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Bruner(1956)首先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以来,学习策略的习得与使用就一直是教育心理学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仍是众说纷纭。R.E.Mayer,Dansereau等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和步骤。Dduffy,Pintrich等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S.J.Derry则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在学习策略的概念方面,国内研究者如史耀芳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或技巧。蒯超英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它表现为学习方法和学习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刘电芝则将其看作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的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谭顶良则将学习策略的含义界定为学习者为有效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国外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的结构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代表性观点有三种。
多因素结构。如J.Nisbet,Shucksmith(1986)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提出,学习策略包括提问、计划、调控、审核、矫正、自检六个因素;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四个方面。
二因素结构。如D.Dansereau(1985)提出学习策略由相互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一种是基本策略,一种是辅助性策略。(www.daowen.com)
三因素结构。如Mckeachie等人(1990)提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另外,Pintrich等人(1987,1991,1993)编制的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中,将策略部分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Pokey和Blumenfeld(1990)在学习策略的测量研究中,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努力策略。国内研究者刘志华和郭占基(1993)将学习策略归为九种通用性学习策略。秦行音(1994)设计的学习策略量表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社会策略四个维度。何进军、刘华山(1996)认为,认知策略包括注意集中、组织、理解加工、阐述、自我、目标想象和意象联系七个策略。周国韬等(1997)将学习策略划分为计划性策略、努力策略和认知策略。张履祥、钱含芬(2000)把学习策略概括为课堂学习策略、巩固记忆策略、解题思维策略、创造学习策略和总结考试策略五种。张向葵(2006)将学习策略归结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因素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