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以资源有限性为出发点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以资源有限性为出发点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资源危机出现的问题能够在极为严重的层面上影响企业生产。资源的储备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类现实的社会生产,资源一旦呈现出十分有限的趋势甚至匮乏的状况,现实的社会生产也将面临严重的生产困境。然而,资源有限性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人类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所受到的限制亦在不断深化。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以资源有限性为出发点

1.资源有限性的现实状况

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已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突出。自然资源本身的有限性在人类无限制、大规模的开采等频繁的生产活动中,已呈现出短缺甚至枯竭之势。有调查显示,1990年代初期,全世界资源消耗量为100亿吨标准煤,短短10年,至2000年,标准煤消耗量已翻一番;森林资源同样呈现出锐减的态势。地球上的森林资源由起初的76亿公顷至20世纪初锐减到55亿公顷,至1976年仅剩28亿公顷。随着人口的增长,森林资源用以满足同样不断增长的耕地、牧场等需要,同时,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与建筑建设亦对木材有了愈来愈多的需求,不断增长的需求直接导致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在消失。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自农业社会建立开始便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是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28]美国学者卡特认为,人类文明真正衰落的深层原因正在于“一个民族耗尽了自己的资源”。[29]

工业文明建立以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更是呈现出急骤的扩大之势。工业文明将“功利主义”与“效益最大化”作为发展生产的指南,却忽略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过程中的不受约束以及挥霍,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破坏。虽然人类已经意识到自然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威胁,并开始对工业生产、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进行反思,但行动的落实仍旧呈现出滞后与缓慢的状况,自然资源的保护与能源危机的缓解仍不容乐观。

2.资源有限性与企业生产转向

对于资源有限性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存储量都是有限的,自然作为一个完整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生产自然资源的速度与能力都遵循着一定的法则。自然资源危机出现的问题能够在极为严重的层面上影响企业生产。企业生产以消耗资源、能源为基础,资源的短缺很可能意味着企业因此失去了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无节制开采以及过量消耗本身也加快了资源有限性危机的出现。

然而,问题的两面性在于:资源有限性的事实以及当下所面临的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影响了企业生产,亦对企业生产本身有着极为重要的警示作用。资源短缺对于企业生产来说,要么能够在短期内找到某种或某些可以替代以往生产所需的资源的另一种资源,要么实现企业生产对资源加以利用的量上的减少。显然,前者对于当下对资源的利用水平来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压力与限制,企业只能通过后者缓解生产中的资源、能源危机。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利用的减少很可能意味着产量的减少,对于通过生产以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效益的企业而言似乎是不愿面对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在对已有能源的利用上加以改进。以往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方式普遍呈现出粗犷的状态,亦即是说,在一定量的能源、资源基础上,企业出于资金投入、人员雇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并没有在最大程度上对其加以利用,很多能源、资源在尚未失去使用价值的情况下就被快速排放到了自然界中,对于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而言,“回归自然”并非意味着重新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存在,而是无一例外地“堕落”为了废弃物甚至污染物。在当今能源有限性日益加重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在生产活动中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方式加以改变,增加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排放,将每一项能源、资源都在最大程度上加以利用。

总之,危机的产生是挑战,也是动力。资源有限性一方面给了企业生产以压力,企业无法像以往一样没有节制地对自然资源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却推动着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3.以资源有限性为出发点的企业生产

企业生产对于人类经济与文明的发展而言,其深层意义在于能够通过人为活动,自觉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以“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为基础的一种生态关系。现实生产活动需要通过人类自身的劳动来运用资源,对自然资源的运用与调整在很多情况下被置于企业生产下,企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最终所要实现的是使自然资源适用于人类的过程而非单向性地掠夺。(www.daowen.com)

自然资源作为自然生态因素之一,是人类进行现实的社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物质基础作为支撑,人类社会也就无所谓“现实的社会生产”,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生产之间的重要联系可见一斑。资源的储备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类现实的社会生产,资源一旦呈现出十分有限的趋势甚至匮乏的状况,现实的社会生产也将面临严重的生产困境。

然而,资源有限性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人类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所受到的限制亦在不断深化。这对于企业生产本身而言亦是不可忽视的压力,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问题,企业若要实现长远而稳定的生产活动,必然需要通过调节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量以及利用方式缓解资源危机。企业只有在生产行为中不断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与节约自然资源的紧迫性,才能够适时调整生产方式,及时研发节能产品,减少对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浪费。

具体而言,以资源有限性作为对企业生产行为的警示,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能够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以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自身生产活动中应当担负的责任,树立环境与生态保护意识,加强企业责任意识建设,使得对资源的节约型使用细化到每位企业劳动者手中;另一方面,企业应当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及技术,在技术层面上客观地减少在自然资源利用中的浪费行为,加快生产结构调整与优化;此外,面对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困境,企业应当彼此建立合作与共同承担意识,避免在问题面前的相互推诿、共同漠视,应当通过企业间的彼此联合在缓解自然资源危机的问题上达到局部之和大于总体的效果。

4.以“真正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真正合理的经济社会形式应当具备怎样的发展前提与基础,是我们在窥探以往经济学出发点假设的错误之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源有限性得到重视不仅是对资源的“救赎”,也是对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救赎”。作为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自然存在物,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的能源与物质基础帮助人们建立了一个“丰裕”的世界。然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一方面,对资源的滥用将导致资源本身的匮乏与人类社会发展物质动力的缺失。人类社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在巨大的资源利益面前,人类将贪欲释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机器生产与工厂流水线的出现,是人类占有自然资源所具有的勃勃雄心的具体表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局面的出现不仅没有能够真正释放人类的自主行为能力,相反,人类本身开始日益作为大机器下与流水线上的“零件”而进行无情感的生产。在此意义上,资源的匮乏同样意味着人类社会生产资源的枯竭,从而导致物质社会的贫乏,人类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与动力,这也意味着人类最终由“无面孔的个人”进一步沦落为“失业者”。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最合理的经济社会形态应当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征的实践经济形态与自主经济形态,在这一经济形态中,人们终将克服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下人的片面、单向度的发展,也就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在产生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的经济形态[30],马克思与恩格斯所预测的这种经济社会形态即人能够获得“真正自由的劳动”、“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31],符合生态文明精神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形成与自然资源之间所呈现出的联系在于,自主的经济发展形态将有助于实现人的真正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人将作为真正的“自由人”投入社会历史中,这一时期,人类与自然将处于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企业的行为将是决定这一状态的关键因素。

在此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绿色责任才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