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学生中典型的人格障碍者是极少数的,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格缺陷,如自卑、抑郁、怯懦、孤僻、悲观、依赖、敏感、多疑、焦虑、敌对冷漠、暴躁冲动、有破坏欲等。大学生人格缺陷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及社会适应状况都会带来消极影响。心身医学的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而冷漠、焦虑、依赖、自卑、孤僻、嫉妒等人格发展缺陷不仅会妨碍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其活动效率和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消极影响。
(二)大学生人格缺陷的成因
1.生理因素
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类型决定了人的气质类型,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在人格上会有其特定的倾向性。如抑郁质的人易形成抑郁、自卑、孤僻、固执、多疑等人格缺陷;胆汁质的人会容易形成冲动、狂躁、攻击性等人格缺陷。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常引起他们躁动不安,会引发恐惧、抑郁、焦虑、冲动等人格发展缺陷,有些大学生由于不了解一些正常生理发育规律,还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异常”行为(如性梦、手淫、单相思等)进行自我斥责、自我怨恨、自我鄙视,以致于整日郁闷或惶恐不安。
2.心理因素
从大学生心理方面来看,他们在认识、能力、意志、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一些缺陷都会促成人格发展缺陷。如,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前途或缺乏理想追求,或对人格发展缺陷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就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而大学生由于缺乏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绩不佳,或因个人的容貌不佳、生理缺陷、家庭贫困等而又不能正视和接受自我,也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一旦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或出现悲观厌世或疾恶如仇等情绪,就会放弃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易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3.社会因素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导致他们形成人格发展缺陷的重要因素。从家庭环境来看,父母不和、缺乏父母关爱、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的教育方式不科学、父母自身的人格不良倾向等都是孩子形成人格发展缺陷的因素;从学校环境来看,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班风、校风不正,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教师的人格缺陷等都是大学生形成人格缺陷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竞争、腐败现象以及各种媒体不良的影响等都是大学生形成人格缺陷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人格缺陷表现及调节
1.悲观
有的大学生一遇到不如意、失败的情况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还有的大学生面临重任、挑战便自认无能,甘愿失败;还有的对前途失去信心等,这些都是悲观心理的表现。
有些大学生常从消极的角度去看问题,总把眼睛盯在伤心的地方,从悲观的视角看待挫折,在已有的失败感中又增添新的失败感,在自己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这种悲观心理的发展,会使人浑浑噩噩,毫无生气,甚至轻生厌世。引起悲观心理的原因既有人生态度、意志品质的原因,也有认知错误、人格不成熟的因素。悲观心理是一种严重的不健康心理,对人身心危害很大。
怎样才能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呢?
(1)要坚信乐观是成功之源,相信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自己走向胜利。
(2)要善于挖掘周围环境的有利因素,善于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发现身边到处都有些小的成功,自信心就会随之增加。
(3)还要注意培养幽默感,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厄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2.猜疑
所谓猜疑,一是猜二是疑,疑是建立在猜的基础之上,缺乏事实根据,有时还缺乏合理的思维逻辑,这种情况表现为过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太敏感,有些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低声说话,便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某个同学见面没和自己打招呼,便猜他对自己有意见等等。
怎样才能克服猜疑呢?
(1)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歪曲理解别人的好意和正常言行,正确对待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克服主观臆断,不带有色眼镜去看人,不怀疑别人。
(2)树立自信,不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用别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言行的是非,当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明朗或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时,也不要去猜疑、自寻烦恼;对有疑问或误会的事情,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不要心存芥蒂。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当发现自己正在猜疑时,马上暗示自己,不要想多了,凡事往好处去想,无论别人说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或者想一些其他快乐的事情,将思维转移,不要让自己陷入猜疑中,让自己纠结不快;开阔自己的心胸,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大度、开朗的性格。
3.害羞
害羞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比如,不敢在大众场合发表意见,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路上见到异性同学会手足无措,见到老师会难为情,说话感到紧张等。
害羞是一个人自我防御心理过强的结果,害羞的人过于胆小被动,过于谨小慎微,过于关注自己,自信心不足。他们特别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总觉得自己时时处在众目睽睽之下,于是敏感拘束,一句话要在心里口反复多次才能说出来,一件事总要左思右想,为此搞得神经紧张,坐立不安。
害羞之心人皆有之,但过分的害羞,不该害羞时害羞,尤其是当害羞成了一种习惯,则是有害的,它会导致压抑、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还会阻碍人际交往,影响一个人才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可通过有意识的调节来改变:
(1)要增强自信心。许多害羞者在知识、才能和仪表方面并不比别人差。美国心理学家J.可奇和W.利布曼的一项研究表明,害羞的女大学生自以为长得不美,但不相识的男生凭照片都认为她们与那些社交活跃的女生一样动人。因此要正确评价自己,多看到自己的长处。
(2)放下思想包袱,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议论。每个人都会说错话、做错事,这并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即使有人议论也是正常的,没必要太看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会使自己变得更洒脱。(www.daowen.com)
(3)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胆量和能力都是锻炼的结果,要敢于说出第一句话,敢于迈出第一步。上课、开会时尽量坐到前排去;走路时抬头挺胸,把速度提高四分之一;主动大胆地和别人尤其是陌生人、异性、老师讲话;与人说话时,正视对方的眼睛;在高兴时,开怀大笑等。
4.怯懦
怯懦主要表现为缺乏勇气和信心,害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在挫折、困难面前常常知难而退,甚至不战而败。有些大学生过去一帆风顺,因而特别害怕失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非理性信念是造成一些大学生怯懦的认知因素。
有些大学生由于胆怯,不敢与人讲话,不敢出头露面,也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不敢向老师提问题。有些大学生由于软弱不敢冒风险,不敢担重任,不敢与坏人坏事做斗争,不敢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但越是这样回避矛盾、躲避失败,越是容易体验到强烈的挫折感。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代社会,怯懦者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并可能成为落伍者。积极迎接挑战,争做生活的强者才是明智的选择。改变怯懦的最好方法是要敢于抓住机遇,积极锻炼,不怕失败,不怕丢面子,不怕担子重,多给自己鼓励和压力,在生活的词典中去掉“不敢”二字。
5.急躁
急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人格品质。表现为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做事缺乏充分的准备,没准备好就盲目行动,急于达到目的。特别是当工作和学习遇到困难时,更是急得不可开交,恨不得“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所有事情解决掉。性情急躁的人说话办事快、竞争意识强、容易冲动,心情常常处于紧张状态。
6.懒散
懒散是指一种慵懒、闲散、拖拉、疲沓、松垮的生存状态。主要表现在:活力不足,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没有计划,随波逐流;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中,无法从事喜欢的事,百无聊赖,心情不爽,情绪不佳,犹豫不决,顾此失彼,做事磨蹭。
懒散是不少大学生感到苦恼又难以克服的一种人格发展缺陷,是意志活动无力的表现,懒惰是影响大学生积极进取、张扬青春活力的天敌。处于懒散状态的大学生也常以此感到内疚、自责、后悔,但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往往想得多而做得少,缺乏毅力所致。要克服懒散,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振作精神,对自己负责,“起而行之”,从日常小事做起,并努力做到不找借口,不原谅自己的偷懒,力争今日事今日毕,多与人交往,多关心外部世界,多参加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而做到这一切,有坚定而有价值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
7.狭隘
受功利主义影响,大学生中的“狭隘”现象有增无减。凡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好嫉妒、好挑剔、容不得人等,都是心胸狭隘的表现,即日常说的“气量小”。心胸狭隘往往影响人际关系,伤害他人感情,也常感到烦闷、苦恼,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于人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狭隘人格多见于内向者,尤其是女性。
克服狭隘,一要胸怀宽广坦荡,一切向前看。二要丰富自己,一个人的视野越开阔,就越不会陷入狭隘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站得高,看得远”。三要学会宽容,宽以待人。
8.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表现为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目中无人,甚至自私自利;每每遇到冲突时,总是认为对的是自己而错的是他人。特别是那些自尊心比较强、优越感强、自信心强、独立自主的大学生,往往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人格发展障碍之中。克服自我为中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克服自我中心的关键是换个立场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可借助心理咨询中的空椅子法和角色扮演法来尝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2)坦然接受批评和建议,容许有不同意见,人际交往宝典中那句经典“也许你是对的”常记在心,从而改变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心理。
(3)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倾听,自我中心的人往往在倾听之前就已经关闭了耳朵,只听得见自己的声音,真正会倾听的人不仅是用耳朵在听,更是用眼睛,用心灵在听,不仅能听懂语言所包含的意思,也能听懂弦外之音。总之,要克服自我中心的交往障碍,既要使自己融入集体中,又能在集体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
小柯,女,某大学学生,入学前有一年工作经历。小柯报到比其他同学要早几天,来学校后在校园里闲逛,她自称是来校报到而钱没带够,这边虽然有同学但未找到,正不知所措。小柯讲话前言不搭后语,且不断回避问题,甚至有时自言自语。
开学后不久,小柯的舍友反映了小柯的一些异常情况:孤僻,说话时语无伦次,不能正视别人进行眼神交流,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情,情感淡漠,反应迟缓,不能和同学舍友正常交往;纪律概念差,多次旷课,一次夜不归宿;多次站在隔壁班级门口直视班内一男生;上课不敢说话,即使老师点名让小柯回答问题,她也是表情痛苦,满脸通红;擦黑板时突然转身问台下聊天的同学是否在议论自己。院领导指示先和小柯家长联系,然后带她去心理咨询中心做咨询。联系家长后,家长说小柯以前在家就有过这样的状况,不足为奇,过阵子自然会好转,并无必要来学校和老师进一步沟通。通过心理咨询老师反馈的信息得知,已初步确定小柯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必要时应进行药物治疗。
1.分析与诊断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虽已成熟,但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特别关怀。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意志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这与学校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障碍、自我认识失调、感情适应不良、情绪情感不稳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案例中小柯的问题只是众多具有心理问题学生中比较严重的一个。
2.调节对策
(1)要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父母、教师对青少年患者不要轻易地责备、侮辱,彼此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一旦有争执的情况发生,周围人要尽快散开,不要去凑热闹,更不要去争辩,但大家可以齐声有力批评,使当事者收敛。而患者此时也要尽量警告自己不要与人吵架,使自己尽快离开,以免闹个不休。如果患者能自觉地把自己长期置身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其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得到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因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
(2)学会用自我暗示调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如默念“一个人固执多疑,不利于和老师、同学来往,因为固执多疑,就会听不进同学、老师的任何意见,只相信自己,就会使同学、老师感到难以与自己沟通,因为固执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见正确,也会使同学、老师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从反面去理解而造成误会。自己一定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谦和,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多听而且积极地去理解同学、老师的意见,这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有些事情是自己苦思不得其解的。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同学、老师能干,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千万不要高傲自大,不要轻视同学、老师的意见,而要向他们学习,同时要相信他们,没有哪个同学是故意与自己过不去的,自己不要整天怀疑有人在搞鬼,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因此,一定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同学、老师,相信他们也会这样对待自己。如果可能,每天最好都这样默念一次,对这种自我暗示首先要充分相信它的神奇作用,最好能在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寝前进行默念。在默念进程中尽量运用想象,这样自我暗示的效果就会更好。
(3)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观念。以逐步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例如,每当自己出现对同学或老师有敌意的观念时,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又如,每当出现对同学、老师有不信任的观念时,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信任危机”之中。如果是,就要提醒和警告自己,不要再沉浸于“自我信任”之中了。同学、老师大多都是好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他们抱持不信任的态度,否则,就会失去同学、老师的信任。通过这种自我分析非理性观念的方法,可以减少偏执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偏执行为,事后应抓紧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再加以改造,以防再犯。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83fed613e55c3b3567ec102de2b d960590c6d9bb.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