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加重的环境资源危机,学界一直呼吁亟待重建环境正义,就是学者在环境哲学思考上的一次努力。环境正义作为环境伦理学中的热点问题,源自世界环境保护运动高举环境正义的口号,其实践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也成为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其所包含的几个基本的环境道德原则告知人们:一是所有人都应拥有平等享受清洁环境而避免遭受不利环境伤害的权利;二是环境享用的权利与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应相统一。
环境正义的概念于1982年首次提出,1980年代后期在美国得以确立,1991年美国有色人种环境领导人华盛顿峰会提出“环境正义17项原则”之后得以广泛传播。环境正义的观念之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开始出现,许多学者认为它是美国现代民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物。198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将6万吨聚氯联苯(PCB)废料填埋在北卡瓦伦县一所废弃物处置场。此举由于危及当地居民的健康,因而遭到强烈的抗议。民众的这次反对有害废弃物倾泻的活动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抗议活动,由于所在地区瓦伦县是北卡罗来纳州非裔美国人密集居住区,涉及种族问题,因而环境问题首次和种族问题联系在一起,“环保”和“种族公正”两个概念的交织,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美国少数民族、原住民和低收入人民承受着不成比例的环境污染负担。瓦伦县居民的抗议直接指向当局,也揭示了被决策者所忽视的问题:其居住的地区面临着比白人社区更加严重的环境危险,这涉及居民的生存问题。“瓦伦县填埋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溢出了美国本土,随后在欧洲、非洲和南美的诸多国家引起共鸣。环境公正运动自此在全球范围内一发而不可收。
环境公正问题是对传统伦理学的质问。当今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类文明将会自毁的警醒引发对传统伦理学缺陷的反思,然而,这一反省路径长久以来得不到学界的重视。传统伦理学一直以来只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人的利益和权利,而对非人类的自然界的生存权利长期忽视。人类一直以来错误地以为,非人类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直到生存危机的出现,人类才不得不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于是,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应时而生。(www.daowen.com)
新的环境道德伦理观在坚持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对人与人、人和自然的关系给了新的把握和诠释,抛弃了以往把人当作目的,把自然当作工具的做法,认识到人和自然均不是目的,而是应该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文明系统,当成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将道德伦理赋予一切维护和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化的行为过程中,以求在实践中,寻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途径。可见,环境正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多领域研究的一种现实趋势。强调环境正义的重要性可以成为人类环境伦理分析的关键。不仅仅是在理论上,也包括在实践中,环境正义的思路可以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寻找出一种新的视角与方法。
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与大自然的冲突逐渐公开化,人类的生存遭到致命的威胁。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焦点。人类很难在短期内摆脱长久以来对自然的奴役、征服的态度和对自然无节制的索取。当自然环境危机的报复成为无法避免的梦魇时,人类的理性开始发挥作用。人类意识到,拯救人类自身只有依靠人类的理性,理性反思几个世纪以来的错误路径,并加以纠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