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学的误导:绿色责任与环境伦理解析

经济学的误导:绿色责任与环境伦理解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中,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学形态则主要强调第三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企业生产在经济学出发点假设的指导下订立自身发展的具体模式与发展目标,出发点假设的错误进一步导致企业生产方式、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果的错误。

经济学的误导:绿色责任与环境伦理解析

1.以经济学为出发点的假设

经济学在哲学范畴内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形态”,在马克思的意义上,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关系为骨骼的整个社会形态”[23],反映了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经济形态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即:以手工业生产力为基本特征与基础的经济社会形态;与大机器生产时代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形态;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形态。三种不同形态的经济社会特征,都有与各自相应的社会假设与社会目的,不同的假设与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并进而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式与社会发展方向。第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确立产生了以自然经济形态为基础的经济基础;第二种经济社会形态则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了商品时代的到来;第三种经济社会形态则对应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将步入以实践经济与自主经济为形态的经济基础。

经济学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假设前提与条件。所谓经济学的假设,是指经济学赖以建立的逻辑起点。包括两种前提,一种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的基本假设,另一类是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假设。第一类假设提供经济学观察现实的独立的理论视角,第二类假设提供经济学分析、解释现实的参照坐标。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中,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学形态则主要强调第三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即经济人作为经济活动中具有理性能力的个体,其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标,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每个经济人都希望能够以最少的付出换得最大的收益,这种经济利益的获得过程往往同时表现出“不择手段”的特征:数理分析的偏执。“经济人”假设:每个经济人都精于数学运算,并以各种数学模型数理逻辑使得经济学成为少数精英所垄断的工具:经济学规则的绝对权威。西方经济的发展依赖这一假设,将私有制作为最基本的经济运行基础并将其无限放大,以“看不见的手”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万能手段。

经济学的假设在最为基本的层面上为经济运行的具体方式以及发展方向提供了预设,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提出的经济学假设作为经济活动中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与价值导向,无疑将引导人们经营一种以个人利益的满足以及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运行模式。其在满足个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因为获得利益的诸多不合理手段与单纯以个人利益为行为目标的行动目的而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2.经济学出发点假设的局限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式被马克思指为第二种形态下的经济社会形式。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目标已然向我们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假设以劳动者的片面、单向度甚至畸形发展为代价,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那样:“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24]经济发展的逻辑倒退为商品与技术的逻辑,个人在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角色由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退化为商品生产线上的机器甚至只是零件,高度机械化的流水作业取代了人的思考自主行为能力,人在这种情形下实际上遭受着身体与灵魂的双重摧残。(www.daowen.com)

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不仅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与自主人格的淡化,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危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仅存在着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导致了生态经济关系的对抗性矛盾。

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下,经济运行以单纯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具体表现在对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双重层面上。自然界成为人类经济运作所剥削的对象,资本家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运用一切手段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征服与盘剥。资本家盲目而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带来了自然环境的重大破坏与自然资源的枯竭,资本运作的内在驱使导致“生产上利用的自然物质,如土地、海洋、矿山、森林等等,不是资本的价值要素。只要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紧张程度,不增加预付货币资本,就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加强对这种自然物质的利用。”[25]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极易导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疏远甚至背离,资本家所关心的只是他们进行生产活动所能够达到的效益,而不在于以耗费了多少自然资源作为代价。这种只顾经济利益,不顾自然平衡;只追求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利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导致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3.经济学出发点假设与企业生产目标

经济学出发点的假设与经济运行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企业作为经济运动的主体必然同样与其建立起联系。企业生产在经济学出发点假设的指导下订立自身发展的具体模式与发展目标,出发点假设的错误进一步导致企业生产方式、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果的错误。马克思指出:“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26]

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式下,经济学出发点的假设对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的异化并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受到资本增值的内在驱动,企业生产首先以无限扩大的生产目标作为企业自身运作的动力机制所在,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滥采滥用,且随着企业生产活动的深入,这种滥采滥用的生产方式不但没有能够得到限制,相反,加剧了对资源的利用与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对森林的养护和生产,简直不起作用”。此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加以掠夺外,还存在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后期治理投资而将生产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从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城市把一切水都变成了臭气冲天的污水[27],直指工业生产在后期废弃物的排放上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导致对自然环境本身的破坏,由于人类生存本身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气最终还是流入人类生活环境本身,城市环境同样会由于企业工业生产所排放出的大量污染物而受到严重破坏,在此情况下,受到影响的将不再只有自然本身,而更在于进行工业生产的工人以及城乡的居住者。

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式下,经济学出发点的假设所建立起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性假设如多米诺骨牌一般,最终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本身的恶化,甚至造成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