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体经验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体经验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学习过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斯拉文所说:“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倾向于把学习作为个体原有经验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加工过程。建构主义最早的奠基人当属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的转递或转移,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主动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体经验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学习过程

20世纪80年代,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挑战,传统学习和学习理论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要求,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思潮遭到诘难的时候,建构主义应运而生。正如斯拉文(1994)所说:“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倾向于把学习作为个体原有经验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加工过程。建构主义最早的奠基人当属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通过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认为儿童知识的习得是通过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环境的认知,从而改变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他还提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来解释儿童的认知发展。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情境时,个体发展就会失去平衡。为了维护这种平衡状态,个体会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来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个体也正是在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变化中实现其认知发展的。

维特罗克为了更好地说明学习的内部建构过程,提出了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他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学习者对该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输入、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信息,并建构对信息的解释,以达到理解信息的目的,因而,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实现新知识的生成和意义。(www.daowen.com)

此外,受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关注社会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且更加重视社会文化机制和问题情境在学习和知识建构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知识的习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问题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主动建构而获得的。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的转递或转移,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主动建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既受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知识水平、建构的主动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诸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问题情境、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在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动建构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