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绿色责任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绿色责任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方式呈现为以线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特点,线性生产遵循原料—生产—产品+废料的生产方式。企业在进行线性生产方式时,虽在短期内保证了生产产品的数量,然而,却失去了自身发展的长久动力,也失去了向新经济转变的机会。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绿色责任

所谓“生产方式”,是指人类对于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人类在社会生产中所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所说:“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紧密相联。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马克思将“生产方式”规定为“保证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生产方式的具体含义还包括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对生产力的利用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生产中所构成的比例;人类生产活动所利用的生产资料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等内容。人类的社会共同体与个人生活得以维系,都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自此,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们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从事生产活动,才能够谋得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从而改善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同时,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人类生活的多个范畴。对于工业生产而言,生产方式指企业或工厂在从事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生产产品的方式,它包括生产过程中作为劳动力的企业或工厂工人、作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原料以及两者之间所建立起的联系。企业生产方式不仅体现出以上几个方面的特征,企业对生产方式的选择更能够体现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导向。

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方式呈现为以线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特点,线性生产遵循原料—生产—产品+废料的生产方式。线性生产方式是经济发展中旧文化的主要标志,体现出彼时人类生产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也在产品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显露出了线性生产自身的弊端所在。首先,从价值观来说,工业生产中的线性生产方式体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对于整个文明发展史来说,只有人才是有价值的存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其他形式的存在都是没有独立价值的存在,因此,生产应当满足人类本身的需要而非其他。企业在遵循线性生产的传统模式的工业生产中,物质生产以排放大量废料为特征。“科学家报告说:‘传统工业生产,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只有大约10%转变为产品,其他90%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9],更有报道指出:“地球上已堆积的废旧物资以万亿吨计,每年新增100多亿吨。发达国家的金属蓄积量超过1000亿吨,其中大部分处于闲置和报废状态。”[10]问题在于,当人们将自身看成唯一价值所在时,生产资料的浪费在最终的产品面前就是无足轻重的。此外,现代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是:“只有劳动产品有价值,商品价值是以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计算;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因而它是没有价值的。”[11]可见,传统工业模式下的线性生产不仅将浪费资源作为理所应当,更将除了人类劳动产品外的环境与资源看作没有价值的存在,这种价值取向在一段时间内为人类无限制地掠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将工业生产的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等行为提供了看似合理的道德借口。然而,在工业文明中,企业以线性生产做主导的生产方式而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以向我们证明:将人类作为唯一有价值的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将会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深刻矛盾,矛盾激化的结果并非人类获得对自然的绝对统治,而是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人类健康受损、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等。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现代哲学的一大主流思想主张以主—客二分的观点看待问题,企业对生产方式的选择同样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诚然,人与自然的分离能够帮助人们以“局外人”的目光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并对自然进行改造。然而问题在于,一旦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并单向地强调人的绝对主导地位,对自然的利用将从和谐相处变为单向地纯粹利用。对自然的强制利用实际上是导致产生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根源之一,由于现代工业生产遵循单一产品生产最优化的目标,这一生产过程将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都设计得井然有序并呈现出高效的生产水平,然而却将大量废弃物的排放置于生产末端并不加以理会,从而成为环境污染与能源紧缺的重要根源之一。传统工业生产过程中单一产品生产最优化的目标实际上将企业生产带入了热衷于线性生产、忽视环境、资源问题的深度困境中。

线性生产方式对企业本身而言最直接的诱惑在于:能够不用为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与自然资源的挥霍负责;相反,单向的线性生产对于企业来说能够省去其中用于循环生产所投入的技术力量与资金,这是更为经济、节省的生产方式。然而,简便的、线性的、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原料高投入、产品低产出、环境高污染的生产”作为特征,对于生产企业以外的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而言,这种生产方式是极为不经济的,它大大增加了资源的消耗与浪费,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只能加重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严重的能源危机。如果说,以线性生产为基本方式的传统工业型企业,在生产规模较为有限的情况下,以此生产方式为基础还能够维持企业的基本生产,那么,在经济规模扩大后,这种高消耗、低回报的生产方式便将使得企业本身亦捉襟见肘,最终难以维系正常的生产活动。企业在进行线性生产方式时,虽在短期内保证了生产产品的数量,然而,却失去了自身发展的长久动力,也失去了向新经济转变的机会。(www.daowen.com)

虽然从20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并意识到环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工业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然而,长期以来以线性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工业生产模式已然积聚了十分深重的问题: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全球性的,依靠局部行动难以解决;不可再生资源在被无节制地开采后,储存量已濒临绝境,这意味着人类必须在资源全部被耗尽前找到有效的替代性资源;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庞大且成分复杂,简单地依靠末端治理,加以处理与净化显得困难重重;许多被排放的废弃物仍然有被利用起来的价值,仅仅作为废弃物处理后排放到自然中,显然是资源浪费的表现……问题虽然明确,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还是让人们意识到,诸多困境已积重难返。工业文明下,企业线性生产的诸多弊端已形成一个巨大的怪圈,环境问题与资源困境的日益严重性逐渐受到人类重视,然而,对环境污染与资源的这种担忧,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减少生产中用以处理废弃物的投入,提高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直接效益,将对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看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必然消耗与必要代价。

几百年来,工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相应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形成了稳定的精神氛围,并逐渐固化而难以突破。这种思想固化又为传统以线性生产为主导的生产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与精神支撑,人们虽受到了新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却也很难抛弃长期以来已经稳定并相对成熟的观念,如延续传统线性工业的发展模式;按照非循环的思维模式看待工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等,这些都将成为企业生产进行新的生产模式的阻碍。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就失去了发展生态文化与绿色经济的有利契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