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主要用来解释个体应付挫折情境时,为防止或减低焦虑等精神压力所采取的一些习惯性的适应行为。心理挫折防御机制通常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般来说,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通常表现为一种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有助于个体积极战胜挫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主要用来解释个体应付挫折情境时,为防止或减低焦虑等精神压力所采取的一些习惯性的适应行为。面对挫折时,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会产生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消除或减小这种情况的影响,会有意无意地采取某种方式来恢复心理平衡,这种个人具有的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就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挫折防御机制通常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般来说,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通常表现为一种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有助于个体积极战胜挫折。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则大多表现为退缩、逃避、自欺欺人,虽然也能起到暂时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常常会阻碍个体面对现实、积极进取,甚至导致心理疾患。

(一)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受挫后的心理压力,调整好心理和能力状态,赢得战胜挫折的时机。常见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有:

1.升华

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者个人的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认可和接受时,用另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来代替,借此弥补因受到挫折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保持内心的安静和心理的平衡。升华作用一方面转移和实现了原有的情感,达到了内心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德国大文学家歌德年轻时,曾受到失恋痛苦的折磨,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但他没有沉沦,反而把自己破灭的爱情当作素材,把自己的受挫经历作为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又如某大学生强烈嫉妒另一个更有才华的同学,但理智又不允许他将这种心理表现出来,于是他发奋努力期望在本专业方面超过对手。因此升华常常一方面转移了原有的注意视角,有效管理了自我不良情绪与情感,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从而能在遭遇挫折后实现一次新的自我超越。

2.补偿

一个人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可能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的),或外界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使某个目标无法实现时,行为主体往往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从而以现实过程中所感悟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这就是人们受挫后的补偿行为反应。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例如,某大学生没有当上班干部,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于是便努力使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又如,某大学生恋爱失败了,便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用参与活动取得的成功来补偿失恋的痛苦。应该注意的是,经受挫折后对补偿的选择也有进取和沉沦之别,因而补偿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再如,有些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并企图以学习以外的活动和目标来获得补偿,在这部分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人生本是happy,何必整日study,找个漂亮的lady,抱个胖胖baby。这样消极的补偿行为反应,对大学生的生活十分不利。所以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遇到一些动机挫折时,不妨采取积极的补偿行为反应:通过别的途径达到目标,要相信“东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走水路”,终将实现自己的理想。

3.认同

认同是指一个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建立与另一个人或者群体的统一性,把一个自己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当作是自己的特点,或者自认为是某个团体中的一员,用以掩护自己的短处,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地位,从而减轻挫折感。这是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时自觉地效仿他人优良品质、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维、信仰、言行更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念与勇气。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把一些历史名人、科学家、富人、明星,甚至自己身边的教师、同学,作为自己认同的对象。那些与自己家境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经历极为相似或相近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已经成功的校友更是他们认同的对象。这种防御机制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从而成为激励大学生进取的一种特殊方式。

4.幽默

幽默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较高级的适应环境的方法之一。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以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心理的平稳。使用幽默的基本目的就是把原本非常棘手或难办的事情小而化之,把损失降到最小。幽默是明显地表达观念和感情,但并不使自己感到不舒服,对别人也不会产生不愉快的影响。当处境困难和尴尬时,人格比较成熟、心理修养较高的大学生,往往以幽默来诠释自己的困境,幽默是值得称道的一种对抗挫折的积极行为反应。幽默作用的发挥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生存智慧、思想境界以及人格完善程度,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应对挫折的一种积极行为反应。美国著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当他的一只脚踏上月球时,他说了闻名于世的一段话:这对我来讲,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而对整个人类却是迈出了一大步。后来返回地球很多记者都采访他,而冷落了同他一起登月的另一位宇航员奥尔德林,可当一位记者问奥尔德林是否感到不公平时,他非常轻松地回答:“不会啊,阿姆斯特朗虽然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可返回时是我先出舱门的,我是第一个从月球上返回地球的人啊。”这个优秀宇航员不仅用他的幽默化解了当时被冷落的场面,而且充分展示了他宽阔的胸怀、崇高的境界和完美的人格。

(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虽可暂时地免除或减轻痛苦和不安,但现实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只能起到回避现实的作用,缺乏积极的社会价值,有时反而会使现实问题复杂化,甚至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中。常见的消极心理防御机制有:

1.退行(www.daowen.com)

退行也叫退化,是指人受到挫折时所表现的与自己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当人遇到挫折时,有时会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恢复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或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例如,一位学生会干部在受到老师批评后,自己感到很“委屈”,无法进行理智的分析和对待,竟一连三天抱被子睡觉、不吃不喝。

本来人的行为随着心理的发展成熟有一定的模式。儿童可以任意发泄,而成年人应该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反应。但是有的人遇到挫折时便失去了这种控制,往往放弃正常行为方式,而恢复早期幼儿使用的幼稚方式加以“应付”,如情绪化地哭闹,盲目依赖他人,害怕负责任等,而没有积极面对挫折。有倒退行为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像孩子一样依赖他人,退行是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

2.投射

投射就是受挫者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意念和行为,加诸他人或其他事物,以摆脱自己内心的紧张心理,从而保护自己并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投射包括严重的偏见、因为猜疑而拒绝与人亲热、对外界危险过分警觉,以及为了证明被人冤屈而收集“证据”。一般表现为把自己的错误、失误归咎于他人,或把自己的欲望态度转移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从而掩盖着自己那些不受欢迎的特征。受挫折后所表现出的“借题发挥”“怨天尤人”“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以及鲁迅所描写的阿Q精神等,都属于这类自我防御的表现形式。例如,某大学生上课迟到了,老师批评他,可是这位学生却回答老师:“我们的班长还在后面!”以此减轻自己内心的紧张和压力。

3.文饰

文饰即文过饰非,是个人达到的目标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常规时,为避免或减低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或维护自尊起见,而给自己的行为一种“合理化”的解释。文饰是一般人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虽然这些理由是不全面、不正确、不客观甚至是不合逻辑的,但当事人却以此来安慰自己,从而避免精神上的苦恼,以减少挫折感。例如,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后来得了个柠檬却说柠檬是甜的。文饰行为反应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时常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具有文饰行为反应的人了解自己的缺点,主要是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辩护。如某学生本来下决心要在外语考试中夺魁,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名,为了维护自尊,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义,我可不想做书呆子。”又如,考试失败了,不是说试题太难,便是说教师给分不公正。

文饰方式虽然能暂时缓解内心冲突、保持暂时的心理平衡,但因为文饰自我的理由往往是不真实或次要的理由,起着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的作用,影响了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和做积极的改变,因此长期过分地使用这种方式,会让自己无法认真吸取教训,放弃对自我的认识和改造,以至于降低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心理发展更多的是消极作用。

4.压抑

压抑就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情感、欲望、行为以及痛苦经验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里去。压抑是精神防御机制最根本的方式。弗洛伊德认为,压抑是由痛苦的经验引起的焦虑,由于压抑作用,某些欲望、冲动或威胁、痛苦似乎被遗忘了,人在意识层面上不感到焦虑和痛苦。但实际上被抑制的东西没有消失,常常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心理和行为。压抑虽然可以暂时减轻焦虑,但问题并没有真的解决。如果经常对挫折进行压抑,痛苦的经验大大地超过个人的挫折容忍力,就会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有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把不愉快的经历不知不觉地压抑在潜意识里,不去想,更不愿谈起。其实,那些被压抑的痛苦的经历似乎是被遗忘了,使人在现实意识中感受不到焦虑和恐惧,但它只不过是在意识监控下的一种暂时潜伏。例如一位大学生曾因在寝室里偷看了好朋友的日记,事后他非常后悔,觉得自己没有礼貌、教养,内疚不已、心理冲突所带来的痛苦时时折磨着他,可他又不敢向同学道歉,怕失去好朋友的信任,就一直将这种情绪埋在心底,过了一段时间,他似乎把这件事忘了,内心恢复了平静。可这并不是真正的遗忘,而是压抑起了作用,以后每次看到那个笔记本,就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心理学家认为,压抑不能过度,否则会从根本上扭曲自我意识,使动机与行为相脱节,对身心危害较大,许多疾病都是由于过度压抑造成的。

5.攻击

攻击是指当个人遭受挫折后,有时为了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出去,或者对构成挫折的对象进行报复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是人遭受挫折后通常会产生的最直接、最简单的行为反应方式。攻击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攻击的这两种情况在大学生中都有发生。

直接攻击是指攻击行为直接指向引起挫折的对象,多数以动作、表情、言语、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如对引起自己挫折的人采取打斗、辱骂、讽刺、嘲笑等形式,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侮辱对方人格等。直接攻击行为多发生在那些缺乏生活经验,比较简单、鲁莽、易冲动的学生身上。由于这种行为多为情绪影响所致,缺乏理性,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例如,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卢刚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学习期间,由于未获得爱荷华大学的论文奖,于1991年11月1日开枪打死与该论文奖评比有关的6人后,开枪自杀。另外学校里发生的一些打架斗殴、损害公物现象,大部分都与大学生受挫后的攻击行为有关。

转向攻击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受挫折者不能攻击使他受挫的对象,于是便把愤怒的情绪指向自己如轻生、自我折磨、自我虐待等,或与其挫折情境无关的对象一般以“替罪羊”的形式出现,如发牢骚、摔东西、向别人发泄怨气等。如某大学生对某任课教师不满,但碍于老师的身份、地位不能发火,于是便把怨气发泄到老师最得意的课代表同学身上,经常找茬儿不交作业,不配合他的工作,甚至谩骂这位同学,侮辱他的人格。由于这种无名之火缺乏具体攻击目标,于是就出现了谁碰上谁倒霉的情况。许多情况下,成为转向攻击的目标都是无辜的。可见,大学生的直接攻击行为与转向攻击行为在学校都是存在的,受挫的大学生通过攻击行为可以暂时发泄心中的愤懑与不快,但并不能消除原有的挫折感,还会引起新的挫折,同时危害他人与社会,需要尤其关注。

总之,挫折防御机制还有许多种,面对挫折选择防御机制的心理倾向,构成应对挫折的模式,成为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的防御机制有利于大学生化解危机,适应挫折,获得成长。消极的防御机制虽然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使当事人在一种自我欺骗中与现实环境脱节,生活在幻觉之中,降低了积极的适应能力,形成一些恶习,为心理疾患埋下种子,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