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乐歌唱的发声练习目的及方法

声乐歌唱的发声练习目的及方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起音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歌唱器官的配合运动,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改变生活中的原始自然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就是我们所说的歌唱状态。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我们必然遇到如何唱第一个音的问题,在歌唱训练中把这个动作称为“起音”。原因是平时说话的音域和力度等都比较自由随意,而我们学习歌唱的技术目的就是要改变生活中的说话发声习惯,进入歌唱状态。

声乐歌唱的发声练习目的及方法

(一)起音

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歌唱器官的配合运动,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改变生活中的原始自然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就是我们所说的歌唱状态。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我们必然遇到如何唱第一个音的问题,在歌唱训练中把这个动作称为“起音”。正确的起音应该注意以下的方面:

第一,精神饱满,全身协调。

第二,轻柔地、安静地深深吸气,喉咙保持在吸气时的状态。

第三,脸部肌肉放松,下巴自然,不能僵硬不能前伸,牙关松开,舌头平放在口腔内。

第四,对音高、元音和力度有一个恰当的认识,心理上做好准备。

第五,音量不要过分强,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第六,发音要稳健,不能急猛。

这些动作和精神准备是一气呵成的,是一个整体的,绝不能分开做,否则就会引起更多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元音和比较平稳的音阶开始练声。一般情况下,选择o或者u之类的比较圆润的元音开始练习,因为这些较大的元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间。我们许多老师往往选择i元音开始练习,像i、e之类的小元音虽然比较明亮,比较容易获得亮的声音,但是往往这些元音的空间比较小,肌肉用力也比较容易向内缩,喉咙咽腔的空间也比较容易不自觉地缩小。所以,在开始训练声音的时候,尽可能避免学生将发声空间人为地缩小,对将来的发展产生局限性。但是,也要防止片面扩大喉咙空间,超能力地撑大发声器官,加重声带的负荷,甚至也会带来声部不明确等不必要的麻烦。

(二)最初的练习

发声练习从自然声区开始,喉咙状态、气息状态都尽可能符合前面研究过的歌唱技术要求,在自然声区比较容易做到,一般开始练习时采用下行的、比较简单的音阶进行训练、用o或u等空间比较大而圆润的元音发声。o或u元音比较容易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也比较容易形成喉咙空间状态,运用肌肉比起其他元音相对外向。比较容易养成扩张喉咙歌唱的状态,对腰腹部运动配合训练也是较为有利的。

在元音之前加上l和y的辅音,可以减轻大部分人容易犯的声音堵在喉咙口的通病。如果舌头不太灵活,舌根容易后缩的话,l或y可以使得舌头尖用点力而避免僵硬或后缩,许多同学在练习时强调声音靠后唱,实际上这只能是加强咽壁力量的一种暗示,声音绝不可能真的从后脑勺出去。

初学声乐的学生要注意不能一开始就练习长音,一方面初学者各部分肌肉不能适应扩张的发声状态,肌肉能力比较弱,容易放弃扩张的歌唱状态训练而回到原始的说话发声习惯,如果开始就练习长音,往往不能胜任,达不到理想的起步效果。也不能练过于短促的音,过于短促的音型往往不容易扩张喉咙(谱例3-1)。

谱例3-1

首先在同音上进行练习,这个练习比较平稳,音量不要变化。学生初学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习惯性的动作,这条练习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喉咙、口咽腔的完整性。气息要求流畅,身体协调,不可要求某个身体部位用过分的力量。形成一定的运动习惯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音量方面的要求。如果开始就要求大的音量,很有可能会引发喉咙用力过度的习惯,音量的强弱往往是气息的因素,不能寄托在发声的“力度”上(谱例3-2)。

谱例3-2

注意:要保证o或u元音的纯正性。我国不少地区由于方言的习惯,有些元音常常不够准确,会出现偏向复合元音的可能性,因为复合元音在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产生某些变化,初学的学生因此而容易变动喉咙、口腔的状态。在元音前面的辅音l和y要注意清晰,他们可以帮助舌头避免向后缩,在音阶下行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声音的位置(谱例3-3)。

谱例3-3

要求:喉咙保持吸气时候的状态,喉头稳定在比平时沉默时稍低一点的位置,同时注意保证扩张状态,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而改变,尤其是上提动作是绝不允许的,这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歌唱成败。开始的时候可能很多学生不习惯,会不自觉地上提喉咙。原因是平时说话的音域和力度等都比较自由随意,而我们学习歌唱的技术目的就是要改变生活中的说话发声习惯,进入歌唱状态。发声时,声音和气息要融为一体,身体积极自如,不能软弱无力,身体的软弱会造成各个部位的懒惰被动。养成不良习惯(谱例3-4)。

谱例3-4

要求:每个音都断开唱,但不能太短促,感受到腰周边肌肉的力点,在最后一个音上进行延长,保持前面力点找到的运动状态。这条练习比较适用于刚开始学习声乐,腰部肌肉比较软弱的学生,一开始就用长音练习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元音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做调整,可以用a或ao等,但是初学者尽量不要用mi之类空间比较小的元音,这样容易破坏喉咙应有的空间,也容易形成用喉咙卡住气息的流动的习惯。

如果初学者不是声乐专业,是学习器乐的,对前面的练习还是力不从心,就可以考虑用更加简单些的练习(谱例3-5)。

谱例3-5

一般来说,学习器乐的学生声音都比较小,捏紧喉咙比较普遍,可能和练习器乐时的气息习惯有密切联系。虽然器乐演奏的时候也讲究气息,讲呼吸,但是这种吸气完成之后,不存在发出声音的关键区别,喉咙无所谓打开与否,甚至很多时候会在演奏的时候出现憋气现象。对于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要求他们努力打开喉咙,改变在演奏时的气息习惯。

以上练习都应该在中声区进行,初学者对歌唱的状态习惯尚未固定。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在有了一段时期的训练之后,才能够逐渐向两方面发展(谱例3-6)。

谱例3-6

这是一条加强呼吸能力的训练。注意点是吸气完成后,立即进入呼气,呼气要慢,注意努力保持吸气完成时的状态,避免一泄而尽。避免用喉咙捏紧来控制气息,可以在构成o的嘴唇上多用一点力。在形成第一个lo的空间之后,尽可能地将空间保持到整条练习完成,气息要连续不断地均匀地流动,避免憋气,气息只有流动才能到达训练目的,否则此练习无效。气息吸到肺里是为了运用在声音里,如果将气息留在肺里,唱完一句后仍然一肚子的气,相反声音里却少了气息。尽量让气息均匀地向外送,像轻柔地吹气般地进行气息的动感训练,这条练习的音域不需要太宽,在中声区进行即可。气息在歌唱中运用如何,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而缺少动感的声音是不能打动听众的,动感的训练是歌唱中的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因而常常有些人声音本身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却总是少了些精神上的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就是气息在声音中的运用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表达音乐和声音的需要(谱例3-7)。

谱例3-7

这也是加强气息的训练,但主要是练习流动感。注意事项:在每个三连音的第二个音上故意多使一点力,将气息滚动般地出现一个波峰,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气息的突发动感,造成气息的流动,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获得突发的气息动感,建立了这个动作之后,慢慢地将这个动感连续起来,在长音中也习惯于这些动感的运动,这样声音才会始终是涌动的、流畅的、感人的。这条练习要求连贯和统一,目的是练习气息的流畅性。元音可以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进行调整,但是千万注意防止用喉咙挤压声音,身体僵硬。这条练习将为以后的整体气息运动打下基础(谱例3-8)。

谱例3-8

或用yoyayaolo等元音进行练习。

这条练习的目的也是练习气息的流动性,比前面一条练习要难度大些,往往不容易滚动。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身体的节奏感和协调动作,流畅有力地将气息、身体运动和声音结合起来。

如果以上练习都有了一定的效果,那么可以进行比较连贯的长音练习。一般来说,学生开始练习的时候往往长音唱不好,主要是气息和身体肌肉的活动不能胜任歌唱需要的能量。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唱很多长音,往往会引起身体不能积极帮助歌唱发声而使得喉咙产生挤压内缩的本能性反应,甚至养成习惯。所以最好先进行比较短的音型练习,打下一定基础之后再进行歌唱中运用最多的长音练习,可以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歌唱不良习惯(谱例3-9)。

谱例3-9

这条练习主要练声音的连贯性。不会唱连贯的声音几乎就等于不会歌唱一样,在今后的高难度的歌唱中,连贯是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作品的风格、层次、优美都决定于歌唱的连贯性,所以这条练习应该是每个学习声乐的人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的必修课程。元音可以随机应变,不要死板,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条件能力和反应,找出最适合于该学生的元音进行练习(谱例3-10)。

谱例3-10

在音阶下行的过程中,保持第一个音的声音位置,常言说把声音位置“挂”住,随着音高的下降,喉咙的扩张状态不变,鼻腔头腔共鸣用气息吹动的意识保持而不是挤在一个细小的点上(谱例3-11)。

谱例3-11

这条练习要求每个音都要使腰部肌肉弹跳起来,每个音断开来唱,肌肉的力量有点像轻微咳嗽的感觉,喉咙的空间要保持住,不能因为跳音而改变形状。往往许多人练这条练习的时候,会不注意空间和气息的流动,只是简单地将喉咙捏紧,挤出声音而不是唱出声音,这样不仅不能得到身体肌肉运动锻炼和喉咙肌肉的扩张锻炼,反而养成不良的缩紧喉咙习惯。

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将高音延长,要注意保持跳上去时候身体的运动状态,在高音上继续,以点带线,不能停滞。高音不能作渐弱,并保持气息的均匀流畅(谱例3-12)。(www.daowen.com)

谱例3-12

为了使得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逐渐拉宽,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谱例3-13)。

谱例3-13

每个小节之间可以吸气,也可以不吸气,吸气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补充气息,而更多地希望通过吸气保持或找到喉咙应该有的空间状态。这条练习要求连贯,身体的运动要快,稍慢会影响练习质量,引起身体的能动性懒惰,这样就不利于歌唱运动(谱例3-14)。

谱例3-14

元音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嗓音情况进行选择。还可以进行快速的音阶练习,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谱例3-15)。

谱例3-15

这条练习可以使音域充分扩展。由于高音不必要保持并延长,所以一般可以用这条练习作为高音开拓练习的基础,要求整条练习建立在气息流畅和身体积极的基础上,否则得不到练习的效果(谱例3-16)。

谱例3-16

当然,以上列举的练习并不是灵丹妙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适合学生的练习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进度选择元音进行针对性训练

就像上面练习中提到的那样,我们每个人发声习惯不同,说明每个人发声能力的不同,所以,必须针对每个人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元音进行训练。有些学生后咽壁力量较强,就没有必要再选择ao。之类比较容易靠后的元音进行练习,应该选择iü之类相对靠前的、气息比较容易流动的元音进行练习。有些学生声音本身比较尖亮,喉咙的内缩动作比较明显,就应该避免i之类的小元音,转而采用o、ao、u之类空间较大的元音进行练习。喉头上提的学生千万不能采用i,ü之类元音练习。

在声乐学习中,往往碰到的难题是学生有些元音发得比较好,有些则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细心地寻找并调整好最有利于学生歌唱的元音,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然后再过渡到其他元音。比如学生的“a”元音比较好,那么就可以进行下面的练习(谱例3-17)。

谱例3-17

从a元音相对固定的歌唱状态过渡到其他元音,形成统一的空间和气息运动状态,这条练习对气息的要求很高,如果学生尚不能较好地运用气息的话,会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唱不完就气息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捏紧喉咙去适应气息,而应该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和增加肺活量的练习来适应歌唱需要,否则就失去了练习的目的。

如果学生的a元音并不太好,而其他元音状态比较好,也可以用那个比较好的元音当头,其他元音向它靠拢的方法,尽可能地让声音统一使其最有利于歌唱。不同歌唱种类的学生也应该有选择地采用有特色的元音进行练习。民族歌唱发声方法应该更多地选择比较小的、明亮的元音训练声音,因为民歌要求声音明亮清澈,如果采用过多的ao、o、u之类元音练习的话,往往不能表现我们目前已经习惯的民族风格。

真假声结合不自如是女声常常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如果真声使用过多,或者使用真声的音区过高,就会带来不良后果,臂如高音唱不上去,中声区真假声打架等。也有的学生因为过多使用真声而盲目地误认为是女中音。同样也有些民歌唱法的学生更多地使用真声,俗称“大本嗓”,到了中声区偏高声区之后就出现一些喊叫现象,不仅很不悦耳,也是容易损坏嗓子的根源之一。这种唱法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歌坛比较盛行,但是随着歌唱技术的提高和世界范围的交流频繁,现在的民歌歌唱方法也比较讲究声和气的结合。所以,我们在每条练习的低声区都必须防止这种现象出现,一般来说,在中声区偏低的f以上就不应该用真声唱了,可能有些学生由于缺少训练,在稍低的声区显得声音比较虚弱,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能因此而多用真声。

因此,我们建议女同学的开始练习声区与男同学的应该有所不同,男同学的开始练习可以从相对低一些的音进行,譬如在自然声区的低区开始,而女同学则可以在自然声区的高区开始,低区容易产生真假声混淆的现象。女声开始基础训练时不要过急地要求声音“实”,有时候真声和“实”难以区分。

总体上看,以上的每条练习都应该先在中间声区练习,慢慢地向高低两方面扩展,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许多学习器乐的学生在歌唱方面心理上比较怕自己唱不好,肌肉各方面又比学习声乐的学生能动性差些,如果盲目地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歌唱发声的练习是改变我们生活中说话习惯的手段,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往往是不太适应的,也常常会由于这种不适应而放弃努力。学习声乐和学习任何知识一样,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三)从发声练习过渡到歌唱

有些学生在练声的时候状态比较好,声音和气息都能够基本做到教师提出的要求,而一唱歌曲时就力不从心,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发声练习时不同的元音没有建立在相对统一的空间状态上,导致共鸣位置变化不定、发声器官用力不均匀。当然,不同的元音在口咽腔的大小和前后或者软硬程度上不尽相同,但也应该尽可能地调整在比较有利于统一所有元音充分产生共鸣的状态上。

由于歌唱歌曲时语言比较丰富复杂,而练声的时候往往是单纯的元音练习,加人辅音后歌唱发声状态不容易掌握,歌唱吐字咬字的技巧掌握不够。

发声练习的旋律线条往往比较平稳,变化不大,练声的过程也多从一个最容易掌握声音的声区开始,逐渐向两边扩展,在这样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里,所有的歌唱发声器官和肌肉有足够的时间逐渐加强力度,适应下一个发声的运动要求。而歌曲的旋律动感比较强,不可能像练习曲那样平稳,所以,在歌唱发声技巧尚没能运用自如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快地从发声练习过渡到歌唱。

发声练习的乐句比较短,比较统一气息的运动比较容易把握,而在歌唱歌曲时,乐句有长有短、有强有弱,有时候需要很急促地换气,而有的时候气息要求很长。因此,在发声练习的时候比较均匀地呼吸运动习惯被打破了,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需要,调整出各种力度、长度、速度的呼吸运动状态,并随机应变。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在发声练习和歌唱歌曲中的差异,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过渡练习,帮助他们尽快地胜任歌唱。譬如针对第一种现象,我们可以在同一条练声曲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出最符合歌唱发声的元音,也就是该学生发的最好的那个元音放在第一个音,然后将其他的元音向这个最好听的元音靠拢,建立相对统一的发声空间状态(谱例3-18)。

谱例3-18

第二种现象:在发声训练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用学生比较胜任的辅音和比较薄弱的辅音分别加在不同的元音前,对照训练,找出掌握得较好的辅音和元音结合的感觉,过渡到稍差的辅音上去(谱例3-19)。

谱例3-19

辅音不一定照上述练习的死搬硬套,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譬如学生某一个辅音有问题,就着重解决该问题,不必要全部都重复练习(谱例3-20)。

谱例3-20

这个练习也是灵活运用为好,音区也要根据不同声部学生的特点采用最合理的练习。

第三、四种情况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唱些练习曲,譬如《孔空》《帕诺赋卡》,将一些比较困难的元音辅音随机应变针对性地装在旋律下练习。也可以多选择一些字母组合进行训练。同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歌曲进行练习,歌曲的旋律从比较平稳的逐渐向起伏变化大的过渡。甚至让学生用掌握得较为熟练的元音将歌曲旋律唱几遍,找到灵活积极的肌体运动状态和喉咙状态。然后再将歌词装入歌曲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这种过渡练习是建立发声练习和歌唱之间的桥梁

有些人经常把练声俗称为“开声”,“开声”的意思有点像体育运动中的“热热身”,似乎目的仅仅是为了活动活动嗓子,甚至还有教师借用京剧的说法,把练声称作“吊嗓子”。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然后把良好的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并不是简单的“开开声”活动一下嗓子而已。从发声的第一句开始,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不能把发声练习和歌唱性脱离开来,虽然“开声”与“练声”仅一字之差,往往在学生对声音训练的思想认识上会产生一些区别。声乐教学里使用的教学术语应该尽可能地科学、准确。很多俗语和口头禅尽量不要出现在正规的教学之中,否则会引起一些理解上的偏差。

二、发声练习的步骤

歌唱发声基本功的练习,一般按音域进展的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练中声区的音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大音域,要知道声乐学习要从基础入手,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要记住“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第二阶段是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练习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但千万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唱高音,要沉得住气,等这段音域巩固后,再进入高声区的练习。

第三阶段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最音高的训练,进一步扩大齐域,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使各声种达到理想的音高范音。这个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从而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这样我们歌唱发声的乐器基本制造完毕,可以唱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