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影响学习的心理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影响学习的心理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率。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学习能够发生和完成的基本机能。所以,学习的效果必须依赖有机体记忆的水平。遗忘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遵循先快后慢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图7-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三)意志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影响学习的心理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一)动机

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动机表现为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所以,以学习动机为中介,能够强化学习者和学习行为之间的联结。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习者想要学习的愿望,乐意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努力的程度。

学习动机的作用:

(1)学习动机能够激发适当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自觉主动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2)学习动机能够为学习行为定向。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有选择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指向特定的学习目标。

(3)学习动机能够维持学习行为。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达到之前保持学习活动的强度,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学习动机的水平越高,学习者的努力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

(4)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率。一般认为,学习动机的强度越高,学习积极性也越高,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越大,学习效率会越好;反之,动机的强度越低,则学习的效率也越低。然而事实并非都如此。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即动机水平适中,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学习效率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为动机水平过强时,学生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例如,在考试时,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动机过分强烈,导致精神十分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的过程,连自己本来十分熟悉的问题都回答不出。当然,如果动机水平过低,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有高效率的学习活动。

(二)记忆

记忆是人大脑的产物,是人脑对信息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学习能够发生和完成的基本机能。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说,学习的过程是对外界信息获取、储存、提取的过程,而记忆过程本身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储存、提取的过程。所以,学习的效果必须依赖有机体记忆的水平。

记忆是会被遗忘的。遗忘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遵循先快后慢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所以提高记忆水平根本上是减少遗忘的发生。首先可以采用重复记忆的方法在遗忘大量发生前,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重复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遗忘发生的程度。其次采用意义记忆的方法,将后学知识和先学知识加以联结,以及新学知识和识记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结,降低遗忘发生的程度。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www.daowen.com)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见图7-1)。

图7-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三)意志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力是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学习意志力指个体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克服困难的能力,通常以学习者每次学习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为标志。

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这样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相反,如果受到不良的意志品质,如受暗示性和独断性、优柔寡断和草率、顽固执拗和半途而废、任性和怯懦等影响,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让学生一事无成。

(四)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

关于个人兴趣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Schiefele等人(1992)对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所进行的元分析表明,兴趣和成就之间的相关,接近30%。兴趣一方面改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改变学习的结果,导致质与量上更优越的学习。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

(五)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情感虽不起直接作用,但间接作用十分明显。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感对学生学习会产生影响。情感对学习的影响表现为:第一,在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上,也就是说情感能够影响一个人对客体选择的倾向。如当学生学习时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有好感的学科上,在上课时会在有兴趣的内容集中更多的注意力上。第二,情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情感具有内在的动机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第三,情感能够优化学生对学习操作活动的组织和瓦解,这是因为情感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中一个直接影响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它能直接打开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之间的通道,对学生的认知操作活动施以直接的影响。第四,情感有助于提高或降低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接受程度。如学生对教师的言行持积极情感,就会自觉将其内化,并自愿接受学习任务,反之,则会拒绝或不愿接受学习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