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性质的界定从不同学科的知识谱系出发有着不同的标准。其中,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个通过投入产出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专业化生产组织……是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专业化生产者。”[1]对企业的本质的定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整个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2]。
然而,除了作为以利润动机为基础而运行的经济组织外,企业在自身盈利以及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这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甚至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伦理的产生首先源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危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公司的诸多“丑闻”被相继曝光,企业伦理学伴随着这些问题应运而生。此后,在多个国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这也继而成为企业绿色责任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不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企业在作为一个经济性实体的同时,还是一个伦理性实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伦理与企业经济活动彼此联系,并通过相互运动渗透于企业的经济关系、经济目标中。
首先,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关系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内部关系主要包括与股东、企业员工以及员工家属之间所形成的关系,而外部关系从狭义上来说是企业与政府、其他企业以及消费者等所形成的关系,在广义范畴内,它同时包含了企业与区域性的微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全球性的宏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增收,同样需要注重协调经济运行背后企业道德、企业伦理的建立。如果说企业的运营在经济范畴内是以契约的关系表现出来的,那么,这种契约同样具有双重性:经济价值交换与伦理行为的履行。经济活动中的契约本身包含着伦理的内涵,在企业活动中亦是如此。如恩格斯所说:“人们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的。为了使契约关系得以成立、维系,使经济活动得以顺利展开,诚实信用原则便被奉为契约伦理的核心道德原则。”[3]因此,不论对于企业内部经济关系还是外部经济关系来说,伦理基础都将是企业运行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www.daowen.com)
其次,在企业经济目标的层面上,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追究的直接与最终目标都将是经济利润的实现。然而,也正是以经济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企业,往往在企业运营中将经济利润以外的内容忽略,造成经济行为的失当甚至危害他人或自然的利益,这是企业行为失范的表现,也是企业伦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必要内容被提出的现实前提。如果企业只讲自身的经济责任(经济效益的获得)而忽视了自身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只讲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只讲眼前的发展目标而忽视长远的利益;只讲企业生产中的成本消耗而忽视自然资源的代价……而企业经济发展的失当具体表现在诚信意识的缺失,在工人劳动报酬上的压榨,交易的双边损害,损害第三方的“外部性问题”(如工厂废气、废水的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都是以经济效益作为一位目标的企业运行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问题的产生总是带来对于问题的相关思考,以帮助人类自身渡过这一难关。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企业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引发了关于企业伦理学研究的热潮,包括美国等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单纯地以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可能导致的严重问题,并对传统企业的运行历史给予了否定。自此,除企业所能创收的经济效益外,对企业经济运行本身加以伦理的调节成为企业发展中另一个重要问题。企业伦理学的形成要求企业的任何行为在具有经济价值时,同样需要具备伦理价值。以伦理道德来规范企业运行过程中失当行为的产生,需要将伦理道德规范细化并落实到对企业行为的限制、制止与规范中:反对企业生产中损人利己的不当行为;反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第三方造成的损害等。
企业伦理规范不仅是对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当行为的限制与纠正,就企业本身而言,其同样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内涵得到丰富与深化的表现。此外,企业在为社会与大众提供产品的同时,相应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规范的落实,将更有助于企业自身与社会及大众之间形成稳定的关系链,从长远来看,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在自然环境的问题上所作出的调整与改善,将更有助于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生产资料与后续动力。因此,企业伦理的产生与落实在最为根本的层面上来说,与企业运行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应当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正是企业经济活动与伦理规范的相互作用,才促进了企业更为长久而稳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