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主要依靠学校的力量,根本途径是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健全的人格。
1.要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监测网络,通过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监测网络,逐级、定期报告。
2.建立并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和危机干预档案
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关注有严重生理和心理疾病以及有自杀倾向的学生,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的学生。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采取重点辅导、专人管理、及时矫治的措施,并做好详细记录,建立跟踪档案。
3.公布应急求助信息
面向全体学生公布应急处置程序,宣传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中的人的表现,进行及时、科学干预的方法;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医院急救电话、辅导员电话等。
4.建立和强化大学生心理辅导制度
提高心理辅导质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营建良好的心理文化环境,让“珍爱生命、美丽心灵”“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追求成长、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等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引导大学生学会用心理保健知识维护自我心理健康。
5.以课堂为主渠道,开设心理健康课及专题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根据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环境适应、情绪调控、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学习方法、珍视生命、择业观念等开展教育,适时举办专题讲座,加强人文学科渗透;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通过自我意识与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克服自卑;通过生涯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合理地面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减少困扰,化解潜在的心理危机。此外,增加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以及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引导学生及早发现需要帮助的对象,提高自助、朋辈互助的意识。
6.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心灵品质(www.daowen.com)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鉴于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明显的共性,心理训练活动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以播放心理访谈剧、心理影片,精心筹划“我爱我”宣传月活动,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心灵绿洲”征文,心理漫画赏析、心理沙龙、排练校园心理剧等主题活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心理素质拓展及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分享、感悟、理解、支持,对提升学生心灵品质,树立自助与助人意识很有益处。
7.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构建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提供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个体身心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群体和家庭等方面。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科教学渗透、管理服务、班主任工作、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生活及各种体育、娱乐活动等途径,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强化育人意识,真正形成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新态势,使学生时时、事事、处处都能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激励,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心理危机事件。
(二)微观上自我提高是解决根本之道
大学生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危机预防的源头工作,是最行之有效的工作。
1.正确对待压力、挫折和危机
人的认知犹如“过滤镜”,它会使许多情境改变颜色。首先,压力、挫折和危机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一生中困难、挫折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是逢时俱来,这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客观存在的这些情境,应该承认它,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次,压力、挫折和危机又是辩证的。它们既是刺激、威胁,然而也是挑战,有人将其称之为“生命之盐”是有一定道理的。从积极的意义上看,适度的压力、挫折是维系正常心理功能的条件,有助于人们适应环境,提高能力,认识自身的长处与短处。而危机能激发潜能,危机的克服能在增长人生经历的同时提高自信心,使人生变得丰富而充实。
2.争取社会支持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大学生应该努力争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家庭的亲情和朋友、邻居的友情,以及拓展的网络,包括同伴、同乡、同学、团体的接纳与被接纳。社会支持的作用一是屏障作用,二是支持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应培养社会兴趣,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协调合作。我们的建议:一是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二是对人不苛求,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三是不嫉妒人,比自己强的人没资格去嫉妒,比自己弱的人不屑于嫉妒;四是主动关怀并帮助他人,从中营造互助互利的氛围,体味人生的价值;五是面临难于应付的困难、挫折时,应主动寻求、善于利用并乐于接受他人提供的社会支持,包括工具性的和情感性的支持。
3.自我营造积极的自我概念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核心是营造积极的自我概念。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方面提高正确的自我认知心理调节能力,以肯定的态度接纳自己,既能接纳自己的长处,也能接纳自己的短处乃至缺陷。另一方面从事实践活动并力争获得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价值感,提高自信心,提升自我解决冲突和压力的方法和应急情况的处理和求助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