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引领消费模式更新

生态文明引领消费模式更新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随着生产模式与生产结构的改变,消费模式亦随之发生了改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消费模式由工业文明下的“线性消费”模式转向了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消费的可持续大致表现在“绿色消费”“生态消费”“循环消费”“健康消费”与“适度消费”等方面。绿色消费是迄今为止人类消费方式的最高形态。此外,“生态消费”是实现循环消费的重要基础。同时,健康消费同样包含要求消费者掌握合理、协调的消费方式。

生态文明引领消费模式更新

除了政府层面对企业生产所作出的结构性调整与企业生产的内部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层面,便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消费。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之一在马克思看来是社会再生产的出发点与归宿。可以说,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而消费又反过来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起到影响与拉动作用,生产与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随着生产模式与生产结构的改变,消费模式亦随之发生了改变。

当下对于消费社会的研究,基本以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为基础,这几乎成为了一种趋向甚至范式。当今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巨大转型,对消费社会的理解亦应当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语境,被加入新的内容与理解。就我国而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以说,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我国在现阶段应当倡导的消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消费模式由工业文明下的“线性消费”模式转向了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消费的可持续大致表现在“绿色消费”“生态消费”“循环消费”“健康消费”与“适度消费”等方面。

绿色消费是迄今为止人类消费方式的最高形态。所谓“绿色消费”,第一,其最直接的含义是在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引导消费者消费那些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第二,在消费过程中不仅应当注重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同时应当对产品使用后的垃圾处理予以关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第三,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是实现绿色消费的根本所在,绿色消费模式将引导消费者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崇尚自然、健康的消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消费与过度消费;第四,以产品的重复利用与分类回收作为在消费过程的最后环节所遵循的原则。绿色消费提倡一种更为健全的生活方式,将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融入消费活动中,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表现。有人把绿色消费概括为3R与3E:即“Reduc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如一次性的餐具和毫无益处的色素、添加物等;Reuse,修旧利废;Recycle,提倡使用玻璃、纸、铝等再生原料的产品;Economic,讲究经济实惠如少用能源、少用包装,加工比较简单的产品;Ecological,讲究生态效益,如使用较少污染、很少破坏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企业和产品;Equitable,符合平等、人性的原则,如选择不严重剥削劳工,不进行非道德的推销,不经营非人道的动物实现的产品和企业。”[23]

从生态维度探讨消费,其具体表现之一便是“低碳消费”,在行动落实方面,“低碳消费”较之“绿色消费”更为彻底。在二氧化碳排放过量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低碳消费”已然不仅作为一种消费模式,而且作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存在。“低碳”概念首先关注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与人们在经济市场中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不同的是,对能源资源的消费同样作为人们普遍进行的消费内容而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命活动都将多多少少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除工业生产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亦在不断地消耗着自然界的煤炭石油、水能、木材等能源与资源。低碳消费的直接目的便是引导人们减少对这些将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能源与资源的使用,而代之以新的清洁能源。低碳消费向人们所倡导的,是从每个个人做起,要求每个人在消耗能源、资源时都能够做到低消耗、低排放,以减少地球的负担。在全球气候所面临的严重形势面前,实现低碳消费与低碳生活已经成为每个人在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时不可逃脱的责任与义务所在。在我国,低碳消费的观念在消费者群中的普及程度尚不是很高,当以“低碳”为内容对消费者进行调查问卷时,在接受问卷调查的网友中,“有57.14%的人表示听说过,只不过不是具体地特别了解,而14.29%的网友也表示,对‘低碳’这个词及其意义都非常了解,平时非常关注并以此律己……”[24]对“低碳”本身了解的缺乏使得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而“低碳”的实现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加入与执行,这将是一条漫长却不可回避的路。

此外,“生态消费”是实现循环消费的重要基础。“循环消费”以消费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对环境所造成污染的最少化为核心,循环消费的过程往往体现为在对消费品进行消费后,通过对废弃物的处理与再利用,实现消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在消费时,都秉持这样一种观念: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周期,在每个消费层次结束时考虑是否对他人还有实用价值,直到这件消费品对任何人都没有价值和其他用途时,才将其作为垃圾进行回收处理,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循环消费在推动消费资源高利用率的同时,有利于推动良好社会环境的建立。政府能够通过制定相关条例与制度为循环消费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循环消费及循环消费结构的建立,将有效地减少产品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中的消费剩余,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与废弃物的排放。同时,循环消费过程中对产品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动了二手交易市场的建立,这不仅使得产品得到了最后一分价值的体现,同时推动了经济的合理增长。而就“循环”本身而言,生态消费所倡导的消费观为循环消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消费过程除了满足消费者的个人欲望,同样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义务。循环消费在减少对消费资源浪费的同时,降低了消费过程的废弃物排放,实际上是对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保护。

“健康消费”的具体内涵首先在于确保消费者所消费的产品对人体健康无害。消费活动在不同层面上对人类生命与活动的满足在于维持人们的生存、消耗生活所需物质以及享受服务等。构建健康消费模式的直接目的在于保证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同时,健康消费同样包含要求消费者掌握合理、协调的消费方式。消费活动的合理,首先体现在消费的结构上。在长期传统工业文明的指导下,人们已然形成了以物质消费为主体、为满足自身欲望而无限制消费的方式,在新的生态文明下,消费模式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在除了纯粹的物质消费外,人们将部分消费投入了精神文化的消费。实际上,精神文化的消费不仅能提升个人素养与文化涵养,亦能够通过精神与观念的塑造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也呈现出了增长之势,这在最为直接的意义上能够引导消费者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认知能力,树立更为合理的消费观。

其次,协调的消费模式要求人们遵循“适度消费”。所谓“适度消费”,其直接含义即指在消费活动中要保持一定的限度,这一“限度”的具体含义是多重的:

(一)消费者应当在自身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消费,这是适度消费的最直接含义。由于消费活动的目的在于对消费者各自需求的满足,如果消费已经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消费本身便已经成为阻碍人们正常的、舒适的生活的存在,这违背了人们进行消费活动的初衷。

(二)适度消费是消费者具备理性思考与选择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消费是满足生存与生活所需的行为,而非对消费者一切欲望的满足,在消费过程中,应当杜绝为满足个人的种种欲望而做出的过度的消费行为。

(三)作为消费主体的个人应当始终将消费目的置于自身,而非出于任何攀比、炫耀等目的,这亦是合理消费的具体要求。只有认准对象消费本身并出于合理的目的与需求,才能够真正通过消费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与品味,同时带动经济合理发展。

【注释】

[1]余谋昌:《生态文明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2][美]大卫·雷·格里芬著,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80—81页。

[3][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4]曹孟勤:《人向自然的生成》,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3页。

[5]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

[6]姚燕、李东方:《生态文明:从理论到行动》,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31页。

[7]曹孟勤:《人向自然的生成》,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32页。(www.daowen.com)

[8]余谋昌:《生态文明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9]余谋昌:《生态文明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10]余谋昌:《生态文明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31页。

[11]余谋昌:《生态文明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31页。

[12]刘思华、黄国勤:《生态经济与绿色崛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5页。

[13]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http://www.cusdn.org.cn/news_detail.php?id=219332。

[14]姚燕、李东方:《生态文明:从理论到行动》,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页。

[15]余谋昌:《生态文明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16]曹孟勤、卢风:《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7页。

[17]曹孟勤、卢风:《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2页。

[18]曹孟勤、卢风:《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7页。

[19]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09〕36号)。

[20]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

[21]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

[22]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4—104页。

[23]《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引自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9301/16475080.html。

[24]《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引自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9301/16475080.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