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效率学习心理研究:认知策略的成功应用

高效率学习心理研究:认知策略的成功应用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最后实验中学生活跃的表现来看,通过精心筛选和设计的各种“认知策略”的配合使用,教师顺利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很好地诠释和展示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与思想,得到了观课评委与老师的一致好评。

高效率学习心理研究:认知策略的成功应用

(一)主要结论

1.课外活动对学生高效率学习有影响

一般说来,绝大多数学生智力差别并不大,但学习效率、成绩却相差甚远。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高效率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五类,即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学校范围内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心理辅导活动等,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有一定作用,这些因素又继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对高中生的课外培育是必要的,不仅要以课外活动为依托,遵循高中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大非智力因素,运用科学学习策略,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处理好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培养正确的课外活动价值观、良好的课外活动习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2.课外活动从心理层面的非智力因素上为高效率学习提供动力

在学校范围内对高中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的培育,就是要以课外活动为依托,帮助学生处理好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课外活动价值观、良好的课外活动习惯。研究发现,针对高中生的年级特点和非智力因素现状,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一项以我校高中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年级的高中生来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可以采取以下不同的策略:

(1)在其他教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社团活动中适当的、适时的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对高中生相关学科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有较明显的正向作用。

(2)在课外活动中对高中生进行自我强化的训练,有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课外活动中的心理咨询能够有效且明显地改变学生厌学心理,但要完全清除厌学心理还需要辅以其他手段;随着学生厌学心理的改善,其学习效率也相应有明显的提高。

另一项以我校参加学科竞赛的高中生为对象的《课外活动策略对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影响的心理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所有学生对教师在活动中采用的五种辅导策略持肯定态度。其中,策略A为因材施教分层辅导(98%),策略B为创设情境问题引导(82%),策略C为激趣(88%),策略D为爱心感化(73%),策略E为小组合作(99%)。

(2)在“辅导老师所采取的辅导策略对参赛的作用”一栏中,50%的学生认为“很大”,45%的学生认为“较大”,5%的学生选择“不大”或“不清楚”。

(3)在“基于创新知识大赛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调查中,60%的学生认为对其“促进很大”,25%的学生认为对其“影响很小”,10%的学生认为对其“无任何影响”,5%的学生认为“不清楚”。(www.daowen.com)

(二)主要观点

1.社团活动能有效地从动机与兴趣方面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积极心理的形成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积极投身于某种事物或行为的内在心理驱动力。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丝毫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学生高效率学习的积极心理的课外培育中,老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生活教育。它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促进青年服务社会,使其获得道德艺术发展,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追求快乐的人生观等。社团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无缝衔接。同时,社团活动是公民教育的最好实践,学生能从中体验自由的含义和限度,了解权与责的关系,熟悉辩论技巧、组织竞选班子与争取选票策略等。社团活动的以上种种特点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高效率学习动机与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习室活动、学生会活动、运动会、志愿服务活动等基础上,我校从2015年开始以选修课的形式,针对高一、高二开设了三十余种社团活动课,大致分为三类:学术类、艺术运动类和社会生活类。例如,依附学校的音乐文化建设,搞好课外音乐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保持对音乐的浓郁兴趣,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将会有效促进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

2.班主任能有效地从意志和性格方面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积极心理形成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即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中学阶段各班级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都与班主任工作有紧密的联系。长期以来,我校践行的由各班班主任组织的每周一班会主题课,不拘形式、全面系统地对整个班级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品格教育,逐步形成班级整体的意志和性格,形成各班自己的班级文化。

学校近三年来积极践行校改、班改和课改。其中,班改中学习合作小组的建设尤为突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该方面成绩差的学生。与此同时,学生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的同时,也逐渐形成小组自己的意志和性格。学习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自我监督与相互监督,促进其自我强化。学习合作小组变“个人学”为“大家学”,促进个人高效率学习中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策略的改善。

3.学科竞赛活动能有效地从非智力因素各方面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积极心理的形成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大致可分为学术和兴趣两个大类。学术类的主要包括与名校自主招生政策有关的全国性比赛,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联赛、全国语文作文大赛、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中美友城青少年英语辩论赛、全国奥林匹克英语作文大赛等。兴趣类的主要有诗歌朗诵比赛、戏剧大赛、英语动画配音大赛、英文书法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学生绘画作品大赛等。

参加学术类学科竞赛活动、经过层层选拔获奖的学生,往往会在大学自主招生中受到特别青睐。之所以受到认可,是因为其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智力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隐藏的非智力因素。竞赛学习的过程一般以自学为主,以老师引导为辅助,学生们开展相互讨论。教师的辅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学生们怎么高效率自学,如非智力因素中个人学习习惯的培养:①竞赛学生的习惯里要有整理思路。整理学过的东西、用过的资料,要装订,方便以后查询。②讨论问题的习惯。讨论问题在竞赛学生中非常必需和普遍。学生各自理解后,再相互讨论,会的人再给不会的讲解。这也印证了最早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即学习效果最好的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记住75%的内容)以及“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以兴趣类竞赛为依托,教师可以从动机、兴趣和情感上激发学生,从而为学生的高效率学习提供动力。如复习阶段,反复的模拟考试和讲解试题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此时举办学科基础知识竞赛,让每个小组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编写竞赛试题,再让其他小组做,他们则担任裁判员。以竞赛促复习,让学习趣味化,从而形成高效率学习的积极心理。竞赛活动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其实也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中坚韧意志力的磨砺,竞赛活动结果内化的挫败感或成就感,都可以转化为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