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氧能力的定义
有氧能力是指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有氧能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及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能源物质的恢复。
(二)有氧能力训练对机体的影响
有氧能力训练对机体的影响可以分有氧训练的急性反应和有氧训练的长期适应。一次有氧训练过程中,机体的能量需要量显著增加,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能力增强。多次、反复进行有氧运动的急性变化,会使机体的所有系统产生功能变化和反应。有氧运动的急性影响是长期适应的。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氧的供应是实现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人体内不能贮备大量的氧,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执行这一运输任务的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有氧能力训练中,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送氧和其他营养物质到肌肉中,以维持肌肉的持续工作。研究表明,长时间的有氧能力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以下几点影响:
心输出量——从静止到有氧训练的稳定状态,心输出量首先是快速增加,然后达到平台,不再增加。
每搏输出量——在有氧训练中,静脉回流量较之安静时增加,继而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心率——在有氧训练过程中,心率负荷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心率的增加与年龄、体能和训练负荷有关。
血压——一般人安静时血压的正常值为收缩压11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60~89毫米汞柱。但是在最大有氧训练中,收缩压可以升高至220~26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保持在安静水平或者稍微下降。
3.对骨骼肌的影响(www.daowen.com)
运动生理学视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为有氧耐力的外周机制,二者密切相关,其某些适应性变化是影响有氧能力的重要生理因素。研究证实,长期有氧能力训练可以使慢肌纤维产生肌浆型功能性肥大,使肌糖元贮备、肌红蛋白、线粒体及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这是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发展有氧耐力的关键因素。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运动员早期有氧训练阶段,神经系统的适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训练初期,有氧耐力运动表现的改善可以引起神经的活动和肌肉中运动单位间的协同作用,即在更低能量消耗的前提下,可以产生更有效率的运动。
有氧能力训练不仅对上述人体部位产生影响,也同时对骨和结缔组织以及内分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有氧能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1.最大摄氧量
人体在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关于最大摄氧量概念等有争议的问题一直被运动生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所关注,而对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最关心的是最大摄氧量和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耐力竞技水平。虽然最大摄氧量不能等同于运动能力,但它是决定耐力性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2.心 率
当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提高后,其乳酸—速度曲线和心率—速度曲线都将右移。但实验研究发现心曲线存在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上心率随强度上升的速度开始下降。
3.无氧阈
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负荷强度时,由有氧代谢开始向无氧代谢转变的临界点。
虽然缺氧是产生乳酸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许多研究事实表明,产生乳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训练水平的提高,机体在同样的负荷强度下所产生的乳酸就要少一些,或者在同样的强度下男女运动员所产生的乳酸量就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