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乐教学艺术研究:头腔共鸣与口腔共鸣练习

声乐教学艺术研究:头腔共鸣与口腔共鸣练习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头腔共鸣的训练此种共鸣发声偏重于头声,有利于发挥高声区的技巧。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最好是用“哼鸣”来练习。这个发出“哼鸣”的眉心处就是我们要找的头腔共鸣。头腔共鸣的练习一般都在高音区,具体地说,要在小字二组d以上的区域才能很好地练习头腔共鸣。(二)口腔共鸣的训练中声区是人声最容易唱的一个区域。口腔共鸣也是声乐歌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

声乐教学艺术研究:头腔共鸣与口腔共鸣练习

(一)头腔共鸣的训练

此种共鸣发声偏重于头声,有利于发挥高声区的技巧。在歌唱发声时,前额和脸部有微微振动的感觉,发出的声音具有假声的特点。歌唱时,鼻咽腔和软腭等处的肌肉不可以收缩过分,要不然音波就没有流动的感觉,泛音音响效果就会被影响。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最好是用“哼鸣”来练习。练习时做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中空,把鼻、咽腔打开,气息的通道保持放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气息顺利地通过通道,沿着口腔的后咽壁、鼻腔壁进入头腔。要是做的正确的话,会感觉到眉心处在振动,并且能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哼鸣”声音。这个发出“哼鸣”的眉心处就是我们要找的头腔共鸣。

正确的方法是:慢慢地放松喉咙,使它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微笑),使声音顺利通向头腔。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训练。头腔共鸣的练习一般都在高音区,具体地说,要在小字二组d以上的区域才能很好地练习头腔共鸣。但并不是所有人的训练方法都一样的,要根据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嗓音等特点来选择发声练习。初学的时候最好分别用:a、ei、i音从小字组a音开始半音上行到小字一组a,再半音下行至小字组a音进行发声练习。

(二)口腔共鸣的训练

中声区是人声最容易唱的一个区域。口腔共鸣也是声乐歌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www.daowen.com)

在平时训练口腔共鸣的时候.嘴要自然的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聘自然放下稍向后拉,上胯有上提的感觉。口腔共鸣的效果明亮、靠前、集中,而且很容易达到头腔。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唇、齿、牙、舌以及相适应的咽、喉一定要自然地放松。这样咽、喉腔就会通畅,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也会积极的调节,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一般情况下,中声区是歌唱时用得最多的音域,而要练好中音区就要掌握好口腔共鸣。练好中声区后才可以再去练高音和低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声乐作品的歌唱中口腔共鸣有很大的作用,但也不能光用口腔共鸣来歌唱歌曲,因为光利用口腔共鸣的声音本身是有限的,还容易造成声带疲劳。

(三)胸腔共鸣的训练

运用胸腔共鸣的声音自如、深厚并有深沉的感觉。多在男中音声部中体现突出。练习时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带,低声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要使声音洪亮,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我们不训练声音的时候,也可以做些深吸缓呼来体验胸腔共鸣的感觉。

练习胸腔共鸣的具体方法是:发声时,咽喉部呈打哈欠状态,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使声波在喉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并继续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