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成果小结

中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成果小结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调查,很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焦虑、学习恐惧以及厌学等消极情绪。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的乐观程度跟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58%的学生表示父母很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

中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成果小结

(一)第一阶段:情绪对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

1.情绪影响学习态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资源也投入越来越多,可也出现了“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困扰。经过调查,很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焦虑、学习恐惧以及厌学等消极情绪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单一主体评价,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价的片面性。它看重的是最终的分数,而且学校教育部门将分数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态度的重要表现形式,直接挂钩老师的教学效果和业绩,因此老师们也从起初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更看重学习成绩。很多成绩较差的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话,或者玩手机、看小说等,总之做的都是和学习无关的事。但是一下课,他们就生龙活虎、活蹦乱跳起来,球场上有他们的挥汗如雨,舞台上有他们的嘹亮歌声。可一回到教室,他们又成了成绩垫底的那部分学生。而这也容易成为家庭矛盾或师生矛盾的导火索,一旦引爆,其影响可想而知。这不仅容易让孩子的学习情绪受到不良影响,而且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倘若如此循环,几乎很少有学生会在学习上有大的突破。本来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评价体系变成了极其单一的评价方式,在这种评价体系面前,除了成绩,学生的其他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这会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的积压,久而久之便没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而努力后没有效果是绝大多数学生放弃学习的根本原因。所以,学生的情绪调节尤为重要。倘若学生情绪得到了好的调控,这对其端正学习态度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情绪影响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实践和观察表明:学生的情绪变化对课堂的学习效率来说具有明显影响。积极的学习情绪有助于提高人的活动能力,促进人积极行动,产生强烈的动力作用,所感知的东西可以在大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各科成绩都优秀的同学可能是由于智商上的优势,抑或是由于自觉性方面的优势。他们一般能够在学习上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可如果情绪受到影响,他们的成绩也可能会一落千丈。相反,有些偏科的学生则印证了积极情绪能大大提升学习效率这一结论。有的同学英语不及格,化学成绩却名列前茅,这是因为他对化学感兴趣、有激情。每次老师来上课,他都积极投入,努力配合,课上得到的收获是很大的。如果他能长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便能保持较佳的学习状态,就有助于学习兴趣从暂时型向持续型转变。

而没有兴趣、找不到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学习对学生无异于一种折磨,此时的学习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处于这种消极的情绪中时,学习效果的提升会受到阻碍,从而对智力的正常发挥产生抑制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则往往为焦虑、自卑、畏难、厌倦甚至严重厌学,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如果不加以干预和合理调节,原本可以学好的学生后续发展也会逐渐出现偏差,对老师的教学无动于衷。

3.情绪影响学生性格

青春期一直以来都被研究者们称作“暴风骤雨期”,以青少年较大的情绪波动为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个阶段,能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很多,可能来自家庭,来自同伴,来自老师,来自学习,甚至社会上突发的某个重大新闻也会让他们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他们会把这种负面的情绪扩大化。如果青少年觉得得不到老师父母的理解,就容易产生情感的疏离。

当我们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们会兴高采烈;当我们受到表扬的时候,我们也会兴奋不已。学生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学校里,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拍肩,一句夸奖的话语,都能够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抛弃和否定,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现阶段,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情绪对教学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的乐观程度跟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智力相当的情况下,乐观程度高的学生成绩往往高出乐观程度低的学生。乐观程度高的学生会确定较高的奋斗目标,并且懂得怎样努力实现目标。

消极的情绪不仅有碍学生的身心发育,而且还会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上的失败容易造成学生的高度焦虑。而这种焦虑可能导致认知局限、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降低等。

所以,情绪调节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不能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就会严重影响到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第二阶段:现状调查,提出研究方向

抽取高一、高二年级各三个班级,对其开展有机化学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关于情绪对学习的影响的调查结果如下:

有69%的学生经常会产生烦躁感,学习受情绪影响很大,学习成绩因此波动较大。

有67%的学生每次快到考试的时候特别焦虑。

有85%的学生反映当学习或考试遇到挫折后,往往情绪很糟,没有好的调节方法。

关于老师关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有4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情绪得到了老师的关注。

有86%的学生认为相较于自己的情绪,老师更看重自己的成绩。

有48%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得到过老师的帮助,成绩因此得到了提升。

关于家庭环境的调查结果如下:(www.daowen.com)

80%的学生表示,遇到心烦事的事情时,父母不是他们最好的倾诉的对象。

66%的学生表示家庭氛围很民主,自己的事情由自己认真思考后做主,父母也会支持。

58%的学生表示父母很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

79%的学生讨厌父母经常唠叨他们的学习,和他们说不到一块儿。

43%的学生表示父母根本不管自己的学习,对自己要求不高,且父母自我管束能力很差。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温江中学学生在学习中情绪调节的如下特点:

1.高中生缺乏情绪调节的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较多地使用情绪取向应对或回避应对。比如说,男生喜怒易形于色,面对开心的事精神百倍,面对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时,容易直接与外界产生冲突。这是因为男生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心理更舒服,可是发泄完情绪后,问题不一定能有效化解和解决。相反地,女生由于心思细腻,心理年龄比同龄的男生要更加成熟,也更加看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她们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明显更多受到父母、老师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时候是压抑自己,有事藏在心里,心理负担更重,受消极情绪的影响也会更加持久。

2.教师对学生情绪调节缺少关注

很多老师都将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主要任务是传授学科知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容易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却较少关注学生的情绪。偶尔他们也会蜻蜓点水地告诉学生一些大道理,却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

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极容易受到他人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当老师满面笑意地走进教室,学生们可能会兴奋地猜测老师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甚至还有大胆的学生同老师开个小玩笑。上课的时候,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果老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翻开书就开始讲课,教室里的气氛就会异常凝重。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神经是紧绷的,对于上课是有些许抵触心理的。正因为学生的学习情绪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及时捕捉积极情绪的信息源,将其扩散,而对消极情绪的信息源进行控制,使课堂处在适宜的气氛中。

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及时关心和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学习情绪,将师生交流延伸到课外,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3.家长对情绪调节缺乏配合和重视

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为人处事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生活中家长的情绪如何,对孩子能否积极愉快地学习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打架,三天两头闹离婚,甚至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不断训斥孩子,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产生对抗情绪,拒绝学习。

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很少过问孩子在学校里面的情况,平时不管不问,考试之后就只是关注分数,并根据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在校的表现。如果家长常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就必然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克服困难、争取进步的信心和勇气,或者产生自负和抗拒心理,从而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以温和、积极的方式对待孩子,比批评、消极的效果好得多。所以,家长在关心孩子成长和成绩的同时,也应重视孩子的情绪调节,并积极配合,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面引导,善于启发。对孩子的缺点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及时疏散他们的消极情绪。

(三)第三阶段:典型案例分析,策略构建

在高二有机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典型的案例。

李某艺,化学实验班的学生。该生非常喜欢理科,尤其喜欢化学,是化学课代表。上学期半期考试前,她来笔者办公室,跟笔者说:“老师,我特怕考试,怕得都失眠两天了。”“你不要看我平时没事就嘻嘻哈哈的,其实我是在装,我看别人都挺轻松的呀,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就我这么紧张。”听了她说的这些,笔者才明白为什么她的成绩这么不稳定,小测试几乎都在90分以上,大考却始终不能突破70分的大关。“这种大考前的焦虑情绪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笔者问。“就从学习有机化学开始,你说,这个部分的内容是独立的,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可是王某、徐某鹏、罗某这些无机化学学得差的同学都在有机化学部分爆发了,我一下子就有了压力。”“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呢?一到大考我就手脚冰凉,脑子里一片空白,好些平时会的也不会了,这样下去我都没办法高考了!”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有“学霸”包袱,笔者其实能够理解她的心情。笔者跟她说了自己读书时的类似经历,也联系了她的家长,让他们帮忙一起进行开导。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发现:

(1)该生很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对自己的学习期望较高;但是过于看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分析,尤其是没能客观比较自己和其他同学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的差异。

(2)该生情绪调节能力一般,对待重大事情或考验不够“淡定”,因而表现为考前失眠。但该生又懂得一定的情绪调节方式,能够主动与老师谈心、交流,希望解决自己面对的困境,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3)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认真倾听她的诉说,并讲述自身类似经历,真正做到共情。这样能让其敞开心扉,这是教师介入其情绪调节的基础。

构建与学习策略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情绪调节,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在这一阶段,课题组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增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标、采用“四多”教学措施、尝试布置非认知方面的作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