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的边界约束是影响企业的生产消耗、生产过程及生产产品范围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其决定着企业能够在何种范围内从事企业生产或避免生产行为。在工业文明下,企业生产没有明确的刚性约束,企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根据自身生产计划、利润预估等数值自主地进行生产行为,正是这种无刚性边界约束的企业生产,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益驱使,使得在传统工业文明下,企业生产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甚至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
从企业生产的消耗来看,在工业文明下,企业生产消耗主要包括生产原料的开采及工业生产能源的利用。就企业生产的原料而言,并无明确的限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原料交易,这些交易的实现帮助企业完成了最基础的原料积累。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要想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获得较高的收益,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压缩生产成本。因此,在产品原料这一环节,如果没有得到刚性的产品原料来源的限制与规定,不少只求图利的企业便会通过非法手段将有害物质引到产品生产中。
当下,最为严重的企业生产问题之一当属食品安全问题,这已成为了工业文明与现代化以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肃话题。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在《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中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6]2004年曝光的“大头娃娃”事件,劣质奶粉厂生产几乎没有营养的奶粉,导致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2005年3月,上海市对多家肯德基餐厅进行抽检,发现新奥尔良鸡翅与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3个月之后,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量超标。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威胁着人类健康。然而,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总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将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放在企业赚取利润之前,相反,利润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在企业从事不法生产行为时,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往往有漏洞可钻。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不断出台,然而,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企业生产已然牢固地树立了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企业生产价值观,因此,即使出台再多法规对企业生产的原料来源及标准进行限制,还是会有企业将企业利润置于最前,采取种种手段以躲避法律制裁。在生产能源的利用上,由于在长期工业生产中并未明确地划定能源利用的范围及限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高消耗、低回报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能源使用未受限制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以降低能源在使用中的浪费,而是乐于在以更少的投资获得尽量多的生产原料的基础上从事生产活动。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无刚性约束在另一层面上表现为无边界的外延扩张。所谓企业生产的外延扩张,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生产资料及生产力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生产场所与生产规模进行企业外延扩张。正如马克思在论述固定资产中所指出的:“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含上扩大。这种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不是由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引起的,而是由从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再转化为追加的或效率更大的同一种固定资本而引起的。”[7]无疑,在生产技术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要素与生产场所的扩大能够为企业生产带来更多利润,因此,诸多企业以外延扩大的形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数量。(www.daowen.com)
此外,无边界的外延扩张同样是长期以来企业在难以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情况下所实行的有限的企业生产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自建国以来经历了总体上以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虽改革开放后一直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固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仍旧主要是依靠外延扩张的再生产,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80年至2004年的几十年间,我国GDP大约增长了6倍,其中钢、铜、铝和煤的消耗分别增长了8.8倍、4.7倍、16.5倍以及2.2倍,[8]此间,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利用,土地、矿产、水等资源在企业扩大外延的生产中已然受到严重破坏,有些自然资源甚至出现了资源枯竭与资源耗尽的现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长期未能走上以内涵式扩大生产为主的道路的原因是多元的,然而,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外延扩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潜力也将耗尽,之后的经济发展还是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出路。而内涵扩大的经济模式要求企业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减少以外延扩大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对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一次性使用的现象,实现对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循环利用。只有在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方式的前提下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才能在根本上缓解环境污染与资源不足的问题。
此外,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约束与强制规定,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同样是企业生产无边界约束的具体表现之一。由于劣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较为廉价,而当其被生产出后作为一种高档的消费品而被投入市场时,它能够获得十分高昂的价格,企业从中能够得以赚取极大的利润。在无强制约束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为赚取更高的利润而缩减产品原料、抑或在产品原料本身的质量上不加监管,不断生产出质量不过关的劣质产品。劣质产品能够很快被投放到市场中,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中的一席之地,也加快了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速度。而产品被更替的速度越快,也就意味着市场对于相关或替代性产品的需求越大,企业凭借自身所生产的商品获得利润的机会也就越多。同样地,产品在市场上的投放以及市场经济的运作所带来的不只有商品的丰富,被投放到市场中的商品在多样之外同样呈现出的鱼龙混杂现象,相同或相似产品所具有的不同质量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中很难辨别真假,扰乱消费市场的秩序,企业生产的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得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与生命。
总而言之,不论在企业生产的哪一个环节,所谓企业生产的边界约束并非仅仅指相关法案的出台与政府部分的监管,而更为根本的意义上,企业所缺乏的正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有约束的价值观。可以说,企业生产的边界约束是双重性的,它可以通过一纸公文来约束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多种行为,也需要依靠企业经营者树立良好的企业运行理念,明确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而摒弃将企业利益作为企业运行的唯一目标加以关注的价值观,是建立这个无形边界的根本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