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宏观和微观层面影响城市碳排放。冯宗宪、高赢(2019)研究发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全国及各地区碳排放而言均为稳定且重要的影响力量,且对不同碳排放水平地区这些作用力表现差异明显。马晓明、包金梅等(2017)发现,GDP总量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减排作用较小。邱士雷、董会忠等(2017)的研究发现,人口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碳排放解释能力最为显著,技术创新、能源消费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计志英、赖小锋等(2016)发现,人口规模、居民消费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强度和城镇化因素,都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教授Edward L.Glaeser和南加州大学Matthew E.Kahn(2013)详细系统地分析了美国66个主要都会城市的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发现,由于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排放可能造成重大的社会危害,发现碳排放量与土地使用法规之间存在强烈的负相关关系;城市的排放量远低于郊区,而城市郊区的差距在较旧的地区尤其大。英国专家Chris Goodall将英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照明、取暖、热水供应、汽车等消费等效为石油、电能、天然气等能源的统计,从而将人民的生活支出和各种物质消耗等效转换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将英国家庭生活碳排放现状通过数据的形式来展现,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以降低碳排放量。为了使低碳城市的建设有效,首先需要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www.daowen.com)
Hillman等人依照美国8个城市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了城市内部最终利用能源的碳排放情况、跨境交通运输的碳排放情况,以及食物、水、燃料和水泥4种主要物质境外生产过程消耗能源的碳排放情况,研究得出:境内的碳排放量比跨境的碳排放量大约少32%。Peters和Hertwich在近期的研究中发现,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量占世界排放量的21.5%,可以预见,不同区域之间的商品流动和服务流动体现出来的间接碳排放量将引起广泛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