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理论与实践

中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成就归因理论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与此同时,学校参与了教育部青年课题“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为我们开展高中学生阅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中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理论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成就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性归因。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以及努力程度等。外因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部归因;是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部归因。成功内部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部归因是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的一种自我防卫。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旦坦诚、对学生的尊重、理解等内心态度出现时,激动人心的事就要发生了。”他相信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只要当学生察觉到才来有意义而且学习内容与他的目的相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设计改变自我组织的学习是具有威胁性的,且往往受到抑制。当对自我的威胁很少时,学生就会用一种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才是最持久、最深刻的。

3.学习动机理论

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着某一目标发展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只有动机产生后,人的某种行为才会真正被引发,动机的产生受到内外两种隐私的共同影响:个人内在的某种需求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外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教授曾指出:“动机是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的综合。”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力,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地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学习等级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使学习者变得更需要学习,更乐于学习、形成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www.daowen.com)

4.自我效能感理论

根据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本课题组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学生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它常被用来理解和解释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还会影响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情绪。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如直接经验信息、替代经验信息、像性经验、言语劝导、生理状态等。自我效能机制通过影响学生的阅读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而调节学生阅读过程。

(二)课题的实践依据

首先,课题组成员有国家级研究员、温江区“名师”1名,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1名,硕士研究生1名,区优秀青年教师和区赛课一等奖获得者1名,大学一线教师1名。全体成员不仅拥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英语学科领域的探索精神。团队以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年富力强,有强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同时他们也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校提出了“变课堂为学堂、变听中学为做中学、变个人学为大家学”的三转变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学校参与了教育部青年课题“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为我们开展高中学生阅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