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建立交融的情感,是赢得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真实情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具有双向性,教师有责任主动把心扉向学生敞开,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向师性的情感浪花,师生之间才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在欢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更高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恰如其分地表达良好的情感,在一个赞成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诙谐的批评中创设人格上相互尊重与关爱的师生关系,让信任和互爱充盈在师生之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取思维的灵感,找到生活的自信,感受生命成长的意义。
(二)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情绪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要让学生养成“思考—提问”的学习习惯,首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迷信教师、知识,在不明处大胆提问;同时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可让全班同学比较、鉴别和判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例如利用简单的生活情境自然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若现在正处于酷暑时节,天气十分炎热。晚自习后好不容易约了几个好朋友到操场小憩,享受月淡风清的自然风情。可是天公不作美,明月高悬空中却一丝凉意也没有,仍热得直冒汗,此时坐在操场的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希望有凉风吹来。
师:对呀,要是这时有风吹拂,那样多美好!这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大气的水平运动即神奇的风。
(三)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魅力
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彰显学科魅力,营造学生乐学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学科的趣味性
地理学科具有其独特性,具有明显地域性的学科特色,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特性,有意地采用一些有趣的案例,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感染力。例如用实验法探究风产生的根本原因。
师:夏天我们自己经常用扇子、电风扇制造风,制造凉爽。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器材:一大一小两个塑料瓶、一根蜡烛、剪刀、油性笔、橡皮泥、火柴。大家借助热力环流的知识,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过程,然后利用以上器材造风。各小组内相互讨论2分钟,每小组写出一份设计思路及原理。随后,老师用PPT展示热力环流过程图。(图9-6)
图9-6 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图
2.学科的综合性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是学科特色的核心体现,集中体现在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中多学科相互联系的综合性上。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体现在运用旧知探究新知。旧知识是学生相对熟悉的领域,是学生已经付出过“情感”的部分。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才能引起心灵的共振,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利用多学科联系性这一特性,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情感体验能力,引导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深入体验学习中渗透着的情感跃动。例如利用物理学的力学运动原理分析风向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表现。
利用实验逐步得出结论: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风,其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即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实验产生的风仅仅是小规模的,在广阔的地球表面亦是如此吗?老师展示一幅实测的风向与气压分布图。(图9-7)
图9-7 实测风向与气压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已知信息,在这幅图上把水平气压梯度力画出来,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等压线垂直,为什么这幅图上风向却偏离垂直方向?从物理学中我们知道,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必然受到了其他力的作用,它可能还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除赤道地区外,物体只要发生水平运动,必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回顾地转偏向力的特征: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探究:已知一水平等压线图,那么加入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最终形成的风向将如何?
图9-8 (北半球)地转风形成示意图
二力共同作用下,利用物理“力的合成方法”分析大气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应该与合力的方向是一致。画出北半球水平等压线图,步骤一: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初始风(风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步骤二:画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初始风速极小,地转偏向力也较小。步骤三:画二力合力(向右),在合力作用下,风逐渐向右偏转。
模拟体验:引导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简单地体验在合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轨迹。准备几张小纸片,放在桌面上,同桌两人,一人模拟水平气压梯度力,将纸片往前吹,一人模拟地转偏向力,同时将之往右吹。纸片沿着弯曲的曲线在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风速加大,地转偏向力变大,最终风向怎样?物体运动达最终状态时不再受力(或合力为零),惯性做匀速运动。因此,在二力作用下最终形成的风是稳定的,此时合力为零,即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大气运动由于惯性形成稳定的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风速达到最大。
结论: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说明:该二力作用形成的风通常出现在高空。)(www.daowen.com)
3.学科的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地理,教学必须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营造学生乐学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内驱力。让学习向课外与生活延伸,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感受风力的大小差异,并学会分析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最后简要探究风力发电站的选址。
(四)教学方法艺术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怎么教”研究得多,而对学生的“怎么学”重视得不够。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怎么学”涉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这方面进行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指导,想方设法帮学生建立和创造一整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巧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急于了解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课堂更高效。
(2)引起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注意力。认知冲突是人已有的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给予成功的体验。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重循序渐进,做到张弛有度
教师上课不能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必须依据学生的思维规律适当、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循序渐进,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疑置问题要恰到好处。提问要体现新意,不能滥用.要注重学生能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2)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思想的交流多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心理气氛的调节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言简意赅的语言,能有效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3)方法新颖,手段多样。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变换教学手段,以刺激学生保持兴趣和注意力,如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课件等。
在《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并使用了多样化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实验模拟法:通过学生实验法讲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产生的直接原因,学生实验模拟在二力作用下风的运动示意图。
图解分析法:采用图解分析法边图示边讲解受到二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最后借助图解分析法与学生一起总结三力作用下风的形成过程及最终状态。
小组合作学习法: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三力作用下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并画出图示。
(五)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威信,提升教师个人魅力
教师要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把威信和威严区分开。否则,就可能出现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而不恰当地运用威严,损害学生自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从而削弱对教师的信赖感和崇拜心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教师的话都是可信的。因此,教师魅力对于教学也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一个更具魅力的老师通常情况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能为通往高效课堂的大桥添砖。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深刻理解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是使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学心理氛围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有其发展与研究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该尽可能提高并展现教学机智,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以实现高效课堂。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是多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教育作用也是多层面的,教师应加强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创设的对策研究,探讨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及教育作用,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向高效课堂跨越。
本研究经过一学期左右时间的实验,利用调查问卷进行了阶段性后测。该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相关心理状态、学生对绘制地理示意图式的教学方式的感受与认识等。老师在试验后进行课堂问卷调查(后测)。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答题,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共发放104份问卷,收回104份,经统计均为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如下:
(1)据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态度、需求和目的等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两个班的差异不大,说明两个班的学生整体发展水平一致,以此对照,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
(2)在地理的学习态度上,两个班的学生存在共性,认为地理学习是有难度的,并且兴趣及方法对地理学习的影响最大,表明该实验的探究具有现实意义。
(3)在是否自主尝试绘制相关示意图辅助地理学习上,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有显著差异。实验班“经常尝试”的有3人,占全班人数的6%,对照班为1人,占2%左右;实验班“偶尔自主尝试”有23人,占45%,对照班为12人,占23%;实验班“偶尔跟着老师画”的有17人,占全班人数的33%,对照班为19人,占35%左右;实验班“几乎没有尝试”的有8人,占21%,对照班为21人,占25%左右。综上,实验班有自主画图意识的占全班的51%,对照班仅占25%左右。
(4)在自己绘制地图对地理学习的帮助上,结果显示,实验班普遍认为帮助很大或一般,而对照班普遍认为一般或无所谓,说明经过试验,实验班已能明显感到自己绘制地图对自己的地理学习有帮助。
(5)关于更喜欢“课堂上使用自己绘图”还是“传统式的地理课堂教学”,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班选择“自己动手操作”的有8人,占全班人数的16%,对照班为2人,占4%左右;实验班“两者结合,以自己动手为主”有30人,占58%,对照班为13人,占24%;实验班“两者结合,以老师演示为主”的有11人,占全班人数的22%,对照班为27人,占51%左右;实验班“老师演示”的有2人,占4%,对照班为11人,占21%左右。综上,两个班的明显差异表明,实验班多数同学已愿意自己动手画图辅助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考虑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通过绘图等方式去探究知识的生成,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可知,引导学生绘图等地理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有明显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学生的高效率学习。考试成绩显示:分班后第一次月考实验班平均成绩54.8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53.4分;第二次月考实验班平均成绩62.2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60.2分;第三次月考实验班平均成绩64.4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62.8分;第四次月考实验班平均成绩62.6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55.4分;期末考试实验班平均成绩59.2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57.0分。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可知引导学生绘图等地理教学方式的引入对学生地理成绩有一定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