险阻稍作整治,或筑栅栏、篱笆,或于小河、溪流处构水闸,以防偷渡。”

金塔境内汉长城墙体分土墙和水险两大类。土墙以砂石土夹红柳、芦苇、梭梭木叠筑为主,兼有少量块石垒筑的墙体,材质主要有黄土、砂壤土,并夹有砾石以及红柳、芦苇、梭梭木等。如在西坝沙枣园子一带,过去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等植物,修建长城时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和砂砾石为基本建筑材料。其建筑方法一般是一层植物茎干一层砂石土,交层叠铺,一般每层的厚度为0.2米~0.3米,整个墙体的高度可达数米。在金塔与玉门交接的一段则完全用梭梭木、红柳枝条等叠垒而成。在北山一带,部分地段则利用山中的块石垒起而填以砂石土。在北山边缘和黑河沿岸的平原地带则就地用砂砾石堆筑而成。水险则是利用河流和湖泊作为天然屏障。长城墙体保存较差,大多被毁,断续分布,残存墙体多呈脊梁状。(www.daowen.com)

壕堑的建筑方法比较简单,全是中间挖壕,两侧堆垄。壕堑基本形制可辨,大部分坍塌淤塞严重。

关堡建筑方式有三种:一是采用黄绵沙土夹杂细砂砾分层夯筑,夯层厚0.05米~0.23米。二是砂石土、块石夹红柳、芦苇根茎分层叠筑,植物根茎层厚0.01米~0.1米,层间距0.1米~0.4米。三是片石、夯土、土坯夹植物根茎分层叠筑,夯层0.08米~0.1米,土坯长0.3米~0.33米,宽0.18米~0.2米,厚0.09~0.12米,植物根茎层厚0.05米~0.08米,块石层厚0.07米~0.09米。关堡整体保存一般,大多形制可辨。部分堡墙坍塌严重,大多数关堡内部建筑遗迹无存。

单体建筑的构筑方式较为复杂多样,基本上有十种:一是用黄土夯筑,夯层厚0.05米~0.18米;二是土坯夹红柳、芦苇根茎砌筑,土坯长0.22米~0.49米,宽0.18米~0.25米,厚0.14米~0.17米,植物根茎层厚0.01米~0.05米;三是土坯砌筑,土坯长0.3米~0.49米,宽0.16~0.25米,厚0.08米~0.18米;四是黄土夹红柳、芦苇根茎夯筑,夯层厚0.05米~0.11米,植物根茎层厚0.15米,间距0.08米~0.14米;五是土坯夹砾石分层垒筑,土坯长0.38米,宽0.2米,厚0.18米;六是外部黄土夯筑,内部土坯夹红柳根茎砌筑,夯层厚0.06米~0.14米,土坯长0.3米~0.4米,宽0.16米~0.2米,厚0.09米~0.15米,红柳根茎层厚0.05米,间距0.6米~0.8米;七是外部土坯砌筑,内部黄土夯筑,土坯长0.35米~0.4米,宽0.2米~0.25米,厚0.07米~0.16米;八是土坯、块石夹红柳根茎砌筑,土坯长0.3米~0.37米,宽0.15米~0.21米,厚0.07米~0.08米,红柳根茎层厚0.03米~0.05米,间距0.07米~0.25米;九是块石、黄土、砂石土夹植物根茎垒筑,植物根茎层厚0.1米,间距0.2米;十是下部土坯砌筑,上部块石垒筑,土坯长0.3米,宽0.17米,厚0.1米。

金塔境内的汉代长城基本上都是以土垄这种形式代替夯层明显的墙体,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当地的地理环境所致,长城墙体建筑多是就地取材。境内汉代长城所经之处多是山前戈壁,黄土极少而戈壁砾石沙土多见,沙土的黏合度极低,要是夯筑,绝非易事,所以在沙土里掺入植物根茎进行踩踏堆筑,省时还是省力,都行之有效。以此也可以作为我们判定土垄为汉代长城体系的一个依据。

根据以往的调查结果,酒泉以西的北山已准平原化,高度很少超过200米,戈壁、沙滩分布广阔,北无高山可作凭借,南无黄土可资利用,故金塔境内部分地段汉塞仍采用中间掘壕、两侧堆垄(其中又有以砂砾堆垄和以红柳枝间夹砂砾垒筑土垄两种)构筑塞壕外,其余地段汉塞结构主要为以壕堑与墙垣相结合,沿河流并充分利用沿岸的沼泽、湖滩、风蚀台地等形成的复杂地形为屏障,构筑塞防。在开掘壕堑的同时,在壕堑外侧利用芦苇、红柳、砂砾等分层叠筑墙垣。在不同地区,塞垣结构又不尽相同。如西部塞和北部塞局部地段,塞垣有用红色燧石片砌筑内、外两壁,中填砂砾而筑成的。大部分地段塞垣以红柳或芦苇束为框架,中填砂砾,分层叠筑,每层间铺芦苇或红柳而成。除构筑塞垣外,还充分利用了黑河和北大河沿岸的湖沼、碱滩等复杂地形,不修墙垣,塞垣两端起止于湖岸水边、沼泽,利用天然屏障为防线。

总体而言,金塔境内汉长城资源保存较差。长城墙体因风雨侵蚀、山洪冲刷和人为踩踏、机动车辗压及牲畜活动酥碱坍塌严重,整体保存较差。壕堑也因风沙侵蚀、山洪冲刷和人为踩踏、机动车碾压及牲畜活动,壕沟被沙土填埋,土垄坍塌,但整体遗迹清晰可辨,大部分保存一般。墙体和壕堑部分地段因山洪冲刷消失,形成豁口。个别地段因人为开荒和生产建设被破坏。

金塔境内的单体建筑,绝大多数因风沙侵蚀、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损毁严重,仅存残基,高在0.1米~9.3米。

关堡保存一般,遗迹基本上都很清晰,城垣清晰可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