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导向指标
该指标主要衡量该城市地方政府是否出台相关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指导方针。政策方针的指导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于城市低碳建设的重视程度。
(1)专项资金占比
建设低碳城市,推进城市环境升级,提升城市品位,不仅要求政府从思想上、从战略高度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也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切实做到环境优先、生态优先。该项指标用于衡量当地政府在低碳活动方面的支出比例。低碳活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机构创新、产业转移和新能源发展,来减少高碳材料如煤炭和汽油的使用,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该指标解释了本地政府愿意在低碳活动上花费多少财力和精力。考虑数据可得性,该项专项资金主要考虑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节能环保财政支出。
节能环保财政占比=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当地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2)城市低碳发展战略规划指标
如表11.2所示,该项指标是考察地方政府如何建立低碳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城市发展水平考虑。低碳发展战略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仅与资本和技术相关,同时也应与组织体系相关。该指标评价可考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表11.2 城市低碳发展战略规划评价
其中,碳排放达峰即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要在一定时间达到峰值,倒逼煤炭消费量下降,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
(3)是否入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低碳试点城市(Low carbon city)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试点城市建设要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组织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行低碳发展城市试点工作是我国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城市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中,既发展经济又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2010年7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首批五省八市国家低碳试点地区[2],测算并确定本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研究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分配方案,建立本地区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系和登记注册系统,培育和建设交易平台,做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支撑体系建设等。2012年4月,发改委气候司组织申报第二批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并于11月26日发布确立了包括北京、上海、海南和石家庄等在内的29个城市和省区为我国第二批低碳试点。依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和《“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2017年1月7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等45个城市(区、县)开展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
2.监管执行指标
(1)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
该项评价指标主要衡量该城市地方政府出台相关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的同时,是否出台相关执行法规或管理办法,以及监控力度,反映低碳城市建设的执行力。本书以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及其占全年比重,反映政府监管执行部门的执行效果。
此外,还可综合考虑空气污染指数(API)低于100的天数比重指标,即是指一年中空气污染指数(API)低于100的天数所占的比重(单位:%)。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测试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形式,并对空气质量状况和空气污染程度分级表示,适用于反映城市短期空气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依据目前我国空气污染主要特征以及污染治理重点,将二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3]
评估方法:
达标天数比重<80%,赋值0%;(www.daowen.com)
80%<达标天数比重<90%,赋值80%;
达标天数比重≥90%,赋值100%。
(2)保障法规及管理办法
该项指标主要考察当地政府是否出台有助于城市低碳建设的保障法规和管理办法。例如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办法、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等相关监督管理办法。
3.技术支持指标
该指标反映该城市低碳减排技术的掌握情况,例如能源转化的技术、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等。
(1)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煤发电可达到45%以上的效率,而我国该项指标大约仅为30%,并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治理急需解决。工业锅炉高效燃烧技术中煤炭燃烧主要面临热效率低的问题,工业及供暖锅炉的热效率仅为60%左右,工业炉窑的热效率为40%,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可通过大力发展煤燃烧的直接洁净技术,达到提高转化效率、减少污染物的生成,提高产品的品位,对产品进行分级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目的。煤燃烧的直接洁净技术是指在燃烧煤的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技术,包括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PFBC-cc)发电、超(超)临界发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低NOx燃烧、循环流化床(CFB)燃烧发电等洁净发电技术。
(2)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就是在设计、规划、新建、使用及改造建筑的过程中,实行节能标准,使用节能的工艺、技术、设备、产品及材料,提高空调制冷(热)系统以及采暖供热效率,增强保温隔热性能,对建筑耗能系统的运行加强管理,确保室内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照明、供热、制冷等能耗,多使用可再生能源。
最初,发达国家推行建筑节能是为了减少建筑中消耗无效能源,现在普遍则是为了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在确保建筑舒适性的前提下,使能源使用合理,且逐渐提升能源利用率。建筑能耗所界定的范围,主要包括照明、热水供应、供暖、空调、照明、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源消耗,大约占国家总体能耗的30%。
在建筑中,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亦称之为“环境协调材料”。建筑中采用较好的保温材料和技术,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统计,建筑中使用矿物棉绝热制品,每吨一年平均可节约一吨石油。
(3)能源转化技术
能源转化技术即为将能源消耗转化为低碳能源使用,或是采用低碳、清洁、可再生新能源转化使用。
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煤气化技术,包括加压气化和常压气化两种,是指在加压或常压情况下,保持特定温度,利用气化剂(氧气、蒸汽、空气)与煤炭反应产生煤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它们使用氧气做气化剂,煤气热值高;而用蒸汽和空气做气化剂,则煤气热值低。煤可在气化中除氮脱硫,排去灰渣,这样煤气便成了洁净燃料。二是煤液化技术,包括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直接液化就是将煤直接转变为液体燃料,例如将煤直接加氢转化为液体燃料,或者将其与渣油混合生成煤油浆,我国目前已开展此项研究。间接液化则是先把煤气化,然后再液化,例如用煤制甲醇,可代替汽油,在我国已应用。三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就是先把煤制成煤气,然后再用燃气轮机发电,使之排出高温废气燃烧锅炉,并使用蒸汽轮机发电,这样可使整个发电效率达到45%,我国尚在开发研究中。四是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即为当燃煤得到的高温等离子气体高速切割强磁场,便产生直流电,并把直流电转成交流电。发电效率可达到50%~60%。
新能源转化常见有太阳能、风能转化等。风力发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每年翻番,到2020年将达到150吉瓦,相当于目前欧洲风电总装机容量的三倍。利用风能主要有三种:风力提水机、小型风力发电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