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元认知: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

元认知: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董奇认为元认知实质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综上所述,元认知是指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负责对个体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协调,其中包括了个体认知过程的意识、监控和掌握自己的认知过程。(二)元认知的相关理论根据对元认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智力模型。可见,在思维结构的各要素中,监控系统起着整体控制、协调的作用。因此,有效利用学生的元认知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一)元认知的定义

弗莱韦尔(1976)认为,“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知识和意识”,“元认知核心意义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并认为元认知技能在多种认知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刘范(1984)认为元认知在实质上与我国心理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讨论的意识的自觉性、能动性相近,指的就是人能认识自己的认知活动,人能自己指导自己的认知活动。董奇认为元认知实质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综上所述,元认知是指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负责对个体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协调,其中包括了个体认知过程的意识、监控和掌握自己的认知过程。

(二)元认知的相关理论

根据对元认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智力模型。其中,斯腾伯格(1985)提出的智力三维理论及戴斯、奈格莱瑞(1990)提出的PASS智力理论模型较具代表性。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维理论由三个亚理论组成,即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和智力情境亚理论。成分亚理论是智力三维理论的核心内容,它阐述了智力活动的内部结构和心理过程: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由三个层次的成分构成,它们是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智力活动的高级管理成分,它的功能是计划、评价和监控。该理论从人的内部世界、外部世界及经验与智力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智力的结构,并集中强调了元成分在智力结构中的核心作用。

PASS理论提出了人类智能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智力理论模型——“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该理论认为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唤醒系统、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是整个认知功能系统的核心,负责认知过程的计划性工作,在智能活动中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策略,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它对注意—唤醒系统和编码加工系统起监控和调节作用。PASS模型中的计划系统与斯腾伯格智力成分亚理论中的元成分极为接近。两个理论对人的行为和认知过程中的计划—监控—调节—评价系统的高级功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这一点上讲,通过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来开发智力,有充分的理论依据。(www.daowen.com)

董奇认为,“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他在进一步分析思维活动的结构后指出,人的思维结构包括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等五大系统。其中,监控系统处于支配地位,对其他四个系统起着控制、协调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定向、控制、检查、调节等几个方面。无论是目标的确定与修改、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操作加工策略的采用与改变、产品结果的检查与信息反馈,都需要监控系统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做出决策,发出协调与行动指令。可见,在思维结构的各要素中,监控系统(即元认知)起着整体控制、协调的作用。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也集中反映了一个人思维、智力水平的高低。

(三)元认知的相关研究方法

元认知的相关研究方法主要有口语报告法、问卷法、评价法、问题情境法、认知活动操作法。张庆林(1997)认为幼儿元认知分析方法有自然言语分析法、言语交流实验法、干预训练法、认知分析比较法

(四)元认知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上,它是指学生对自己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做出的积极自觉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研究表明,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面,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有效利用学生的元认知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