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从1962年卡森发表《寂静的春天》,到1970年4月22日世界第一个“地球日”的创立,再到1990年代,美国公民与企业环保意识的高度觉醒,美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已然完成了一个由觉醒意识的初步萌生,到具体行动的示威,至最后内化于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深处的过程。起初,在非政府组织的层面上,对“绿色责任”的推动主要表现为环境保护运动的进行。在美国,环境保护运动往往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起,并得到企业本身的大力支持继而得到具体落实。如今,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环保运动高度发达的国家。
环保事业的成绩与典型案例与长久发展的历史相匹配,已成为美国环保历史上的一种标志与鼓舞后人的基石。
“绿色供应链”是美国企业承担“绿色责任”的典型案例之一。“绿色供应链”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作研究协会于1996年提出,作为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绿色供应链是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综合考虑其环境影响以及资源效率的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的提出,力求在包括原始资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到最后报废处理等在内的整个企业生产活动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并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所以,“绿色供应链的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认为绿色问题涉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36]美国环保局(US-EPA)在促进绿色供应链方面所做的显著工作,包括确认并支持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美国环保局认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标兵企业应该是:不仅要制定本企业所在供应链的环境标准,而且应该有意识地与其他供应链合作,从而建立行业性绿色供应链。”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例,早在1989年,通用汽车公司就已开始实施供应商的培训计划。至1996年,通用汽车公司进一步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范畴纳入了供应商的培训计划,在对彼时遍布全球的140多个供应商进行培训后,通用汽车公司于1998年邀请8个供应商组成了环境咨询小组。环境咨询小组的建立使通用汽车公司与其供应商之间有了新的合作途径与依赖路径。在将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等要素纳入合作范畴后,通过汽车公司甚至与环境咨询小组拟定了供应链的环境声明,并明确提出了在有关维护环境、资源等方面行动的期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全球范围内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有赖于其广泛的产业链背景,而这一供应链的形成又必将反作用于其庞大的产业链,因此,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等难题在“供应链”的作用下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分散,并最终获得良性循环的效果。
能源消耗模式的转变在根本层面上缓解了企业生产过程对自然能源的过度掠夺与浪费。遍布全球的各个英特尔芯片生产工厂不断消耗着大量的能源,然而,在美国,英特尔公司对能源的消耗较之境外工厂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2011年,在英特尔公司将要消耗的能源中,“85%以上会来自诸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从而使其成为购买绿色能源规模最大的美国公司”。[37]实际上,早在十余年前,为鼓励企业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美国环保署创立了一项名为“绿色能源合作伙伴(Green Power Partnership)”的计划,旨在鼓励各类企业购买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与生物能在内的绿色能源。英特尔公司对绿色能源的消耗正是在这一计划中落实企业“绿色责任”的主要表现。美国环保署绿色能源伙伴关系项目的总监布莱斯·科里森曾表示,即使在2010年的经济下滑时期,英特尔公司对绿色能源的使用依旧实现了从14亿瓦到25亿瓦的跨越。可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企业“绿色责任”指标,同时,作为改变企业生产模式转变的有效借力,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www.daowen.com)
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的《难以忽视的真相》探讨了全球变暖现象,该纪录片的产生是一定社会问题累积成疾在文化层面的映射。环保公司的成立是对这一文化映射的现实回应,同时,成为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等问题的另一项重要举措。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Plano清洁科技公司于2013年完成了一轮价值高达400万美元的融资,用以扩展在线服务平台,该平台支持消费者与其他公司选择适合自己能源计划的产品;又如从整个美国范围内的环保公司来看,市值居于前十的环保公司几乎涵盖了包括水资源、固体废弃物、环境监测仪器等在内的诸多子行业公司。
在2009年9月28日发行的《新闻周刊》中,摘编文章列出了来自全美500家最大企业的环保表现排名榜中的前20名企业。企业在承担“绿色责任”上的行为由来已久,甚至形成了完善的排名系统以对企业环保表现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估。这是美国企业践行“绿色责任”的另一个标志性行为。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在赤道几内亚建设油田时,斥资15亿美元为其建设天然气工厂,在此后油田的运作中,仅在2004—2008年的数年间,便减少了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随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损害从一种外在性的存在,转变为与企业自身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融的危机,对资源开发的控制与对环境的保护就成了企业不可回避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