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生产方式:从生态文明到可持续发展

企业生产方式:从生态文明到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态文明下企业生产所追求的社会目标之一,在于实现生产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企业生产所遵循的生产方式同样具有显著的“循环性”与“可持续性”。企业生产过程从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开始,生态文明所提倡的“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理念,将引导企业对资源的开采由传统的肆意、无节制开采转变为有“门槛”的开采与利用。对于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而言,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改善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的重要途径。

企业生产方式:从生态文明到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文明下企业生产所追求的社会目标之一,在于实现生产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企业生产所遵循的生产方式同样具有显著的“循环性”与“可持续性”。企业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生产过程中所确立的社会目标的影响,社会目标的确立给予企业生产以导向作用,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企业生产在“可持续性”的社会目标的前提下,与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将以往由原料—生产—废弃物的生产流程转变为原料—生产—产品+原料的生产方式。

在传统工业文明下,企业生产的最大弊端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的两端:生产资源的获得与生产废弃物的后期处理,由于对资源的开采呈现出无限制、方式粗犷的特点,生产过程中造成了诸多资源的浪费。在生产的后期处理中,由于技术与资金限制,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与人力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而形成这一困局的原因不仅在于企业自身对循环经济的认知与践行能力不够,还受到政策与社会总体格局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没有强制的规定与责任追究制度,大多数企业对生产中产生资源浪费与资源处理不当的问题不以为意。

与此不同的是,生态文明首先倡导对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并通过完善相关机制与制度建设提高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加以利用的合理性与高效。我国所提出的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内容,就包括“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20]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无疑能够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对于企业生产而言,亦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当下,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环境保护问题愈加成为工业与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环境基础设施的滞后以及治理的不完善等问题,对生产、生活中所排放出的废弃物的治理甚至赶不上其产生的速度。有数据显示,全国661个设市城市中,大约有一半的城市并没有设立生活垃圾处理场。排放与治理的双重瓶颈给当下我国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将对环境治理的目光放入“倒逼机制”中审视,便会发现,解决该问题更为合理的途径应当在能源资源使用的开端,亦可以说是企业生产的“前端治理”。企业生产过程从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开始,生态文明所提倡的“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理念,将引导企业对资源的开采由传统的肆意、无节制开采转变为有“门槛”的开采与利用。而资源开采作为企业生产的前提与基础,其所发生的改变将影响生产的整个过程。目前,就我国而言,发展绿色经济已被纳入我国发展战略,而绿色经济的一大特性便在于清洁能源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企业应当通过研发克服传统产业在能源利用上的弊端,研发能源资源的清洁化技术,推动企业生产向着清洁、创新及资源有效利用、低碳技术的方向转型。清洁能源的使用一方面能够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清洁能源使用将促使企业加快技术与设备革新的步伐,对于环境的保护与企业自身发展而言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企业清洁能源的使用尚未形成稳定的格局,长期传统工业生产的背景使得清洁能源的使用与替换尚不能够很快地被企业所接受,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资源使用的规范与限制,引导并促使企业生产向着清洁能源的方向实施。

对于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而言,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改善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的重要途径。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生产力布局的调整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出环境、人口、经济等因素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同时因地制宜培育地域型优势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以往企业生产的总体格局,对于产业布局不当、环境容量超载区的产业等实行严格的调整与退出机制,建立区域内部合理的经济布局。此外,对于企业生产本身而言,生产结构的调整同样是改善企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措施。企业应当积极进行产业升级,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同时,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国家质检、价格、财税等政策的实施;并自行淘汰生产过程中落后的技术与设备,通过技术的革新与设备更换积极推动清洁生产的落实。(www.daowen.com)

在企业生产活动的末端治理上,一方面,政府将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整个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并通过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标准,以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实施总量削减的政策时,政府将进一步通过环境责任问责制的完善严格环境管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后期处理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并没有相应的强制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企业生产所造成的排放与污染进行问责,因此,对企业生产的后期处理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是监督企业加快生产后期治理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既定的减排任务和目标,实行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21]只有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后期处理进行强制、有效的限制,才能够监督企业采取相关措施对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进行处理并加以控制,从而将“减排”的目标真正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具体行为中。此外,生态文明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在末端治理问题上的要求不仅止于废弃物的排放总量上,“除去杂草的最好方式是在此处种上玫瑰”,对于企业而言,整个生产过程的末端处理,如果能够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也正是循环经济的最终意旨所在。

“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造纸产业对河流环境的污染众所周知,纸浆造纸所导致的“白纸黑水”的局面使得传统依靠纸浆造纸的产业陷入困境。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是经历这一困境的诸多造纸企业之一,由于环保建设不足,废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泉林纸业曾面临被关停的危机。而最终的事实证明,问题的解决不在于投入资源的多少,而在于高消耗、高污染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泉林纸业通过对环保的大量投入,如治污工程的启动、环保治理工程的建设等途径,有效减少了造纸产业对河流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最终实现了较为稳定的达标排放。问题本身的解决同样有赖于源头的转变,在纸浆造纸愈来愈显露出其弊端的同时,泉林纸业创新造纸技术,实现了秸秆造纸,并进一步研发了秸秆清洁制浆技术与制浆废液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这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造纸业所面临的林木资源短缺与污染严重的问题,更实现了在生产环节末端对资源最为有效的利用。有关数据显示,泉林纸业通过环保型秸秆本色浆制品技术的研发,黑液提取率由传统的80%提高到了90%,有机卤化物的减排更是达到了100%。[22]纵观泉林纸业围绕秸秆所进行的造纸产业的创新,便不难发现,其在解决资源与污染排放问题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生产资源循环链,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多数污染物再次纳入循环而进入新的生产过程。这是生态文明下企业所建立的新的生产方式在生产环节的末端治理上最为合理的解决途径。

在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调整与改善都将给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而企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于当下日益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解决将作为基础工作必须长期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