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成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而要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既要研究大多数正常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也要考虑少数不正常学生存在的问题。上述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上升而提高,特别是生活态度与学习动机两项,年级越高,得分越多。这些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这些调查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低于同年龄青年和正常成年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成果

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而要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既要研究大多数正常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也要考虑少数不正常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问题上遇到的挫折越来越多,苦闷、孤独、焦虑、冷漠、抑郁等对学生困扰越来越大,甚至精神崩溃、自伤、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有数据显示,16%~25.4%的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对学生困扰最大的以焦虑、抑郁、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主;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且有逐年攀升之势。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1.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多数人是健康的

据湖北大学等高校以心理健康的6个特征(生活态度学习动机、自我观念、情绪状态、自控能力和人际关系等)作为尺度编制问卷所进行的测试,对接受测查的14个系67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得分是以“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规律分布的。

上述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上升而提高,特别是生活态度与学习动机两项,年级越高,得分越多。只有人际关系一项在各个年级之间波动较大。这说明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是健康的。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成长和发展中的矛盾

大学时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又一次面临新的心理矛盾发生、转化而趋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的心理矛盾,有环境适应问题,有学习问题,有人际关系问题,有自我观念问题,有恋爱和性的问题,还有进一步升学和就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www.daowen.com)

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面临对环境的适应。他们离开家庭,离开中学时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进入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新的学校生活、新的学习秩序、新的老师和同学关系都使大一新生感到生疏而一时难以适应,尤其是新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难以适应。

入学后的另一个难题,是原有的自我观念面临新的挑战。在中学时,他们都是各自学校的拔尖学生,受到家庭的宠爱、学校的重视和同学们的尊重。渡过了高考难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加强,自感是“天之骄子”而自豪不已。然而,进入大学以后,身处强手如林的集体中,许多学生的优势不复存在。原来是班级的尖子,现在不是了;原来是中学的学生干部,现在也不是了,落差很大,产生了失落感。有的学生感到自卑,开始同别人和集体疏远;有的学生为了博得新的成功和荣誉而重新努力自我完善,加入了新的竞争行列。大学生又开始了自我观念重新调整的过程,这时正是需要心理辅导的时候。

上大学以后,在学习问题上又产生了新的心理矛盾:有的学生对所报考的学校或专业不满意,有的学生则不适应大学教与学的方法,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成绩感到不满意等。

到了大学三四年级,恋爱问题、择业问题等成为引起困惑和焦虑的问题。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但又是大学生成长中正常的心理问题,不属于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3.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

心理障碍是心理与行为失常的总称,通常所说的精神疾病、心理异常和变态异常行为都属于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神经症、精神病以及人格障碍等几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又可以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心理疾病。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大学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测查,发现该量表所测的10项因子中,除躯体化一项外,其他各项因子皆显著高于国内成年人的常模。这些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有的调查甚至认为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竟占全体学生数的30%~40%。这些调查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低于同年龄青年和正常成年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