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良好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一个人各方面的良好发展,是社会影响和个人选择、社会制约力和主体调控能力整合之后发挥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维护,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调控。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
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维护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有属于它的和与它关联的科学体系。这样的体系中包含知识、方法、技术等多个系统。所以,要想达到社会认可、个人满意的心理健康程度,就应当主动掌握一些体系中的内容。因为这个体系中的各方面内容都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之上,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学习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其目标不是要成为专业工作者,而是自我的心理健康,大学生要形成健康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就需要主动学习掌握心理健康和与此相关的知识。
(二)预防与消除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大学生应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能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运动,如游泳等。
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
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长期过量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均衡适量的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
3.保持心理健康
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面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方面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日常生活中戒除不良习惯和嗜好,如吸烟、酗酒、偏食,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构筑控制亚健康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克服不良生活方式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身体基础。
5.适时干预
如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使机体能转归健康。
(三)培养良好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自身来讲,保持心理健康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因为在整个环境中,致病因素大量存在,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是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以往教育注重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许多学生的人格缺陷未被及时发现及改善,成为形成心理障碍的内在因素。对于进入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优化自己的人格品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所独有的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的核心,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的自我价值指人对自身需要的一定满足,包括自我的生存保护、调节整合、操作控制、索取满足、发展完善等。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正确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并正确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胸怀开阔,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
人格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越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相反,自卑感过重的人或自我过于夸大的人,常会感到紧张焦虑而导致心理问题,大学生应该深入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要对自己充满自信,不苛求自己,不追求十全十美的形象,不为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沮丧,学会扬长避短。制定的目标要尽可能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努力可以达成。因此,能客观地自我评价,积极悦纳自我的态度对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3.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无论是谁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害怕他的人是一块绊脚石,对于健康的人是一块垫脚石,让人看得更高更远,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大学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与同学间的摩擦,爱情上的失意等都可能带来挫折感。有了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就可能在挫折面前应付自如,保持心理平衡。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过去的挫折体验,有无支持系统等因素有关。培养挫折承受能力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凡事从大局出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4.自觉地调控情绪
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几乎每一种心理疾病都有其情绪上的表现。情绪可分为积极的情绪与不良的情绪。要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必须学会疏导不良情绪。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多种,如合理宣泄、转移、升华等。大学生应该做情绪的主人,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调节方法疏导、宣泄、克服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低程度。
5.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教育对教育对象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目标。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只顾学习或者生活没有规律,随心所欲都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①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少饮酒不吸烟;②兴趣广泛,生活有情趣;③学会用自娱自乐缓解压力,保持健康的心态。
6.积极参加课外社团活动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成立了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的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如“认知评价小组”“智力开发小组”等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助于进行积极的认知评价和智力开发,有助于提高挫折承受力,达到丰富业余生活、锻炼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四)主动接受心理辅导与咨询
大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心理辅导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以及人民文化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如果是轻度的心理问题或不适,可以通过一些自我心理调控技术来恢复正常,如果感到自己难以解决或不能自行解除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时,主动到心理咨询门诊或医院的精神科去寻求帮助才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年龄的增长、实践活动的增加、知识经验的积累,加上个人自身主观的努力以及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掌握自我塑造的基本途径,帮助他们在健康心理、人生追求做深入的思考,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更健康。
阅读1:心理健康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
这是对心理健康的典型误解之一。国际卫生组织早在1981年就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仅仅身体健康并不等于心理健康,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只有两者都具备,个体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
误区二:心理不变态就算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可用三区表示:白色区,灰色区和黑色区。人处于白色区就是心理健康,处于黑色区就是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灰色区心理调节得当就恢复为白色区心理,不当则会发展为黑色区心理。所以无法判断心理不变态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需要进一步观察与评估。
误区三: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
许多人对“心理问题”十分敏感却又不屑一顾。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是十分可笑和可耻的,将心理问题看作精神病,这是一种很伤害人的误解。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困惑,当调节不当时就会形成心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时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般的心理问题,但不会都发展为精神病,所以一般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有心理问题不等同于精神病。
误区四: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静态的,不可变化的
许多人认为心理健康就永远不会有问题,心理有问题永远无法治愈,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相对而言的,二者是动态的、可逆的、有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在遇到一些困惑时,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而有心理问题的人,经过调节或者咨询也会变为心理健康的人。
误区五: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在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其实,几乎人人都经历过心理问题的困扰,只是程度有轻有重,或是自己没有意识到。
误区六:心理问题只能出现后再进行治疗
心理问题是能被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调适的,对于心理问题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早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是什么以及有了心理问题怎么办,这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误区七:去看心理医生是丢人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很难为情的事情,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心理变态,这是很大的误区。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这可能是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之一。另外,许多人对心理咨询不信任,认为是骗人的东西,这也是误解。哈佛大学博士岳晓东曾说:“心理咨询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是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愚蠢的做法。”因此,选择看心理医生,是对自己的一种关爱与照顾。
误区八:心理上有“病”不用看
长期以来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宣传,导致人们身体有病会大大方方地去看医生,但心理有病却不好意思去看心理医生,小问题也逐渐积累成了大问题。心理上有“病”需要及时看心理医生,及时进行治疗。
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某些学生一到上课时就咳嗽不止或喜欢东张西望,老师往往以为是纪律或品德问题。事实上,这也可能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产生的心理压力引起的躯体反应或心理逆反。老师和家长需要对这些表面行为进行正确的观察与评估。
误区十: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
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导致了人们过高的期望值,认为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其实,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很快就痊愈。而且,不同于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的治疗需要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双方互动交流,这自然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所有心理问题都需要多次咨询和治疗,简单的问题一次足矣。
资料来源: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192265824_376587
阅读2: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此后,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选择“5.25”是为了让大学生便于记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随后,“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全国的高校得到认同,全国高校都利用这一天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目的是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载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全方位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环境、管理自我、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各方面的能力。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学生心理健康日/4408056
自测1:SCL-90症状自评量表
指导语:以下列出了有些人可能会有的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一星期来自己的实际感觉,选择最符合你的一种情况,填在表1-1和表1-2所示的测验答卷纸中相应题号的评分栏中。其中,“没有”记1分,“较轻”记2分,“中等”记3分,“较重”记4分,“严重”记5分。
(1)头痛。
(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3)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4)头昏或昏倒。
(5)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6)对旁人责备求全。
(7)感到别人能控制你的思想。
(8)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9)忘性大。
(10)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
(11)容易烦恼和激动。
(12)胸痛。
(13)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14)感到精力下降,活动减慢。
(15)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16)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
(17)发抖。
(18)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9)胃口不好。
(20)容易哭泣。
(21)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22)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你。
(23)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24)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
(25)怕单独出门。
(26)经常责怪自己。
(27)腰痛。
(28)难以完成既定目标。
(29)孤独。
(30)苦闷。
(31)过分担忧。
(32)对事物不感兴趣。
(33)害怕。
(34)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35)旁人能知道你的私下想法。
(36)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37)别人对你不友好、不喜欢你。
(38)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正确。
(39)心跳得很厉害。
(40)恶心或胃部不舒服。
(41)比不上他人。
(42)肌肉酸痛。
(43)有人在监视你、谈论你。
(44)难以入睡。
(45)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46)难以做出决定。
(48)呼吸有困难。
(49)一阵阵发冷或发热。
(50)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
(51)脑子变空了。
(52)身体发麻或刺痛。
(53)喉咙有梗塞感。
(54)前途没有希望。
(55)不能集中注意力。
(56)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
(57)紧张或容易紧张。
(58)手或脚发重。
(59)想到死亡的事。
(60)吃得太多。
(61)当别人看着你或谈论你时就感到不自在。
(62)有一些不属于你自己的想法。
(63)有想打人或伤害人的冲动。(www.daowen.com)
(64)醒得太早。
(65)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
(66)睡得不稳不深。
(67)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
(69)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
(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不自在。
(71)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72)一阵阵恐惧和惊恐。
(73)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
(74)经常与人争论。
(75)单独一个人时神经很紧张。
(76)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做出恰当的评价。
(77)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
(78)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79)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80)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或不像是真的了。
(81)大叫或摔东西。
(82)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
(83)别人想占你的便宜。
(84)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苦恼。
(85)你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
(86)要很快把事情做完。
(87)自己的身体严重有问题。
(88)从未感觉和其他人很亲近。
(89)自己有罪。
(90)自己的脑子有毛病。
表1-1 SCL-90测验答卷(一)
表1-2 SCL-90测验答卷(二)
评估说明:本量表用以评定心理卫生状况。其中,测验答卷中的F1、F2、F3、F4、F5、F6、F7、F8、F9、F10分别代表各因子,即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意)、F7(恐怖)、F8(妄想)、F9(精神病性)、F10(附加量表)。T分为标准分,为各因子的合计分(即粗分)除该因子的项目数所得。分析时主要看各因子的T分。比较简便、粗糙的判别方法是:当T≥3时,便被认为被试的该因子症状已达中等以上严重程度。国内青年验常模如表1-3所示。
表1-3 SCL-90 国内青年常模
自测2: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UPI)
指导语:以下问题是为了解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后的“是”前画“√”,没有则在“否”前画“√”。
(1)食欲不振。□是 □否
(2)恶心、胃口难受、便秘。□是 □否
(3)容易拉肚子或便秘。□是 □否
(4)关心心悸和脉搏。□是 □否
(5)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是 □否
(6)牢骚和不满多。□是 □否
(7)父母的期望过高。□是 □否
(8)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是 □否
(9)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是 □否
(10)不想见人。□是 □否
(11)觉得自己不是自己。□是 □否
(1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是 □否
(13)悲观。□是 □否
(14)思想不集中。□是 □否
(15)思想起伏过大。□是 □否
(16)常常失眠。□是 □否
(17)头痛。□是 □否
(18)脖子、肩膀酸痛。□是 □否
(19)胸痛憋闷。□是 □否
(20)总是朝气蓬勃。□是 □否
(21)气量过小。□是 □否
(22)爱操心。□是 □否
(23)焦躁不安。□是 □否
(24)容易动怒。□是 □否
(25)有时想轻生。□是 □否
(26)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是 □否
(27)记忆力减退。□是 □否
(28)缺乏耐心。□是 □否
(29)缺乏判断能力。□是 □否
(30)过于依赖别人。□是 □否
(31)为脸红而苦恼。□是 □否
(32)口吃、发音颤抖。□是 □否
(33)身体忽冷忽热。□是 □否
(34)常常注意排尿和性器官。□是 □否
(35)心情开朗。□是 □否
(36)莫名其妙地不安。□是 □否
(37)一个人独处时感到不安。□是 □否
(38)缺乏自信心。□是 □否
(39)办事畏首畏尾。□是 □否
(40)容易被人误解。□是 □否
(41)不相信别人。□是 □否
(42)过于猜疑。□是 □否
(43)厌恶交往。□是 □否
(44)自卑。□是 □否
(45)杞人忧天。□是 □否
(46)身体倦乏。□是 □否
(47)一着急就出汗。□是 □否
(48)站起来就头晕。□是 □否
(49)昏迷或抽风。□是 □否
(50)人缘好,受欢迎。□是 □否
(51)过于拘泥。□是 □否
(52)对任何事情反复确认才会放心。□是 □否
(53)对脏很在乎。□是 □否
(54)摆脱不掉毫无意义的想法。□是 □否
(55)觉得自己有怪气味。□是 □否
(56)常觉得别人在自己背后说坏话。□是 □否
(57)总注意周围人。□是 □否
(58)在乎别人的视线。□是 □否
(59)觉得别人轻视自己。□是 □否
(60)情绪易被破坏。□是 □否
至今你感到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吗?_________
至今你曾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吗?_________
你有健康或心理方面想咨询的问题吗?_________
评估说明:UPI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做UPI问卷前,一定要先看指导语,重点注意“近一年来常常感觉到、体验过的项目”,并要求独立完成,问卷回收最好直接交给咨询人员。
(1)UPI的记分方法。UPI测验完成后,需要计算的只有一个指标,即总分。UPI问卷共60个是非选择问题,其中有4个测伪题(第5、20、35、50题)。UPI总分的计算规则是将测伪题以外的其他56个题的得分求总和,所以,UPI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
(2)UPI的筛选规则。
第一类筛选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一类。
①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
②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③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
④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
第二类筛选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二类。
①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
②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
③辅助题中只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
第三类筛选标准: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其中第一类为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尽快预约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根据筛选规则和UPI结果评价分类方法将这些学生再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应持续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3)UPI结果的评价分类。
A类:各类神经症(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的神经衰弱等),有精神分裂症倾向、悲观厌世、心理矛盾冲突,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学习者。
B类: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新环境不适应等。这类学生有种种烦恼,但仍能够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
其余为C类,对他们通过面谈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他们的症状暂时不明显或已经解决,以后出现症状,知道咨询机构可以提供帮助。
把握A、B、C分类也可以从比率入手。目前各种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其中心理症状比较严重者占1%~2%。UPI调查中,A类学生占总体被测者的1%~2%。
A、B、C分类的目的是筛选出重点帮助帮助和关心的对象,使那些有明显心理症状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减轻症状,缓解问题,逐步正常化。各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咨询人员的力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请一些学生持续面谈,一直到他可以独立应付生活中的任何事件。在人数不多的学校,可以少请一些学生。A类学生并不肯定有神经症或精神病,而只有某些症状,需要继续提供帮助和指导。
此外,为了对A类诊断更为准确,可以借助其他测验手段,如采用CMI、SCI-90等问卷,以对神经症的判定提供参考。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如何增进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