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案例分析

中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案例分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案例一:严重考试焦虑考生的元认知干预张某,男,温江中学高三学生,2016年4月接受元认知心理干预。张某性格开朗,师生关系良好。这种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他的自主乐学状态,也影响他的成绩发挥。2016年5月31日至6月6日,每天一次,一共进行12次干预。干预一共进行11次。

中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严重考试焦虑考生的元认知干预

张某,男,温江中学高三学生,2016年4月接受元认知心理干预。张某性格开朗,师生关系良好。当元认知专家进驻温江中学后,年级主任推荐张某前来接受辅导,理由是张某有严重的考试焦虑。这种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他的自主乐学状态,也影响他的成绩发挥。

1.问题表现

据老师介绍,张某平时学习扎实、认真,正常成绩在620~630分之间,但每到重要考试时都发挥不出自己的真实实力,在二诊考试中,张某只考了580多分。

据张某自己介绍,二诊考试前,他心慌,静不下来,坐不住,学习学不进去,后来他就出去打球。考试时他计算频频出错,注意力不集中,越怕出错越是出错。他遇到难题还放不下,越放不下就越紧张。答到试卷后面他非常慌乱,结果在后面题目的审题过程中都会出错,很多题目一眼看不出思路就会紧张。

2.干预过程及内容

(1)干预次数:2016年4月21日至4月25日,每天一次。2016年5月31日至6月6日,每天一次,一共进行12次干预。主要干预内容包括:塑造考前自主、高效复习状态;脱敏考前、考中焦虑情绪;训练考后安心放下。

(2)原因分析:在干预的过程中,元认知专家帮其分析其考试焦虑形成的心理成因是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S—E—R)的建立,并细致列出其考试焦虑问题的刺激情境(S点),具体包括:想到考试时(S1),老师及家长鼓励时(S2),考前学习时(S3),去考场的路上(S4),进考场时(S5),等待发卷时(S6),别人先翻卷子时(S7),广播提醒考试时间时(S8),一科考完复习下一科时(S9)。

(3)干预过程:当张某已经明白自己考试焦虑的原因之后,元认知组专家对其已经建立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进行脱敏练习,主要的脱敏方式就是放松训练。

在放松训练过程中,专家老师调动张某积极情绪的方法如下:想象自己像杨澜(杨澜是其崇拜的偶像)一样,以从容、冷静、大气、稳重的状态去面对考试,能够沉稳审题,仔细、高效答题。在放松训练状态下,通过这种想象,他的紧张防御心理会降低,进而新的应对考试时的积极情绪会建立。张某考前、考中紧张的众多敏感点(S1~S9)下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都是通过这种方法一一打破的。

(4)考前“救急”干预:张某的前期训练效果非常显著,第一次放松训练之后,他就体会到明显的放松,自己感觉状态真好!第四次放松训练之后,他感觉很激动,想要马上考试,对于考试有微微期待。在6月5日前,他成功找回那种放松的感觉,可以从容复习和答题了。

可是事情是发展变化的,人的心理也是动态发展变化的。6月6日是所有考生看考场的日子,张某看到考场中的条幅以及过安检时又感觉到紧张,内心有些慌乱,产生了对结果的担心。不过当时他很冷静,及时阻止了自己继续往坏的方面想,而是一一记下自己遇到的敏感点;然后他找到元认知专家,把情况如实反馈,他相信专家老师能够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专家老师针对张某新出现的敏感点,及时帮其设计程序,为其做了一个应急的放松训练。张某做完放松后感觉非常好,又能够达到头几次调适之后的稳定、自信、从容的备考心态了!专家老师还专门为他做了放松训练的录音,嘱咐他晚上睡觉前听录音再做一遍放松,以加固当天新建立的积极备考心理程序。

3.干预效果

(1)经过干预,张某找到了高考前轻松备考的高效复习状态。

(2)2016年4月26日,三诊考试,张某找到了平时答题时的自信状态,成绩也发挥出了平时的正常水平。

(3)2016年高考,张某以652分的高分考出了自己所能考出的最高成绩。

(二)案例二:“学霸”考前学习状态不佳的元认知重塑

王某,男,温江中学高三学生,2017年5月接受元认知心理干预。王某进入高三以来成绩一直不错,能够稳定地保持“学霸”地位。作为“学霸”,他曾经有过无数次高效率学习的体验,可是临近高考,让他苦恼的是,他找不到原来高效复习的感觉了。他的复习状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不能达到自主、高效,更难以达到乐学。

1.问题表现

(1)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差,学习松懈,不能全身心投入。

(2)在班级复习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常受外界干扰,尤其在同学讨论他感兴趣话题时易受干扰。

(3)在家复习状态不佳,低效,分心,积极性差,有复习计划却但不能如期实现。

(4)数学考试时计算和审题马虎,考试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5)临近考试,入睡有些困难,多梦,早晨起来感觉精神状态不佳,上午听课不清醒,想睡觉。

2.干预过程及内容

元认知专家组进驻温江中学之后,经过年级主任介绍,对王某进行系统干预。干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5月17日至26日,每天一次干预。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高效复习状态、建立集中做题状态、安排考前复习计划等。同时对其睡眠状态进行调节,改善其睡眠质量。第二个阶段6月3日至6日,每天一次。这一阶段主要是干预其考试状态,使之答题心态平稳且严谨,既能宁静集中,又能克服马虎,达到高效率答题的良好状态。干预一共进行11次。

在第二次干预过程中,专家组老师就与王某共同拟定了考前复习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早自习:语文(或者看自己计划的内容)

课间:政治每天12道题(适度运动

上午:复习英语地理、数学(练题)

午休:休息30~40分钟;提炼政治、历史知识点(看自己计划内容)

下午:政治、历史、自己计划的内容(记忆类学习)

晚上吃饭后:自己计划内容、班主任布置的作业(www.daowen.com)

晚自习:地理、数学(练题);政治、历史(看书强化,记忆类学习)

自己计划内容:5月22日之前看完政治笔记;5月26日或者27日之前看完自己记录的历史书;6月1日之前看完地理笔记。

(注:该计划摘自专家组老师的咨询笔记,是针对王某的学习实际拟定的只适用于他个人的考前复习计划)

3.干预效果

(1)第二次干预后,王某确定了自己考前的复习计划,并且一直严格执行,直到6月2号左右,将自己系统复习计划的内容全部完成,之后的时间都用来查漏补缺。

(2)第三次干预后,王某重新找回自己原来高效率学习的最佳状态,并且会自主调整心态,当分心再出现时,也能以最快速度进行调节。

(3)失眠情况也得到很大缓解,白天复习状态更佳。

(4)考时稳定发挥,以627分的好成绩稳拿温江中学文科状元。

(三)案例三:“马虎型”学生“乐学”高效、“自主”监控的元认知干预

杨某,男,温江中学高三学生,2017年5月接受元认知心理干预。杨某学习时易焦躁、分心,效率不高。性格大大咧咧,老师评价其极聪明,但严重马虎,会做的题目也经常因计算错误而失分,成绩不理想。

1.问题表现

杨某说,他的学习低效状态一直存在,但高考临近,感觉自己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总是胡思乱想,等自己意识到又“溜号”了,往往一节课都结束了,苦恼不已却只能干着急。专家深入了解得知,进入高三后的一次考试,杨某因为马虎而丢掉了很多分数。但由于大大咧咧的性格,杨某不以为意。老师要求大家自习课时对试卷进行自我分析,却发现杨某不但没有分析试卷,反而和周围同学聊得正开怀。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杨某。杨某也第一次意识到了高考临近所带来的紧迫感,又羞愧又着急,接下来的整个自习课,杨某的脑中不断闪现各种画面:自己没有考好、父母失落的表情、老师失望的样子……等回过神来,发现整个自习自己都在想入非非,浪费了时间,更是着急。自此以后,杨某发现,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到自习课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分心,想东想西,有时候甚至“发呆”。

2.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案例我们发现,杨某的自习低效是在其第一次意识到高考临近之后,面对考试产生了焦虑情绪。带着这种情绪进行自习,焦虑情绪与学习建立条件反射,尤其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又没集中学习,浪费了一节自习课时,焦虑情绪加重,分心更甚。同时,这种情绪开始蔓延,泛化到学习的各个情景中,不管是自习还是上课,甚至是考试,只要一遇到与学习相关的情境,杨某就会自动地习惯性分心,头脑中就会产生“我又没集中注意力”的消极评价,焦虑情绪更为严重,如此循环往复。

长此以往,杨某处于与学习有关的情境(S)中,自动产生焦虑的情绪(E),于是出现走神等低效学习行为(R),同时对自己的低效行为产生“我又没学进”等消极评价(E′),形成恶性循环。如图11-5所示:

图11-5 杨某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示意图

3.干预过程及内容

(1)认知调整

在此过程中,让杨某明白自己的自习低效、分心是一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核心在于条件性情绪。杨某明白了这一原理后顿时兴奋起来,期盼恢复高效率学习状态。

杨某在学习活动时,大脑中缺少代替低效、分心的程序性知识,而原本就大大咧咧、意志力较为薄弱的杨某在面对学习情境时,检索不到恰当可行的程序性知识来支持高效集中学习行为,产生焦虑情绪就更加不能立即调整自己投入到学习状态中了。当专家与杨某商定了一个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后,他便积极主动开始要求进行自我调整了。

(2)暗示放松训练

让杨某感受放松过程,在大脑完全轻松、情绪平静的情况下巩固新建立起来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和新的程序性知识,使之在大脑中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放松训练中加入风景想象(高山流水)和情感组织者技术(高考考出高分,全家人收到录取通知书),充分调动杨某的积极情绪,并设计高效率学习的程序。他偶尔出现分心时,将对抗分心的程序加入其中,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提高学习效率。

(3)元认知策略培养改善“马虎型”性格

针对本案例中杨某做事情马马虎虎的性格特点,专家让他学会站在情绪之外去审视自己,调动元认知策略监控,在针对学习活动进行放松训练时,加入一个监督检查的程序,及时避免做题时马虎现象的发生。当这种监督、反省逐渐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杨某大大咧咧的性格就得到优化改善,变得沉着、谨慎。

4.干预效果

训练后,杨某的学习状态变得集中高效,分心次数明显减少,有时候“感觉旁若无人,只有自己和题目了”。在2017年高考中,杨某作为“黑马”,得到642分的好成绩。

从以下王某接受干预后写的总结可以看出干预效果明显。

首先,很感谢邱老师前阵子每天不懈的指导,一直坚持到高考的前一天,老师备课的认真科学我都看在眼里,很是感激,也自然受益匪浅。

第一,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我掌握了部分科学的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理论,比如对自身潜意识的进一步了解,对睡眠问题的正确认识,并将它们在生活中加以运用,缓解了失眠、紧张等问题。

第二,元认知干预使我每次在做完放松训练后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很好地投入到高考的复习冲刺中,并学会了用小程序放松、自我暗示等科学办法调节自己做事情的状态。

最后,也是最称得上重要的一点是,我学会了监控自己的情绪与意识,学会了建构与打破S—E—R的方法与相关专业术语,及时监控自己办事的状态,并加以调节改善。

衷心感谢邱老师及团队的指导与关心,也祝愿元认知干预技术取得更加进一步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