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该学派强调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人的研究和了解必须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尊重人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了解人的需求、欲望、感情、价值观等内在心理状态。在学习理论方面,人本主义强调要尊重人性发展的实际需求,研究与人类及自我实现相关的一切问题,并根据经验原则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要有康布斯、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康布斯用知觉、信念、行为这三者的关系来解释学习行为。他认为同一客观存在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用的意义,由于人们都是从自己的观念和角度去觉知其所处的世界,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实也会产不同的知觉意义。知觉是构成信念的基础,信念是行为的基础,不同的知觉产生不同的信念,不同的信念产生不同的行为。因此,对学习行为的改变不仅要从行为表现上加以矫正,更重要的是要从知觉和信念着手,只有产生了不同的信念,才能产生不同的行为。
马斯洛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军人物之一,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创建了系统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在学习领域,马斯洛把学习分为外在学习和内在学习。他认为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单纯的依赖强化和条件刺激的被动的、机械的学习,属于外在学习。通过外在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对个别刺激做出的零碎的反应,而缺乏对所学知识的个人理解。因此,马斯洛极力批评外在学习,而倡导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学生的内在驱动,充分发挥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www.daowen.com)
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把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学生皆有向上的潜能,关键是要给他们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展。据此,他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和自由学习原则,并在其所撰写的《自由学习》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论述。其要点如下:①人皆有学习潜力;②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才会产生学习;③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④自动自发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⑤学生自评学习结果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和创造力;⑥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